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道士天子,但是在永乐 » 第13章 谕德

第13章 谕德

    “世子殿下,这是你需要的名录。”

    大殿之中,一个身材清瘦的中年官员迈步走入大殿,向着朱悟净行礼。

    “你是?”

    朱悟净漫不经心地扫了对方一眼。

    那人答道:“臣詹事府谕德杨士奇。”

    “杨士奇?”

    朱悟净眯起双眼,仔细打量眼前的男子,只见这位未来的内阁首辅大约四五十岁,个子不高,国字脸,长胡须,眼神炯炯有神,透着一股干练。

    旁边正在指挥宦官向着文华殿搬运各种武器的朱高煦转过头。

    “詹事府的官员不是全部下狱了吗?怎么你没进去?”

    “启禀殿下,陛下觉得臣无关紧要,所以并未降罪。”

    杨士奇从容回答,不卑不亢。

    朱悟净思索一下,心中了然。

    不久前太子朱高炽因为迎驾迟缓而被降罪,詹事府的官员被下狱,但是杨士奇被朱棣特地赦免,之后会召到面前,亲自询问。

    而后,杨士奇不改其志,被朱棣关入狱中。

    后来,又随意找了个理由放了出来。

    这就是天大的恩赐。

    若是杨士奇在朱棣面前没有坚定的站在太子朱高炽一方,或许日后就不会做到内阁首辅,同时朱棣未必会放出杨士奇,而是如解缙一般,冻死在冰雪之中。

    朱悟净想到这里,扫了眼桌上的奏章,皆是京城各部官员的名录,既有六部尚书这样的重臣,也有微不足道的小吏,这些官员任由朱悟净选择,作为军机处的大臣。

    当然,名单需要朱棣亲自决定。

    这既是考验,也是试探。

    军机处乃是清朝封建皇权的巅峰之作,出现标志着封建皇权达到顶峰。

    于是,朱悟净笑了笑,说道:“杨谕德,你且看一看这诏书。”

    手中所持,正是朱棣写下的准许朱悟净建立军机处的圣旨。

    杨士奇眉头稍凝,接过诏书,上面的内容没有多少改变,只是两眼就看的明白。

    似乎有些像皇上的内阁。

    只是杨士奇的第一个念头,而后他意识到这个军机处和内阁完全不同,只因内阁只有建议权,而无行政权,但是这个军机处却有监国的所有权力。

    换言之,军机处是一个实权部门。

    临时……

    诏书中的“临时”二字刺入眼帘,杨士奇神色一僵,似是想到了什么,而后额头渗出冷汗,面色变得苍白。

    他猛地低下头,又仔仔细细看了这份圣旨。

    过了许久,杨士奇终于从字缝里看出了歪歪扭扭的四个大字。

    独断朝纲。

    砰!

    圣旨落到了地上,吸引了朱高煦的注意力。

    他疑惑地看向杨士奇,心中泛起嘀咕:“父皇也是,詹事府的官员也是,怎么看到这军机处像是见了鬼一样?”

    有一说一,朱高煦看不懂。

    朱悟净不急不慢地翻开官员名录,随口问道:“杨谕德看出名堂了吗?”

    杨士奇倒吸一口凉气,沉声道:“何人提议建立军机处?”

    “我。”

    “世子可知自己做了什么?”

    “独断朝纲而已。”

    “天下事皆由皇帝的心思而定,这天下必然大乱。”

    “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

    “你!”

    对话传入朱高煦的耳中,他忍不住上前,道:“你们两个到底在说什么啊?咱怎么听不懂。”

    杨士奇深吸一口气,看向朱高煦,拱手道:“王爷,还请你不要被世子蒙蔽,建立军机处建立乃是霍乱朝纲之举,万不可为之。”

    朱悟净笑了笑,悠悠道:“没有意义,此策一出,只要是皇帝都会心动,皇爷爷不设,你以为大伯就不会设立吗?”

    “就算大伯真的决心‘与士大夫共天下’,大哥会不设吗?”

    “纵使大哥不设,朱祁镇也会设,朱祁钰也会设立,朱见深、朱厚照更会心动不已,大呼有这个还要什么西厂,要什么报房!日后的朱姓子孙,乃至以后的大清爱新觉罗家,只要是个皇帝,都会想建立军机处。”

    “这天下,无人可阻!”

    无人可阻!

    无人可阻!

    四个大字重重砸在了杨士奇心里,让他只觉头皮发麻,最终,只是苦笑一声,低声自语道:“太子爷十年积攒的优势,竟然被一朝追平,世子的手段确实当得起仙法。”

    朱高炽之所以可以当上太子,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朝中大臣的支持,以及朱棣确实离不开朱高炽。

    朱高炽监国,朱棣放心。

    换成其他人,即使是最亲近的近臣,朱棣不放心。

    但是。

    军机处一出,朱棣对于太子朱高炽的需求瞬间消失大半,同时朝中大臣的权力也被全数压制。

    更妙的是,军机处不是直接建立的,而是先由朱悟净建立,日后由朱棣保留。

    大部分官员根本没有能力阻止,甚至不会注意到这事。

    这一点,朱悟净可以想到,杨士奇也可以想到。

    在场的文化人中,只有朱高煦处在状况之外。

    “老大的优势没了?咋没的?”

    朱高煦摸了摸脑袋,完全没有理解。

    朱悟净有些无语,依然没有回话,而是将一张写着不少官员名字的纸推到了杨士奇面前。

    “杨谕德,你的名字,你自己写吧。”

    杨士奇看向桌子上薄薄的纸张,上面写上了三十多个名字,既有太子朱高炽,也有尚书夏原吉,甚至有道衍的名字,但是更多的,还是一个末流的小官小吏。

    “这就是世子要呈上的名录?”

    朱悟净没有回话,而是优雅的将毛笔递了过去。

    杨士奇叹息道:“为何要是我?”

    “没什么,你既然来了,便是与我阐教有缘,你自己选便是。”朱悟净笑看对方。

    历史上,杨士奇也面对过一次类似的选择。

    在詹事府的官员被下狱之后,朱棣放过了杨士奇,若是没有朱悟净的前身坠马一事,杨士奇会被朱棣召到面前,询问太子与那事的关系。

    杨士奇坚称太子对皇帝十分孝敬,前几日迎驾迟缓都是因为臣下辅佐有罪。

    于是,杨士奇也被朱棣打入狱中,时隔不久,又被朱棣赦免,恢复了原本的职务。

    此事,也奠定了杨士奇日后为朱高炽、朱瞻基天子近臣的地位。

    现在,杨士奇也面对了一次类似的选择。

    咬了咬牙,杨士奇直视朱悟净双眸,再次问道:“世子意欲何为?”

    朱悟净沉吟片刻,旋即笑道:“我想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是眼下的话,要做的事情只有几件,总结起来便是……”

    “清丈田亩,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永不加赋。”

    这四个词语重重砸在了杨士奇心里,他本就是大才,只是听到这四个词,就猜出了个大概,旋即只觉天旋地转,脑袋似是被塞满各种颜色。

    杨士奇的思绪变得混乱,不知为何想起冰雪天里母亲躺在病床上的呢喃声,想起了那日自己用通红的手敲开好友大门的羞愧。

    于是,这位未来的首辅不知出于何种心绪,用颤抖的手接过了朱悟净递过来的笔,写下了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