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歌行 » 一百一十九章 大宋朝的医疗卫生制度

一百一十九章 大宋朝的医疗卫生制度

    赵昉准备弄出的正是古代死人无数,后世却无人在意的病毒“天花”。

    二十一世纪的人,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天花病毒的疫苗,是在牛身上得来的,几乎每个人从小就被打了这疫苗。

    这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不需要专门学习医学才懂的如何制作疫苗,虽然没办法像后世那样制造能储存的疫苗,但能用就好。

    这几天赵昉没心思办这事,关注着朝廷那边对西南之战的安排。

    狄青见过赵祯后,接下来就是等待消息,等待福建那边抽调军队、西南那边禁军集合的消息。

    另一边他也要在汴京等待兵部的消息,武器、粮草等后勤装备,需要兵部确认后从各处征调。

    战争可不是说打就打的,战前准备才是最消耗时间的,凡是准备不足的军队,基本上就离失败不远了。

    几天后姚麟兴冲冲的过来,告诉他行军散制作不少了,原材料也在源源不断的收购中。

    看着这家伙急切的模样,赵昉哪里不知道他等急了,生怕狄青那边事情办完了出发,他没捞到南下的机会。

    乐的大笑说:“知道了,拿上一包行军散跟我进宫。”

    大喜的姚麟早就准备好了,屁颠的跟着他进宫,一路上还喋喋不休的说着,自己对此战的想法,生怕赵昉不尽心让他去不成似的。

    赵祯接到儿子进宫的消息,很是惊讶,这些天他不是消停了吗,没听说还有什么事让他关注的呀。

    但太子进宫是必须要见的,只好叫他进去听听他说什么。

    一进门赵昉就笑哈哈的行礼,然后跟在座的大臣见礼后开口说道:“爹爹,儿子让小姚监制出一种药品,用于此次西南之战的消暑避瘟之用的,这次让他跟着南下吧。”

    赵祯听说过他找御药院试药,只是没在意罢了,现在听到这才明白,原来配置的是这种药。

    不禁好奇问道:“这药好用吗?大哥是从何得来的药方,爹听说你让御药院试药,又找卖药所配置,就是这药啊?”

    赵昉点头称是,并介绍起药方的来历,当然说是自己无意从古籍上看到的,至于那本书他忘了。

    对于他的耍赖皮,赵祯君臣等都习惯了,只要御药院通过的验证就行,大宋君臣对那些御药院的医官还是相信的。

    宋代很重视医药建设,这在历朝历代都是领先的,而且医药制度也是很完善,不比后世差多少。

    宋朝是第一个在医疗制度中确立行政和教育分开的朝代,在赵昉没有建议之前,原本就普及了各州的官办医疗。

    仅是北宋时期,专门对医药的诏令,朝廷就下达了二百多条,这在其他朝代是没见过的。

    而且《宋刑统》关于医德、医疗事故、民众医药、饮食卫生、卫生保健、囚犯医药卫生管理等医事管理,都制定了惩处的法规。

    律令将医生的责任事故、技术事故区别对待,使医生不致遭误杀。

    也对工匠、奴婢、士兵等下层人的医药保障问题作了具体规定。

    饮食卫生方面,对犯食禁者分别处以绞罪和杖罪,实际上是宋代的食品卫生法。

    对于病囚的医药也有规定,对囚犯生病的应该给衣食医药、有病未愈不准拷打等规定。为保障婴儿生命,防止流产,怀孕犯妇产后再行拷决,违者视情节给予处罚。

    在行政方面,朝廷设立翰林医官院掌管全国医疗和医院政策,设立太医局管理医学人才的培养教育。

    宋朝医官是要考核的,跟科举一样要经过州县到省级的考试,考试内容为《本科经义》和《方脉用药》。

    各县都配置有医博士,负责教导当地医生,朝廷规定每一万户人口,必须配置医博士一到三人。

    至于药物管理,朝廷设立药政机构和官办药厂等机构,尚药局是专门对内廷的食补医疗,御药院是负责药物配置和炮制的。

    外朝所属的是管理天下药物的市易卖药所,这是官办的药厂,大宋境内的药店药铺,进药必须从这来。

    也就是说宋朝已经把药品定为国家专卖了,当然这不是民间草药,而是要经过炮制的药材。

    中草药有不少是有毒,必须炮制后才能用,也有一些无毒也需要炮制的,比如盐炒、蜜炙等的药材。

    像最普通的炙甘草,还有管制限量的砒霜等药材,不允许民间私自炮制使用,造成患者出问题,官府是要追究责任的。

    所以说熟读史书的人,为何会最喜欢宋朝是有原因的,不仅仅是大宋文化昌盛的事,而是大宋对民生、对百姓有着远超其他王朝的关怀。

    至于有人说大宋百姓造反此起彼伏,一定是被朝廷欺压才造成的,其实这话没道理。

    这是古代农业社会,在科技不够的情况下,粮食问题是古代最大的问题,在红薯、土豆和玉米没进入中国前,饥荒是常见的事。

    强大的汉朝,盛世的唐朝照样造反不断,后来的大明朝和我大清,难道没有造反吗。

    这不是官僚体制造成的,而是社会生产力低下造成的,前文说过,古代只要一年收成不好,就会造成饥荒。

    后世人是无法想象的,我们生活的年代,干旱三四年了,百姓照样吃得饱穿得暖。

    但在古代别说三四年,两年时间就能让人易子而食,所以用局部的百姓造反来诋毁古代王朝,应该说是不智,这种人压根没有思考过,只是自以为是的人云亦云罢了。

    赵祯被第一个称之为仁的皇帝,并不是宋朝人鼓吹他,而是后来的元明清都承认的事。

    三个朝代六百五十年,数十位皇帝,万千读书人难道都是傻子,比我们现代人愚蠢吗。

    他们都没看出来宋仁宗是假仁假义,只有我们二十一世纪的人看出来了,而且说句不好听的,这些看出来的人,几个有才学的。

    “太子殿下想让姚君瑞担任什么官职?”

    在医官确认后,大家同意了赵昉的要求,枢密使庞籍开口问道。

    赵昉笑道:“庞相这话说的,既然从军当然要听从安排,按照君瑞的级别给予官职就是,至于如何安排自然要听狄将军的,他是主将,军法如炉,即便是我的人也不能违抗将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