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歌行 » 一百六十章 王安石进京

一百六十章 王安石进京

    “臣愚不肖,蒙恩备使一路……宜家给人足,天下大治……”

    嘉佑三年十月,王安石奉召进京,担任三使司度支判官,刚刚到达京城就给皇帝上了一道万言书。

    赵昉看着看着苦笑不已,这老头也没谁了,明明现在大宋已经实行新政多年,他还是孜孜不忘他的理念。

    “召王介甫来一趟吧。”

    赵昉想了想,决定先见见这位执拗的大臣,王安石此时已经名满天下了,直接否决他的上书是不合适的。

    宋真宗天禧五年,王安石出生在江西抚州,其父是临川军判官王益,从小聪慧过人,过目不忘。

    十六岁时跟随父亲北上汴京,他认识了曾巩,两人相谈甚欢,被曾巩引荐给自己的恩师欧阳修。

    五年后的庆历二年他考中进士,殿试排名第四,这家伙跟人不同的是,不愿在京中为官,而是去地方历练。

    从淮南节度判官到鄞县知县,再到舒州通判都是政绩斐然,勤政安民被文彦博看重,屡次举荐他,但他岿然不动,还是愿意在地方历练。

    几次三番后,最后在欧阳修的安排下,担任常州知州兼群牧判官,期间跟大儒周敦颐相识,被老周欣赏更是他名传天下。

    周敦颐可不是只有一篇《爱莲说》,这是开创理学的一代宗师,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二程兄弟的老师。

    无极生太极正是他总结提出的理论,后世流传的太极图也正是他定型的,他只比王安石大四岁,而且还不是进士出身,但名气之大远超同侪。

    王安石应该也是从他那开始,总结归纳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开创理学王学流派。

    “臣王安石拜见太子殿下!不知殿下召见臣有何事?”

    老王不愧是老王,直接就问、一点也不避讳。

    赵昉看着他微笑着请他坐下后说:“看到王卿的万言书有些不解,特找你来咨询一下。”

    “哦,殿下有何不解的,臣知无不言。”

    赵昉点头道:“庆历二年王卿进士及第,也是在那年,朝廷开始变法,十几年来应该成绩不错吧?可孤看到卿之奏章,似有不够之意,不知卿觉的还有哪里需要改革的?”

    王安石一副了然的模样,点点头回应道:“今上和历任相公的确励精图治,变法图强,大宋这些年国力日强,财政宽裕许多,对外也是连战连胜,去年更是一扫太宗以来,战争之颓势,然……”

    听到这转折,赵昉不禁瞪大眼睛,认真听起来。

    只听他继续说道:“摊丁入亩的确减轻了百姓劳役之困境,但依然无法帮助贫者荒年后无力种粮的现况,还是要借贷才能生存下去,但民间借贷利息何其高也,每一次借贷就有不少百姓倾家荡产……”

    这话没毛病,的确是一条亟待改变的状况,大宋并没有后世那样的农户贷款,官方是有一些借贷放出,但却是杯水车薪,没关系的人也得不到。

    而民间借贷高额的利息屡禁不止,宋朝是有禁止高利贷的,其实古代任何一个王朝都禁止高利贷。

    但百姓无路可走时,只能借贷高利贷,有需求自然就有市场,因此屡禁不止。“臣建议推行青苗法,以官府库钱库粮借给百姓,并以此为地方官员政绩考核的项目,强行推广,这样高利贷自然就无人问津了……”

    “青苗法啊!”

    赵昉叹息一声看着他,王安石眉头一皱道:“殿下觉的不妥吗?”

    赵昉点点头道:“法是好法,但好法未必能惠民,王卿可想过,若是以政绩挂钩,地方官员会如何做?”

    “如何做?”

    王安石不解的望着他,迟疑一下道:“大部分人当官不就为了升迁吗?政绩是升迁最主要的考核,他们还能如何做?”

    “王卿错了。”

    赵昉摇头看着他:“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不是每个官员都想王卿这样自律的,的确当官是为了政绩,可为了政绩他们敢强行借贷给百姓,即便是你不需要,也会被强行要求借贷,到时候会怎样呢?”

    “不需要也强行要求,他们敢!”

    “为何不敢?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更别说还有一种弊端,那就是官吏勾结富人,从官府借贷利息便宜的青苗贷,借光库银库粮,让需要的百姓无钱可借,只能向他们借,到那时,他们自己连本钱都不用出,倒一手就能赚大钱。”

    “嘶”的一声,王安石傻眼了,这点他还真没想到,历史上的青苗法也就是这样被破坏的。

    愣怔了半晌,王安石艰涩的开口道:“世上真有如此无耻之人?殿下会不会是恶意揣度人心了……”

    “王介甫啊王介甫,你可是从基层过来的,地方历练了多年,难道人心如何还要孤跟你解释吗?”

    王安石无言以对,他不是没经验的官员,只是太理想化了,认为在朝廷权利支持下,底下人不敢反对。

    问题是理想个现实的距离,那是天上和地上的区别,熙宁变法不可取,并不是南宋开始士大夫都这么认为,连毛爷爷都说王安石太理想化。

    被问的颓丧的王安石,无力的望着赵昉,嘴唇哆嗦了半天问道:“难道真的无法改变吗?”

    看着他那模样,赵昉也很感动,这是一个真正想为百姓做事的好官,虽然历史上他的手段太粗暴了,但他的初心是必须肯定的。

    “不是没办法,而是困难很大,孤早就有个想法了,但一直没付诸实现。”

    给了一句实话后,赵昉叹息道:“文臣自命清高,士大夫与皇帝共天下深入人心啊!孤要是抛出这套方案,怕是会被群起而攻的。”

    王安石听的一愣,皱眉道:“殿下此话令人费解,文臣自命清高这点臣承认,但这与士大夫与皇帝共天下有何关联?”

    赵昉看着他呵呵笑了,悠悠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说的真好啊!可大宋这天下究竟的王土、王臣,还是士大夫之土地,士大夫之臣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