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夺魏 » 第十九章天助我也

第十九章天助我也

    “伟台你大祸临头矣”

    一位头戴冠冕,身着锦衣的老者急匆匆的来到王伟府邸急切道:

    “前日伟台以窃御宝之罪,拷打张达,伟台岂不知,张达乃大将军亲信。”

    “如今大祸临头,如之奈何。”王肃双手摊开,跺脚一般对王观说道。

    王观将手中《左氏春秋》放到桌几,这才起身对河南尹王肃拜道:

    “张达乃一小人,身居少府要职尚不自知。犹行窃御宝以媚权贵,吾不过是略施薄惩,已是看在大将军面子之上。”

    王观对此不以为意,一摆袖袍犹自说道:“子雍不必大惊小怪。”

    王观自认为一生行得正坐得直,不惧洛阳流言蜚语。

    魏明帝在世曾评王观清劲贞白,劲挺清亮,并有王臣之风。

    “哎,伟台可知大将军喜奢华,曾吩咐张达取用少府国库材料,修建桐烟台。”

    王肃叹息又道:“伟台之祸乃是此事,今日大将军突然召见张达,张达挟恨诬告陷害伟台,大将军大怒,才对左右言要杀伟台。”

    “张达乃一小人,大将军怎能因此小人杀我?”王观心中一愣,还不相信。

    傅嘏从筵席上起身一旁冷笑道:“大将军有长史李胜,尚书何宴等腐草荧光之辈,专职打压异己,王公何必惊讶!”

    傅嘏曾对大将军二弟曹羲谏言何宴乃庸才耳,不可以托付大事。

    然而如此剖腹之言,犹被大将军不纳,还听信何宴小人之言,降罪罢自己侍郎之官,傅嘏萌生了:“不如归去。”

    虞松也对傅嘏言道:“荆棘之丛,岂栖鸾凤。”

    “傅兰石言之有理,吾曾与太尉蒋公,大司农桓元则谈论时政,曾谈大将军麾下之人似弘恭、石显之辈,不值得世人称道。”

    “事已至此,唯死而已。”王观一想自己家幼清贫孤苦,被魏太祖征辟文学掾,侍奉三代皇帝,余生足以。

    “伟台岂能坐以待毙?”王肃怒其不争,然后轻捻胡须又道:“如今只能请太傅司马仲达,方能可免伟台之祸。”

    王肃乃司徒王朗长子,袭封兰陵侯,早年任散骑黄门侍郎,后升散骑常侍。

    曹爽辅政,王肃任河南尹。

    “王公,我与司马子元相善,我亲自前去劝说太傅,司马子元岂能一旁坐视不理。”傅嘏也是认为只有太傅出马,王观才能免其一死。于是,毛遂自荐。

    “兰石遇事不邪,可找吾贤婿司马子尚。”傅嘏能言善辩,颇有谋略,然大将军相恶,王肃还求了情。

    “如此甚好,王公可静待兰石好消息。”傅嘏对王观一拜,转身出了王观府邸。

    傅嘏来到太傅府,将王观的事情对司马师一说,司马师也是惊讶道:“兰石休慌,吾这就去禀告太傅,兰石可在此等候。”

    司马师立即去了司马懿的卧房,司马师推开房门。

    只见父亲侧卧在床榻之上,手握书卷。司马师俯首拜道:

    “大将军听信小人之言,要杀少府王观。傅兰石前来告知,恳请父亲出手相助。”

    “哦,竟有此事?”司马懿将手中书卷放到床头,手捻胡须闭目沉思起来。

    “父亲,孩儿以为少府行事刚正不阿,曾为父亲郎中,如今大可相助,日后少府必感其父亲之恩,以死相报。”

    司马师出言对司马懿谏道,司马师思来想去,感觉此事对司马氏有利。

    况且王观乃三代老臣,人脉极广。

    “不可。”司马懿一眺眉头,薄薄的嘴唇语出惊人道:“杀得好,正好可借王伟台的头颅,以助老夫往后之事。”

    司马懿说毕,立即倒头枕在床榻,一拉身边织彩锦被盖在身上,又转头对司马师说道:

    “可转告来人,言老夫旧病复发,不能理事。”

    “父亲。”司马师不能理解司马懿的用意,犹自走到司马懿床榻说道:“难道父亲眼睁睁的看着,大将军杀了王观?”

    司马师拉着司马懿的手又道:“王观侍奉三代皇帝,人脉遍布朝野,素有贤名,如今大将军杀之岂不可惜?”

    “王观乃一直臣,天下间不缺犯言直谏之辈,老夫何必可惜。再说,大将军不行此无道之事,那些公卿怎能人人自危。”

    司马懿对司马师有些恨铁不成钢,食指指着司马师额头,怒道:“如此浅显道理的还看不明白。”

    曹爽辅政乃奉有先帝之命,曹魏宗室自然跟曹爽一心。

    如今曹爽未失天下之心,自己又被曹爽罢了兵权。

    司马懿又想到自己失去兵权还是魏明帝的时候。

    彼时,魏帝曹睿继位,任钟繇为太傅,曹真为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华歆为太尉,王朗为司徒,陈群为司空。

    司马懿时任骠骑大将军,掌握兵权。

    时太尉华歆嫉妒排挤司马懿,常对魏帝曹睿老生常谈道:“司马仲达鹰视狼顾,魏太祖曾言不可付予兵权。”

    司马懿自感大祸临头,于是上表奏请曹睿,去守西凉等处。

    西蜀有犯雍凉之心,司马懿以此避祸,远离洛阳是非,曹睿不明自然允准。

    诸葛孔明麾下马参军又献反间之计,曹睿遂疑司马懿有反心,于是猜忌不已。

    魏帝曹睿听信大将军曹真之计,效仿汉高祖游云梦之计,驾幸安邑。召司马懿来到车驾军前,不由分说解除了司马懿的兵权。

    时值深秋,西凉风沙及膝。曹睿御驾军前,司马懿狼狈的跪拜在风沙之下,灰头土脸。

    司马懿以此为平生大恨。

    司马懿又经常自勉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忆往事之不幸,司马懿才语重心长的对司马师道:“老夫位高权重,功盖寰宇,早晚不被大将军曹爽所容。”司马懿想到曹爽乃一洛阳宗室纨绔子弟,骤然得权,胸无点墨,司马懿冷笑的又道:

    “既然如此,司马一氏要想取而代之,只有等曹爽众叛亲离,方能成事。”

    司马懿想到此处,仰头大笑道:“子元,此乃天助我也。”

    “孩儿资质愚鲁,如今茅塞顿开。”司马师喜滋滋的拜道:“父亲不久之前才说道,大将军曹爽不搞得众怒人怨,天下之心岂可归司马氏。”

    “如今话犹言在耳,大将军曹爽就行此无道之事,天命岂能在魏,以孩儿之见,代魏者当司马……。”

    “大胆。”司马懿惊坐起来,打断司马师的话语怒道:“老夫侍奉三朝,对魏室江山忠心耿耿,日月可表。今日之事,老夫只不过针对曹召伯一人耳,岂能有他念之想。”

    司马懿犹自自辩不休,随既又对司马师一摆手道:“不可说此无君无父之言,还不速速退下。”

    “唯。”

    司马师小心翼翼的为司马懿盖好锦被,缓缓退出卧室。

    太傅府邸廊道处,司马师收拾好面上表情,对院内的傅嘏如丧考批的言道:

    “家父旧疾复发,卧病在床。王伟台之事,家父只恨有心无力。”

    “太傅病得不是时候。”傅嘏听了司马师之言,心中无神的缓缓后退了几步,才喃喃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