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歌行 » 八十三章 大宋的纸币

八十三章 大宋的纸币

    慕容霜华会武功,开始是赵昉还诧异,可再一想也对,人家的堂姑姑正是杨文广的妻子慕容英,家族有女子习武的传统。

    慕容英那是后世小说中穆桂英的原型,只是被嫁接到杨延昭不存在的儿子杨宗保那的。

    十五岁的慕容霜华,一杆长枪舞的水泼不进,洞房那晚竟然还要跟他比试武艺,要不是他的确了得,恐怕洞房花烛夜都得睡书房去。

    当然那一晚也让他知道了,自己亲娘那眼睛的确毒辣,竟然真的能透过长裙,看穿人家的身材优点。

    慕容霜华更擅长马上功夫,应该是从小练习马术的原因,细腰大屁股,加上大长腿可把他高兴的变身忙碌的小蜜蜂。

    今晚的孟馨更是让他知道,千万不要小看女孩,为此他趁着第二天要进宫给爹娘敬茶之时,去了一趟内廷藏书库。

    以前他是不屑于学习双修术的,仗着自己有真气护体,不怕任何女人。

    可现在他知道了,这世上还真有天赋异禀之人,不练不行了。

    只是从藏书库出来,再见父母时老爹那意味深长的目光,让他脸都红了。

    难得看到他不好意思的赵祯,无良的哈哈大笑,羞的他都不想理他了。

    “好了好了,爹不笑了总行了吧。”

    赵祯开心的让他坐下,按住他的肩膀揉了揉道:“多亏了大哥前些年的建议,不然今年西北钱法混乱,朝廷恐怕会揭不开锅。”

    这事赵昉知道,大宋的钱监一直很乱,江南的铸钱是最好的,但西北的就乱套了,有小的铜钱也有大的铁钱。

    朝廷变法也想过改良,可古代交通不便,不可能全部的铜钱都从京城调运。

    西北更是军镇重地,军饷开支极大,每年需要的钱币那是海量的,故而只能在当地铸钱。

    可西北铜矿不多,大宋原本就缺铜,因此宋初就开始铸造铁钱代替。

    刘娥掌权时,鉴于此不便,官方合法化纸质的交子,可朝廷对纸质货币的认识不足,刚开始还好,可没多久就成了弊政了。

    赵昉曾经建议铸造银币金币,作为大额的货币补充,但朝中大臣认为不妥。

    由于金银币不能过大,面值跟实际斤两是有差别的,怕百姓们接受不了,更怕民间私铸攫取民财。

    最终赵昉还是建议回到纸质货币头上,但跟大家详细叙述了货币信用的重要性。

    其实宋人是了解这些的,只是不够重视,最开始时刘娥设立益州交子务,是有准备金的,这跟后世的货币发行一样。

    可随着朝廷开支日渐增大,特别是西北军事造成军费大量开支,朝廷就开始滥发交子,甚至在陕西没有准备金的情况下发行交子。

    这完全是拿国家信用在开玩笑,一旦发生兑换不出铜钱的情况,交子就成了废纸,而百姓再也不相信这货币能用了。

    货币的发行是以国家信用为本金的,金银铜铁的货币同样如是,只是金银铜作为贵金属,价值比纸币大,更容易被接受。

    刘娥时代的交子,准备金是发行量的28%,已经具备后世货币的信用,但这信用在宋夏战争时期被摧毁。

    因此赵昉提出新的纸质货币时,用上了后世他所了解的金本位制度,这是二十世纪美元泛滥前,全世界通行的货币制度。

    也是最稳定,并且成熟的货币制度,回收取消铁钱,回收规范铜钱后,推出面额为100文、200文、500文和一贯钱的纸币。

    并且限定一贯钱为一千文,不允许民间私自抬高或降低纸币和铜钱的兑换,规范各州交子务为官方兑换单位。

    赵祯和群臣们开始时还不以为意,但在他坚持下,先以开封府作为试点,逐渐扩展到四京地区。

    今年年初陕西爆出私制铁钱泛滥,差点引发陕西金融风暴后,君臣们才从惊讶的发现,四京发行的纸币成了硬通货。

    这下引起朝廷重视了,也因此展开了全面发行纸币的政策,稳住了西北的经济秩序。

    现在大宋的纸币被正式定为规范货币之一,比交子更往前了一步,并采用跟同年发行的铜钱相同的称呼,废止交子的名称。

    也就是说现在的纸币其实就是货币了,比如庆历八年发行的铜钱叫庆历通宝,那纸币也同样印上这字样。

    交子其实还不算真正的货币,只是一种中介的产物,是从唐代的飞钱那改进的,用于大额交易。

    商家拿到交子后,一般会去交子务兑换,还要扣除兑换手续费,而且交子的面额也大,仁宗朝的交子最小的是五贯钱,神宗时代有五百文的,但不久就恢复了至少一贯钱的交子。

    这样面额的纸币,其实流通范围不大的,毕竟老百姓买东西,极少用得上一贯钱。

    因此宋代的交子,其实更像是后世的银行汇票或者支票,但这次改革,就彻底成了货币。

    为了防止铜钱储存运输不变,朝廷在各州兑换单位储存白银为兑换物,铸造价值五百文,一贯钱的银锭为兑换金。

    为此设立的兑换单位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又为朝廷分流了一大批官吏,减轻了财政负担若干。

    当然此举造成了户部权利增大,在三使司中拥有了很大的话语权,同时为了监督兑换单位自身贪腐,赵昉建议设置巡按御史制度。

    这又增强了御史台的权利,已经有了官制改革的雏形了。

    这些他才不会讲出来,让事情慢慢的自行发酵,水到渠成才是最好的。

    “爹爹,你看我都立了这么大功了,要不你取消禁足令吧?”

    看到赵祯开心,赵昉小心翼翼的试探道。

    不料原本满脸笑开花的赵祯,一听到这话立刻板起脸道:“休想!这一年还没到就想取消,想得美,好好呆着,给爹爹我生几个孙儿才是正事。”

    “啥!爹你傻呀,我才十三岁当什么爹呀!”

    “十三岁怎么了,十三爹十四娘古已有之,再说现在儿媳妇有了,也是明年才生的,你都十四了还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