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84:我要上大学 » 第一百一十四章 令人窒息的淮海

第一百一十四章 令人窒息的淮海

    “在一个省份当中设置经济区,想法固然很好,但这肯定是不可能的,虽然这种方法可选择的机会确实是很多,但有了特区的珠玉在前,那个省份又舍得兄弟省份吃独食?

    何况人都有私心,周五的时候,卫军不也提出要在东三省设置经济区吗?”

    杨兴武听到舍友的话当即反驳。

    “这倒是,特区这几年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我们那边离特区不是太远,在学校都能听到特区的发展情况,说句日新月异也不为过。”

    林志远听到杨兴武的话,很是赞同。

    当初的小渔村本地人都没多少,成了特区后,全国各地的人们涌了进去,那发展速度比起羊城都慢不了多少。

    “是啊!何况一个省份给的支持力度比起三四个省份的力度自然要差了不少。

    而且北方大多是产粮地为主,一旦有了发展的机会,地方上必然会大力支持

    如此看来,如果真如余教授所言,新的经济区只要有风声放出去,各地都会找上门合作。”

    “这样看来,在一个省份设置经济区的话,确实是不明智的,那咱们先从这两个地方分析吧!大家先各自写一下自己的分析,到时咱们在讨论分析!”

    “好!”

    “行!”

    “没问题!”

    众人一致同意后,宿舍的六人一边参考地图地势,一边拿起这两天在图书馆借的资料查看起来。

    杨兴武和舍友讨论了许久,觉得有点口渴,起身拿起茶缸倒了杯水。

    又坐回到桌子上,继续分析起来,时不时地拿起钢笔写写画画。

    过了一个小时左右,众人这才停下。

    “怎么样?都分析的差不多了吧?”

    听到张卫军的问话,众人纷纷点头。

    “那行,各自说一下情况吧!先从朝歌、东昌、曹州这个片区开始吧!”

    “行,我先来抛砖引玉吧!”

    冯国良说着,拿起自己的笔记本说道。

    “这三个地方地处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的过渡阶段,冀州的顺德这个地方,平原占据五成以上,水资源也丰富,从地形地势上看来说非常不错。

    但是中原的朝歌这块有些问题,这边地处太行山过渡阶段,刚才看了看资料,这边矿区比较多,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目前,朝歌也有好几个矿区,如果发展经济区的话,必然会造成一些问题。”

    “这是自然,朝歌那边的矿产资源一直很丰富,先前它隶属于相州专区,现在的几个矿区,都是给专区提供资源。

    基本上都是工矿城市,但如果真的成经济区的话,也不会影响朝歌的建设,想必中原必然会两手一起抓。

    毕竟放弃经济区不太可能,放弃已经开采了几十年的矿区也不大可能。”

    杨兴武补充了一下有关朝歌的信息。

    这个年代他们那边最发达的地方,一个是洛市专区,一个就是相州专区,那边最出名的就是安钢,虽然没有东北的鞍钢出名,但也不容小觑。

    听到杨兴武的话,魏东升又继续补充道:

    “东昌这边,我刚才查了资料,此地虽然是各方面不错,但是有个很严重的问题!”

    “啥问题?”

    “此地旱涝灾害比较严重,每隔两三年就会有交替的旱涝灾害!其地势也有五六种。

    其境内的坡地和有岗地占据了九成以上,修建基础设施的话,比较费时费力。”

    “如此说来,也就顺德那块儿的五成平原适合做经济区了?但如此的话,其他两地方必然不会同意。”

    “这倒是,那先搁置这个,再看看归德、涿鹿、曹州、谯城这四个地方。

    对了这片是俊才老家吧?你们看这一大片平原,这边是淮海,俊才你家那边分了多少地啊?”

    杨兴武说着,突然问了个分地问题。

    “一人三亩。”

    “这么多?我们那边才二亩。看这情况,你们那边土地估计产量不低吧!快收秋了吧?”

    “这会应该收完了,都快准备种冬小麦了!”

    “果然还是你们那边好,收秋早,种地也早,我家那边估计刚开始收秋。”

    “好了好了,闲话家常咱们等会再聊,咱们先分析分析这个地方如何?”

    杨兴武和孙俊才聊了几句,被舍友打断,几人又把话题回转到经济区上来。

    “刚才看了一下,这个四省交接的地方,放眼望去都是一片坦途啊!全是平原,土地肥沃,搞建设也方便。”

    “是啊!这附近也没什么河流穿过,有个黄河故道,也早改道了。淮海离的也挺远,如此看来就是天然的大粮仓啊!”

    “确实是,而且这边也没什么大的工业区,发展比较落后,多以农业为主!这么说来,确实是适合作为经济区来发展!”

    “不止呢,我记得咱们班长是兰陵的,也在这块儿,他的说的话,好像跟俊才差不多?对吧俊才?”

    “这个确实是,这几个地方的人们方言和习俗大体相同。类似于卫军之前在课堂上提到的那些。”

    “这不就是最好的地方吗?要不咱们就选这个地方,作为咱们的课题,到时好好研究一下,争取期末的时候,一鸣惊人!”

    杨兴武听着舍友们的讨论,不由得感叹,这个时代的学生真厉害!

    这才多久,一个简单的头脑风暴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若非余教授跟他说了淮海经济区的事情,他也不敢相信,如此简单就被几个舍友推测出来了。

    虽然目前还不知道这个经济区有多大!

    “你们说的都不错,但是也要考虑其他问题,这地方我估计悬了,虽然确实是不错的地方,但是我觉得会设立经济区的概率比较低。”

    孙俊才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为啥?”

    听到孙俊才的话,正沉浸于喜悦的几人不敢置信的问道。

    “首先,这里是一片平原,都是农业为主,没有矿产,建设难度要通过火车运,要考虑成本问题。”

    “现在那边不是有火车吗?运这些也不难吧?”

    “是不难,但是还要考虑其他的,这里是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