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歌行 » 二百七十三章 胆大包天的耶律洪基

二百七十三章 胆大包天的耶律洪基

    熙宁六年的这场战争,其实是一次利益的大洗牌,大家其实都清楚,宋辽这两位霸主,谁也不可能完全吃下对方。

    对于山西河北,辽国从建国时就开始有想法了,可一直到澶渊之盟结束,辽国才真正明白,自己吃不下。

    一个统一的中原王朝,只要内部不发生混乱,再强大的游牧民族都是无法吃下他们的。

    匈奴、突厥不强吗,绝对比契丹强大很多,但他们吃不下汉唐,反而被吊着打。

    这也是契丹人为何要放弃游牧民族那种管理方式的原因,因为农业文明看似弱,但能够集中力量对抗外敌。

    而武力值强悍的游牧民族,力量却是分散的,大汗的权威并不能完全控制各部。

    这种依靠武力强行糅合在一起的集团,很容易分裂。

    全世界最强大的蒙古帝国,依然逃不过这法则,都不用别人打你,自己人就把自己干的四分五裂。

    忽必烈正是明白这道理,才建立元朝,后人一直认为元朝的版图是最大的,都到了欧洲了。

    其实那是错觉,元朝不等同蒙古帝国,四大汗国其实是各自为政,而且互相攻伐的。

    元朝的版图其实仅限于中原和铁木真老巢,其他地方都是四大汗国的,说好听是同一个家族出来的,说难听其实他们并不认可忽必烈。

    但忽必烈的做法,却为蒙古人留下后路,香火不断,民族留存到后世。

    但你看四大汗国的结局,不改变游牧民族管理方式的后果,就是四大汗国连后人都不存在了。

    跟随他们去的部落,全部被当地其他民族吞并,连根毛都没留下。

    别说什么蒙古人在那太少,被人融合是正常的,那进入中原的蒙古人会多吗?还是汉人的人口不如欧洲多。

    在那时代,整个欧洲的人口加起来,恐怕都没汉人多,但元朝退出中原时,蒙古人依然还在。

    这才是农业文明最大的优势,极难被外人同化,而且还可以同化外人。

    这例子不仅中国如此,整个东亚文化圈都是如此,朝鲜有了朝鲜族,日本有了和族,越南有了京族。

    可其实朝鲜族,和族、京族都是多民族融合后形成的,而那些不学汉文化的民族,几乎都被同化,就算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也只是流于表面了。

    至于欧洲完全是弱肉强食,那是因为欧洲从来没有高等文明的结果,大家都是野蛮人,谁同化谁都正常。

    如果你说古希腊文明,那对不起,那是商业文明,跟农业文明是两回事。

    “陛下!三关消息,辽国请求谈判,陛下的意思呢?”

    辽国终于撑不住了,在博格达汗宣布退位,投降大宋后,不等塞尔柱那边做出反应,抢先一步要跟大宋谈和了。

    赵昉听到汇报,想了想点头道:“答复他们可以和谈,但这次和谈要先废除澶渊之盟。”

    韩琦笑道:“理应如此,是他们先挑起来的战争,说明他们已经不遵守盟约了,那这盟约已经没必要存在了才是。”

    众臣哈哈大笑,终于可以出一口气了,这些年每年要给辽国岁币,虽然不多但恶心人呀。

    至于反对和谈,想要趁机灭了辽国的那是没有的。这一战打到现在宋辽双方都明白,再打下去已经没必要了,大宋同样也明白,自己吃不下辽国。

    在科技没普及之前,降水线就是分界线,再强大的农业文明,也别想吞下游牧民族。

    因为你无法保障后勤,太长的战线你根本无力承担,你只能占领固定的聚集地,对于这种流浪式的放牧人群毫无办法。

    辽国可以被击败,也可以被灭亡,但那仅限于辽国的南京道、东京道,剩下的地方根本无法追击。

    没了辽国还有契丹人,他们照样占据草原放牧,照样收成不好了来中原打草谷,抢掠物资和人口。

    没有千日防贼,只有千日做贼的,辽国存在反而能约束草原各部,若是不存在那日后就得时刻防备了。

    况且大宋也没做好准备吞并辽国,这一战大宋是占了优势,甚至是获得大量的胜利果实,可在这背后付出多少呢。

    首先一个财政就是大问题,消耗的粮食、布匹、弓箭、铠甲、刀枪、火药,户部已经捉襟见肘了。

    接下来还要赏赐、抚恤,以及占领地区的恢复民生,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君臣上下也是在强撑着,因为有胜利的果实在,暂时遮掩住民生开始窘迫的危机。

    赵昉自然要考虑全局,巴不得辽国认怂谈判,因此辽国一认怂他就马上同意。

    接下来就是下旨各军暂停攻击,放辽国使臣入境。

    熙宁七年六月酷暑,双方在汴京城展开谈判,让赵昉始料未及的是耶律洪基竟然亲自来了。

    “好胆气!这家伙虽说昏庸了些,但这魄力古今中外恐怕无人比得上他了。”

    赵昉听到他到来的消息都怔了怔,随即赞叹不已,群臣更是面面相觑,有人眼珠子开始乱转了。

    “陛下,不如……”

    “住口吧!这话不该说出来,咱们是谁?咱们是炎黄贵胄、礼仪之邦,文采大宋的声誉比什么都重要。”

    赵昉不等他们建议完成,就开口打断阻止继续,很郑重的一番话,让群臣牢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事。

    富弼等人赞同道:“陛下远见,此事断不可行,再说辽主敢来说明他已经安排好后事了,即使咱们扣下他,也得不到好处,反而坏了名声,得不偿失。”

    这是稳重之人才看的更清晰,韩琦、富弼的鼎鼎大名,的确不是白给的,耶律洪基的确是做好了破釜沉舟的准备。

    这一次的偷鸡不成,不仅让辽国蚀把米这么简单,更是引发了辽国内部的混乱。

    原本跟大宋开战,辽国就有不少重臣反对的,现在还打输了,反对派实力更强了。

    耶律洪基要是这次不能避免过多的损失,恐怕他的皇位不保,还会牵连自己这一系的全都被废弃,这才是他只能冒险来汴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