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道士天子,但是在永乐 » 第33章 市井

第33章 市井

    清晨的薄雾散去,白色的雾气不在,取而代之的是蒸笼的水汽。

    天地的水雾气变作了人间的烟火气。

    九月的金陵已经有些微凉,街上的行人还没有换下单衣,却也披上一些衣物为自己保暖。

    徐掌柜打开茶馆的门,开始了一天的生意,他这间店位置很好,时常有来金陵求学的读书人路过。

    说书先生晃悠悠地靠近,和徐掌柜打了声招呼,便走到了高台上,准备今天的说书。

    这说书先生也是一个酸书生,年轻时因为靖难之役错过了科举,后来再想考,却已经荒废学业,好在会读书识字,在这金陵城中找了份说书先生的活,家里也有两份薄田,倒也不会饿死,养得起一大家子。

    客人三三两两的走入茶馆,徐掌柜热情的招呼着,说书先生坐在熟悉的位置,先是翻开今日要说的故事书,看了一会,见人还不多,没有到说书的时候,便有些无趣,恰好想起今早出门时,见到一个十六七岁的道士,拿着像是邸报的东西,说是白送的。

    一听是白送的,说书先生立刻要了一份。

    想到这里,说书先生取出报纸,才一翻开,立刻闻到一股油墨的气味,让他忍不住皱起眉头,再一看上面的字迹,好家伙,不少地方都糊了。

    这质量也太差了!

    就算是木活字印刷,质量也不至于如此糟糕!

    说实话,这种东西拿去擦屁股,他都觉会脏了自己的屁股。

    但是这个是免费的。

    “便宜没好货……”

    小声嘀咕一句,说书先生还是打开报纸,随意阅读了起来。

    而后,说书先生就来了兴趣。

    这份报纸分成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主要谈及朝廷的政事,主要是讲述今年皇帝亲征漠北,带着皇圣孙在草原上打败敌军的过程。

    文字全部都是大白话,甚至还加上了奇怪的标点用来断句。

    这些标点,说书先生也知道一些。

    说是汉王监国,要求大臣呈上的奏章全部要用上这些标点断句。

    坊间传闻,朝中的大臣已经开始根据奏章是否用标点来区分汉王党和太子党了。

    这也是一则趣闻。

    天子脚下,市井小民也难免八卦这朝中大人们的趣闻。

    说书先生兴致勃勃地读着报纸上关于朱棣北伐的内容,当读到朱棣领兵大破瓦剌,一路追杀马哈木至饮马河,忍不住拍手赞扬皇帝的好武功。

    说书先生津津有味地读着,又读到了写着各种八卦的板块,正是汉王世子起死回生之事,据说是汉王世子梦中见到了仙人,还学会的仙法。

    说书先生忍不住腹诽。

    金陵城谁不知道汉王喜欢勒索富商和街边店铺,这汉王世子更是嚣张狂妄,文武皆不成,还时常醉酒纵马,怎么看都是天下一等一的纨绔。

    这种人也配梦到神仙,学会仙法?

    被鬼魂附身了还差不多。

    “田铁嘴。”

    徐掌柜轻声呼唤,笑眯眯地提醒道:“人也多了,该说说今天的故事了吧?”

    田铁嘴这才回神,放下手中报纸,却发现指尖黏糊糊的,沾上了漆黑的油墨,忍不住在裤腿上擦了擦,又把身上的衣服弄脏了一小块。

    “这报纸质量也太差了吧。”

    田铁嘴也有些哭笑不得。

    徐掌柜笑了笑,随手拾起报纸。

    “看的这么入神,我也看看。”

    这样想着,徐掌柜也翻开了报纸,他虽然认得一些字,但是读起那些微言大义的书,却实在是看不下去,再加上他本就是一个商人,按照大明的规定,不能参加科举。

    自然不会读那些孔孟的大道理,反而喜欢一些“万秀娘仇报山亭儿”“三分事略”“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这样的话本。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更是徐掌柜的最爱,尤其喜欢猴戏,像是《二郎神锁齐大圣》《猴行者伏九馗龙》更是不知看过多少遍。

    徐掌柜看了看报纸上的新闻,也觉得很有意思,一直翻到背面,上面的板块明晃晃的写着这样一段话。

    “我梦中求法之时,有些见闻,如今从猴行者保唐僧取经的故事中找到灵感,故而动笔写下一篇小说,只当是游戏之作,博君一笑。”

    再下面是一首诗。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看到这里,徐掌柜来了几分兴致,不由接着往下看去。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徐掌柜彻底沉溺在故事之中,他读书的速度不快,短短一个章节,硬是读了一个时辰。

    最后读到“……毕竟不知向后修些甚么道果,且听下回分解”,徐掌柜下意识地翻了翻报纸,自然见不到接下来的内容。

    “……”

    读不到下面的内容,徐掌柜觉得浑身发痒,感觉有蚂蚁在爬。

    等到田铁嘴下来,立刻上前问道:“田先生,你这邸报是从哪里来的?可有下面的章节?”

    “这是路边一个道士给我的,说是‘报纸’。”田铁嘴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解释道:“那道士说了,这报纸和朝廷的邸报类似,只是面向平民百姓。”

    “都是些朝堂的大事,以及民间的有趣故事,此外还有他人投稿的小说。”

    “每日都会发行,价格定在两文钱一张,开头三日免费发放给金陵城百姓。”

    “掌柜要是喜欢,明日去街边看看,那道士说了,每日都有报童小贩沿街叫卖,他也只是其中之一。”

    徐掌柜微微颔首:“听说宋朝时也有专门写给市井百姓的邸报,没想到现在也有了类似的东西,我大明真是蒸蒸日上啊!”

    想到明天又可以看这猴行者的故事,许掌柜嘴角忍不住勾起,对于明日这孙悟空如何学道,又生出几分期待。

    次日。

    徐掌柜早早的令小二前往街道门口,过了许久,小二回来,拿着还热乎的报纸。

    “掌柜的,这都写了什么啊?”

    小二好奇地凑了过来。

    徐掌柜摆手像是驱散蚊虫一般,嫌弃地说道:“去干活,走这么近干甚?”

    小二笑道:“我昨天在市集门口,见人大声读着报纸上的内容,听着觉得有趣,也想知道今天上面又写了什么新奇的事情。”

    徐掌柜没有说话,而是摊开报纸,前面的国家大事、市井八卦都是一眼掠过,直接翻到背后。

    “猴子呢?我的猴子呢?”

    可惜上面不见小说,而是一些奇怪的文字和图案,似是在教授什么“筑基”的法门。

    徐掌柜皱着眉,前面的小故事倒是有趣,可惜太短,直到报纸的最后面写着。

    “西游记隔一日连载,下次更新在九月十一日,另外本报纸面向所有人求稿,若是登载,必有重金作为报酬。”

    见到这话,徐掌柜恋恋不舍地放下报纸。

    “妙啊!妙啊!”

    只见茶馆中有一账房先生猛地跳起手舞足蹈,面前的桌子上摊开一张报纸,正是徐掌柜看不上的“筑基”之法。

    那账房先生赞叹道:“原来这番人用的数字种子是老君化身须菩提点化释迦太子时,与诸多天竺数学家辩论时所传。”

    “这世间还有这种术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