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歌行 » 一百一十六章 渤海高氏

一百一十六章 渤海高氏

    搬迁户很正常,但宋辽交界的搬迁户,自然会被重点调查,结果最终查到高家祖籍渤海国,是渤海国的王族后裔。

    这问题就大了,渤海国应该跟契丹仇深似海才对,那是被耶律阿保机给灭国的。

    当同时渤海国也被并入大辽一百多年了,而这个渤海国的主体民族,正是后来的女真人。

    不要脸的棒子们说渤海国是他们古代的国家,是因为渤海国最鼎盛时,曾统治过大同江流域,势力到达后世南韩北部地区。

    但他们忘了渤海国的主体民族是女真人,他们何时成了女真人后裔了,真的很奇怪哎。

    渤海国建立于武则天时期,原本是安东都护府管辖的营州都督部,跟契丹部落邻居。

    女王武则天时期,营州都督残酷欺压当地百姓,引起契丹人反抗。

    这就是著名的营州之乱,武则天两次征讨全都失败,最后无奈的联合后突厥,才把契丹人镇压。

    但这场叛乱让跟契丹人杂居在一起靺鞨人恐惧,害怕被大唐的管理欺压,开始大规模的逃亡。

    饶是武则天连续册封了两位靺鞨人为国公,但人家根本不接受,越过长白山自立震国,这就是渤海国的前身。

    而后震国逐渐稳定,跟新罗结盟后正式改名渤海国,武则天退位后,渤海国向大唐称臣。

    理由很简单,他们原本是李唐的臣民,不是武周的,天下姓李了他们自然臣服,姓武那就继续打呗。

    之所以改名渤海国也是有来历的,原本营州一带就是汉代的渤海国,胡汉杂居之所在。

    作为靺鞨人世代居住的祖地,建国了自然以此为名。

    到耶律阿保机崛起后,统一了契丹各部,得到奚族和室韦的全力支持,岂能容许渤海国存在。

    这可是顶在他后腰的军事集团,渤海国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统治的地盘已经到达后世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被辽国灭国后靺鞨人被改名为女真,南迁的女真人并入大辽,称为熟女镇,一部分不愿并入的北迁到黑水靺鞨,被称为生女真。

    到了辽兴宗耶律宗真时期,为了避讳改成女直,这称呼一直到完颜阿骨打才改回女真。

    高进是熟女真,而且是汉化的熟女真,姓高是因为渤海高氏是名门望族,从汉代开始就是。

    南北朝时期更是举重轻重的豪族,北齐王室就是渤海高氏,说他们是汉人吧的确是,但也可以说他们是胡人。

    东汉末年渤海高氏是袁绍的支持者,纯正的汉人豪族,但随着袁绍灭亡,渤海高氏并没有得到曹魏的重视,渐渐跟乌桓人、鲜卑人融合到一起。

    族人也分成南下和滞留北方的,滞留的完全融进当地民族,可高氏毕竟是千年世家,文化的传承还在,因此被当地游牧民族敬重。

    也因此东北的渔猎民族,很多愿意改汉姓时姓高,高句丽的王族是扶余人,同样也改姓高。

    这也是为何中国明明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可后世的基因学追溯,会发现几乎源头只有三个,那就是炎帝、黄帝和蚩尤。

    说白了五十六个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融合太频繁了,根本分不出你我来。所谓的少数民族,其实跟汉族没两样,不同的只是遗留的各自传统习俗不一样罢了。

    也只有满清那蠢货,才认为满汉不同,元朝虽然也把人分三六九等,但并没有在法律上明文规定。

    后世所谓的四等人,其实是民国时期的历史学家提出的,可翻遍元朝的法律,根本找不到这规定。

    也就是说元朝的确存在防范汉人和南人的措施,这在科举、任官和管理上看得出来。

    但并没有明文规定谁是上等人,谁有是下等人,不过是后人的臆测,根本没有证据。

    可以说忽必烈这种政策,不是为了民族分裂,而是因为蒙古人南下时,南方抵抗最激烈,为此蒙元甚至死了一位大汗。

    而且南宋灭亡时,十万汉人投海的壮烈也吓到他,而这十万汉人都是南方人,这才防范南方人造反特别警惕。

    至于所谓的汉人,那可不仅仅是汉人,蒙古人把大部分的契丹人、女真人、高丽人、跟北方汉人一起统称汉人。

    曾有一个案列,高丽人不满元朝把他们划入汉人,认为自己应该是色目人而提出申诉,但元朝中央经过合议后依然认为他们是汉人。

    高丽被称为棒子不是没有原因的,自己都成了蒙古人附庸了,还想在附庸之中争个高低贵贱,要多愚蠢的人才会有这心思。

    “女真人,有意思。”

    知道了高进的来历,赵昉玩味的笑笑,他倒是不意外身为女真人的高家,会为契丹人服务。

    毕竟熟女真不少人已经融进辽国,认可了辽国是他们的祖国,后来完颜阿骨打反辽,熟女真并没有觉的他是同族而支持他,反而参与镇压他的战斗。

    这跟大宋攻打辽国时一样,北方辽国统治的汉人,同样拿起武器抵抗宋军,根本没有同族的概念。

    “小正子,那个高进抓来了吗?我想见见。”

    王中正哀怨的偷偷白眼,在皇帝和重臣面前还叫自己小正子,这个主子实在是让人无语呀。

    可他还只能乖乖的回答说:“回殿下的话,已经下令抓捕了,但还没收到消息,小人接到这些后就马上来汇报了。”

    “这样啊,那吩咐他们一声谨慎点,别让他跑了。”

    赵昉点点头吩咐道,赵祯此时也听完了,满意的说道:“皇城司这回干得不错,等抓捕回来后一起论功赏赐。”

    王中正马上谢恩后表忠心道:“这是臣应该做的,敢刺杀太子殿下,上天入地臣都不会放过。”

    赵祯开心的看得见后牙槽了,赵昉却嫌弃的白眼王中正,这家伙越来越像奸臣了,忠臣哪里会这么能说的。

    两天后再次传来消息,舒州的高家被抓捕归案近百人,包括下人,但在书院的高进却失踪了,只有明安反抗时被当场击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