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道士天子,但是在永乐 » 第39章 靠你爹

第39章 靠你爹

    “爹这是什么意思?”

    书房中,朱高煦脸上满是疑惑,手上拿着圣旨。

    汉王妃也有些疑惑。

    “封瞻壑做钦差,允许自主募集士兵,最多一万人,朝廷也会按照一万人的数目发放军饷,又赐下了宝刀,有先斩后奏之权,沿海备倭军不得支援,但是必须配合行动……”

    这个好看的女人黛眉微蹙,一时也猜不透朱棣的意思。

    朱高煦想了想,而后选择了放弃,反正自己儿子很聪明,直接问就是了。

    于是,脑子里沉重的东西瞬间消失,整个人都自在了不少。

    他也注意到一旁放着的宝刀,浑浊的眼眸亮起,一手拿起宝刀:“爹这是下血本了,这可是他最喜欢的佩刀,从靖难就一直跟着他。”

    哐啷一声,朱高煦抽出宝刀,凝视着如同一泓秋水的刀身,不禁赞叹。

    “好刀,真是好刀,这么多年了,咱都许久未带兵作战、策马奔腾了,你竟然还是如此锋利。”

    刀身反衬着朱高煦的眼角。

    年轻时,朱高煦身上增加的只会是伤痕,如今却已经会增添皱纹了。

    这一瞬间,他忽然好恨。

    恨朱棣让他蹉跎十年。

    恨自己不能再入沙场。

    霸王之勇。

    霸王之勇!

    不上战场,这霸王之勇又有何用?

    朱高煦忽然后悔了。

    他不应该留在金陵和朱高炽争储,他应该去塞外,去漠北,去西域,去那无比广阔的大地,去那望不到头的蓝天。

    就是这一瞬间,朱高煦忽然觉得好难过。

    或许是因为今日的变故。

    或许是因为被夺取王位。

    或许……只是他觉得不值。

    这个皇位不值这柄宝刀入鞘,再不见血。

    朱高煦不是一个会暗自神伤的人,他猛地背过身去,似是惊喜手中的宝刀,竟然在这书房舞动刀来。

    汉王妃收回视线,忧虑地看向朱悟净:“儿子,你这皇爷爷到底是怎么想的?”

    朱悟净翻着圣旨,头也不抬地说道:“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在遇到不义之事时,如系父亲所为,做儿子的不可以不劝争力阻;如系君王所为,做臣子的不可以不直言谏争。”

    “太祖是我的太爷爷,也是我的君主。”

    “若是真的孝顺,就必须直言进谏,明明白白的指出对方的错误。”

    “所以我割发代首,连着皇明祖训烧给了太祖,只为指出对方在倭寇防治上的错误,这是符合儒教圣人言语的行为。”

    “这不是不孝!”

    朱悟净抬起眼帘,目光灼灼,让人不敢直视。

    “现在我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证明太祖朱元璋的错误,即使只是在倭寇这个小问题上,只要证明祖训的错误,那么就可以违背祖训!”

    听到这话,汉王妃也算懂了。

    想要违背祖训的最大的阻碍就是“不孝”。

    朱悟净则是引用《孝经》的说法,直接割去头发,代替首级,指出太祖朱元璋的错误。

    一旦证明祖训是错的,那么违背祖训就不再是“不孝”。

    不是我不孝,而是太祖你错了!

    这才是真的孝。

    太孝了!

    所以,朱棣才让朱悟净募集士兵,自己想办法募兵、练兵、带兵,击败沿海的倭寇。

    不需要真正的根除,只要取得比现在备倭军好的的战绩就行。

    换言之,就是可以说服文武百官的大捷。

    所以朱棣才会下旨,让沿岸所有的军队不准提供帮助,同时也不准阻碍朱悟净的行动。

    想到这里,汉王妃忧虑地问道:“瞻壑……你能赢吗?”

    “母亲觉得呢?”

    “我……”汉王妃小心翼翼,偷看朱悟净的表情,生怕伤了对方的心灵:“娘这话没别的意思,就是你从小就没去过军营,从来没有带过兵,也没有打过仗。”

    “没有读过多少兵书,也未曾有高超的武艺傍身。”

    “倭寇又可以横行洪武、永乐两朝,惹得太祖不得不施行海禁,到了现在也有倭寇袭扰的事情传出。”

    “要不……还是别去了。”

    “你去和你皇爷爷道个歉,这事情也就过去了。”

    汉王妃拉了拉朱悟净的袖口,满脸都是忧愁。

    “为娘知道,你这是关心社稷,是想要替你皇爷爷分忧,担上这份罪名,可是,可是……倭寇真的不是那么轻松击败的。”

    朱悟净微微颔首,说道:“母亲说的没错,皇爷爷也是这样想的。”

    “他根本不觉得儿子可以解决倭寇之患,不被对方活捉就不错了,至于打出让朝野震动的大捷,那更是痴人说梦。”

    朱棣或许不懂经济,但是懂军事。

    五征漠北时期,朱棣就发现了草原各部故意避战,躲入草原深处的情况,并意识到未来大明的祸端根源就在朵颜三卫,这片地区处于农耕区和放牧区的交界处,可以为日后草原提供粮食。

    于是,北伐的真正目的变成了清剿朵颜三卫。

    换言之,朱棣是可以看清战争强弱走势的军事家。

    也是因此,他才可以明白朱悟净“密教北传”策略的真意,一旦用密教统一草原各部,那么就是真的“走得了和尚走不了庙”了。

    但是。

    朱棣却也拿倭寇没什么办法。

    这群倭寇自海上而来,流窜作案,一旦见识不妙,立刻乘上战船,远遁海上。

    同时,这群倭寇大多来自日本吃不上饭的浪人,被掳掠而来的朝鲜人,还有部分当了海盗的明人,都是亡命之徒。

    不怕硬的,就怕横的,不怕横的,就怕不要命的。

    这帮军户出身的备倭军面对倭寇的态度就是冲上两次,对得上皇帝发的粮饷就行了。

    每月四五钱白银,玩什么命啊?

    而且最重要的还是,倭寇的本质只是贼寇,不是正规的军队,并不会威胁大明的根基。

    大不了苦一苦百姓嘛。

    除此之外,还有倭寇的最大问题,现在是十五世纪,十五世纪的倭寇来自北方,决战之地只能是辽东,而辽东……

    “总之,皇爷爷相信我,相信我无法在倭寇的手上打出一场震动朝野的大捷。”

    朱悟净耸了耸肩,而后伸出一根手指,直指朱高煦。

    “所以……他把父王贬为了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