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84:我要上大学 » 第一百二十七章 小年

第一百二十七章 小年

    杨兴武听到父亲的话,有些沉默,对于杨建国的帮忙,他很是感激,但现在他也想不到好项目,不然他也不会让父母去种地。

    至于烧砖窑,现在也不合适,一块红砖一两分钱,上辈子他爷爷不是没烧过砖,砖头倒是卖了不少,钱都要不回来,村里人好赊账,赊完帐几十年不还账,问就是没有,翻脸吧!几块钱不值得,不翻脸吧又膈应的不行。

    包括去矿上拉煤来村里卖都是一样的路子。

    实在是村里的营商环境太差劲,山海关来了都得甘拜下风,村里的饭店被大队吃垮的不少,被乡亲们赊垮的也不少。

    正是想到了这些事情,杨兴武从来不打算从这些人身上赚钱,一不小心就本钱就没了。

    前几天刚到家的时候,听父母说杨建国要来感谢自己,当时他就觉得有点不对劲儿,现在看来这又是一个坑。

    杨建国见杨兴武不说话,以为他还有点担心上次的事情,连忙保证。

    “小武,你要是还不放心的话,咱们开一个全村大会,让乡亲们做个见证,无论是赚是赔,我们都不不怪你,咋样?”

    “建国叔,这话就言重了,我刚才在想事情,一下没反应过来,主要是现在不知道该干点啥?你说麦仁玉米这些吧!

    不光咱们村知道了,全市的人都知道了,明年到了季节,不用咱们动手,市里都是卖麦仁的你信不?”

    “信,咋不信?你说的话,叔肯定信,你既然在想事情,那就好好想,我跟你嗒不说话,你好好想。”

    杨建国听到杨兴武的回答,很是满意,连忙拉着杨春生走到一旁,两人抽着旱烟,小声地聊天,生怕打扰到杨兴武。

    杨兴武看着这一幕,有些无奈也没说什么,坐在门口,温暖的阳光撒在身上,晒得人暖洋洋的。

    杨兴武想着有什么项目适合他们村。

    不知过了多久,小黄的叫声,惊醒了杨兴武的思绪。

    抬头看到几只鸡就站在身边,若非小黄,自己就要被这几只鸡叨了,挥手赶跑了几只鸡。

    “好狗!”

    杨兴武抱起小黄,放在腿上撸了好一会儿,这才放下。

    起身拿着椅子走到父亲和杨建国跟前。

    “嗒,建国叔,我想到了。”

    杨建国正吸着旱烟,听到这话,一个激灵就站了起来。

    “真的?啥法子快说说!”

    一旁的杨春生也有些期待的看着自己儿子。

    杨兴武伸手指了指院子里的几只鸡,说道:

    “呐!那些就是!”

    两人顺着杨兴武的话看了过去,发现是几只鸡后,杨建国有些无奈。

    “小武,你是不是搞错了,几只鸡,咱们自己养拿鸡蛋换点油盐酱醋还行,咱们整个村养鸡的话,好卖吗?”

    “建国叔,我说养鸡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只鸡蛋去镇上卖钱的话,能卖五分钱对吧?一只母鸡一年产蛋量在150多个左右,基本上两天一个,对吧?”

    “对,这样下来,一只鸡一年才赚七八块钱,喂鸡的话,一年也要不少粮食,一两只还行,鸡多了,还有可能会赔钱!”

    杨兴武听到这话,并不觉得奇怪。

    鸡蛋一直是国人的主要营养来源,土鸡年产蛋在150个左右,但是土鸡蛋个头不大,大个的八九个一斤,小的十一二个才有一斤。

    比起洋鸡蛋,大个的六七个就一斤,小的七八个也有一斤,自然也差了不少。

    他在大学的时听老师讲过进口洋鸡和白皮猪的事情,不过是以经济方面来举例说明。

    现在刚好被他拿来佐证,而且洋鸡产蛋量也高,一只洋鸡一年产蛋量在220颗左右,克重也大。

    现在虽然没有普及专业化的洋鸡养鸡场,但是洋鸡蛋可是深受人们喜爱,主要就是洋鸡蛋个大、干净、品相好,现在这个时期,洋鸡蛋的价格比土鸡蛋还要高。

    正是在了解了这些情况下,他在看到了家里的鸡后,才建议杨建国搞养鸡场。

    实在是养鸡事业大有可为。

    在我国研发出国产鸡苗之前,鸡蛋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单以他们镇上的鸡蛋价格,一只鸡蛋五分钱,按十个算,一斤就是五毛钱,到了三川市起码要贵二三成,鸡蛋可以说是硬通货,供销社里的鸡蛋永远都是缺货,这也是为何鸡蛋会被称为鸡屁股银行的原因。

    看出其内在的经济逻辑,自然可以追根溯源。

    何况鸡蛋的价格波动非常大,逢年过节鸡蛋价格暴涨,比猪肉都贵。

    即使是在四十年后,洋鸡养殖普及开来后,鸡苗也已经做到了国产化,但每到中秋国庆,往常四块钱一斤的鸡蛋,到了这一天鸡蛋价格至少六块五以上。

    这价格一下就飙涨了五成以上,简直比炒股还夸张。

    “建国叔,你不能光靠猜测,我给你算比笔帐,一只鸡蛋往常是在五分钱左右,到了中秋节得有六七分吧?”

    “不止,八九分,一毛的都有,主要是这时候的老母鸡开始抱窝,不咋下蛋,小鸡下蛋的又少,赶上过节,所以才这么贵。”

    杨建国说道这里突然反应了过来。

    “小武,你的意思是尽量挑过节的时候卖吗?这样倒是赚钱!”

    “对,这样一来就能多赚不少钱,到年底了,下蛋少的老母鸡,到年底的时候也好卖,如此一来,也能省下不少粮食!”

    “小武,你可真厉害!我们活这么大,还不如你随便想想!”

    杨建国听了杨兴武的建议,稍微一想,就明白了养鸡事业大有可为。

    “建国叔,过奖了,这不过是我读大学的时候老师随便举的例子罢了。”

    “大学也教养鸡吗?”

    杨建国有些疑惑。

    “只是以养鸡举例子来论证我们所学的知识。”

    “那也厉害了,对了,小武,七和八的问题咋解决?听你的意思,这鸡养少了没什么用,养多了又容易出事儿!”

    “那咱就搞个村集体企业,到时想入股乡亲们的就投钱,二月孵小鸡,小鸡孵出来差不多到三月了,到八月份有五个月的时间,小鸡长的快的就能下蛋了,刚好趁着中秋节大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