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歌行 » 二百六十六章 又是大喜

二百六十六章 又是大喜

    熙宁五年三月三,宋辽双方终于达成一致,广顺军五千皮室军及其后代全部回归辽国。

    紧接着萧阿速出面、劝说剩下的两万五其他各族将士,得到八千人留下,加入萧家五房的私军中,但不再是军队名号。

    剩下的一万七千将士及其家属南下,进入霸州换装成宋军,然后辽国就失去这些人的消息了。

    大宋霸州守将呼延庆是呼延赞的曾孙,不是小说里那个呼延庆,亲自带着这些人去了山东。

    一路上不断地有沿途军队出现后离开,最后一次出现在青岛,随后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上,辽国能得到的情报是,这些人被送去济州省了。

    其实赵昉可没这么傻,广顺军是纯骑兵军队,怎么可能全送去济州省呢,只是把女真族的将士,和少量愿意去那的人送去罢了。

    其余的人都在沿途被换下了,而这些被换下的人,大部分去了西北,少部分到了汴京城。

    两个月后赵昉带着萧观音、萧沫沫和萧令哥去了龙骧军驻地,九百八十一个广顺军将士在这等候着。

    “不错,呼延庆这家伙挑人还是有一手的,这些都是精锐中精锐呀!”

    赵昉正回头对萧氏三女称赞呼延庆,然后马上傻眼了,因为围观在外的龙骧军队伍中奔出一队人马来,有小孩高声叫着:“姑姑!”

    转头看去的赵昉,看到一匹马上骑着一个美妇人,前面怀抱中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挥舞着双手叫着。

    萧观音也愣住了,等到来人到了跟前她才惊讶道:“这这……你是骨朵儿!你怎么会在这里?你不是……”

    赵昉真傻眼了,这名字他听过,正是萧阿喇的长子萧骨朵,今年其实才五岁。

    “姑姑,爹让侄儿来投奔姑姑……”

    萧观音满框热泪,就在上个月她接到辽国传来的消息,自己的侄儿夭折了,没想到现在在这看到他。

    她是第一次见到自己的亲侄儿,但那五官依稀像自己,加上说不清道不明的血脉关系,让她一下子就能确定,这就是自己的侄儿。

    美妇是萧骨朵的乳娘,经过她的诉说赵昉他们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登时傻眼的互相望着对方。

    好半天赵昉才一拍脑门道:“章子厚!一定是这家伙干的事,子平为人正直,干不出这不着调的事。”

    远在济州省的章惇,突然哆嗦了一下,闭目算算了日期咧嘴笑了:“官家一定在骂我了,不过臣这是为官家着想的,爱骂就骂吧。”

    章惇能力超一流,在北宋众多名臣良将中绝不输给韩琦、富弼等人,但他在历史上留下的是奸臣的坏名声,这跟他的性格有关。

    这家伙是个做事不择手段的人,只要他认为有利,才不管这事会对其他人造成什么坏影响。

    历史上他跟苏轼好的同穿一条裤子,可熙宁变法中,他还是把苏轼赶出汴京城,贬谪到地方去。

    “不行,这事决不能让辽国任何人知道,不然我那小舅子一家就危险了。”

    缓过神来的赵昉,马上警觉起来,一边让高居简去调查还有谁知道萧骨朵的身份,一边破口大骂章惇混蛋。

    “先改名,不能再姓萧了,叫赵……赵继宗吧,就说是我堂哥的儿子,收养在宫中。”

    赵昉当机立断,当场改名并让萧骨朵叫自己叔父,这才轻松一口气。

    可马上又被萧骨朵那乳娘接下来的话破防了,只听得她说道:“广顺军原副统领高仲坚,挑选了军中女眷七人,敢请官家手下,以安将士们之心。”

    “啥!你你……朕是那么好色的人吗?”赵昉满脸的不可思议的,转头望向萧观音她们,萧沫沫咯咯一笑:“官家要不是那谁是呢,反正妾身觉的是。”

    “你你……气死我了。”

    萧观音轻叹一声道:“他们有这顾虑是难免的,毕竟他们祖祖辈辈都是辽国人,祖上甚至都跟大宋死战过。”

    这道理赵昉当然知道了,一百多年了,辽宋两国打过不少次,这些人是私军,但也是在耶律朔古时才被收入私军的。

    往上几代在辽国军中服役不是不可能,而是大概率,跟大宋交战那是难免的。

    再说他们现在背井离乡,心中肯定忐忑,赵昉只能收下他们才能放心。

    无奈的赵昉当晚又当新郎了,七名女子其中北方汉人两个,熟女真也就是渤海国人三个,还有一个奚族一个室韦人。

    这是赵昉第一次见到室韦人,此时的室韦全称蒙兀室韦,基本上跟后来的蒙古人没两样了。

    室韦其实跟契丹是同源,都属于鲜卑人后裔,只是融合的族群不同,因此语言、风俗上略有差异。

    长相上差异更大一些,因为契丹人更靠近中原,从唐朝就开始跟汉人融合,因此长的跟汉人无异。

    而室韦人融合的大多数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并且在这时他们跟女真都交流不多。

    因此蒙古人在古代,跟汉人长相差异还是很大的,但到了晚清时期,基本上没多大分别了。

    阔脸、鼻子扁平,细长的眼睛,圆圆的腰身却不觉得是水桶腰,因为她们胸高臀肥,衬托着腰肢不显粗了。

    能被挑出来的自然不会丑,只是跟汉人契丹人不一样罢了,赵昉也没觉得她难看,还喜欢她的朴实味道。

    由于名字长又拗口,赵昉给她改名为赵灵儿,从此大宋宫中多了一位姓赵的嫔妃,这是后话。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熙宁六年,这天端午节刚刚过去,韩琦等人一路小跑的来到崇政殿。

    “官家大喜!大喜啊官家……”

    正在批阅奏章的赵昉,诧异的抬起头来:“什么事能让朕的肱骨大臣这么高兴呀!”

    “好事!大好事,高昌回鹘降了!”

    王拱辰大声叫道,赵昉一怔,猛地站起来:“真的?他们不是一直在扯皮吗?这次怎么这么爽快了?”

    “哈哈哈……”

    韩琦笑的畅快,却被富弼抢了先说道:“他们老汗王薨了,继任的新可汗是其次子……”

    “是他!难怪了。”

    赵昉惊讶一声,点点头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