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84:我要上大学 » 第二百六十五章 回报乡亲

第二百六十五章 回报乡亲

    刘金成在讲台上讲的慷慨激昂,同学们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遇见不理解的拿起笔飞快地记着笔记,打算到了答疑的时候再问老师。

    杨兴武听着课记着笔记,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每位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的鲜明性格,上午的付老师相对来说比较偏稳重,讲的大多数也都是现成的取得成果的例子。

    眼前的刘教授偏激进一些,举的例子也多是以八大王这种类型的为主。

    刘金成在讲台上讲的口感舌燥,习惯性的拿起桌上的茶杯喝水,喝了两口都没喝着,这才发现没水了。

    “大家休息一下,十分钟后继续上课。”

    刘金成说完拿着茶缸子走出了会议室。

    休息过后,又继续开始上课,临近傍晚,下午的课结束后,同学们这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会议室。

    第二天的课程照常如此,两天的课程结束后,同学们受益匪浅。

    傍晚一众学生走出展馆后,第58届广交会结束了。

    “老师们讲的真好,可惜时间太短了,要是能多听几天就好了。”

    “是啊!两天的课感觉比过去两年学的东西都多。”

    “可能是厚积薄发吧!”

    同学们一边讨论着这两天的情况,又有些惋惜这样的时间太少,他们还有好多疑问都没有解决呢!

    杨兴武听着同众人的讨论,也有些感慨,两天的时间,老师们讲课,往往都是从他们学过的知识出发延伸到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横夸的梯度很大,比在学校里上课讲解的更深奥也更透彻,而他也算真正认识到了这些顶尖经济学教授的水平。

    他这几天创汇成功后翘起的小辫子,听了两天的课后立马收了起来。

    晚上,杨兴武与孙俊才和刘跃华两人吃着晚饭,忽然想到了什么,看向两人问道:

    “明天你俩有啥事儿吗?”

    “打算在房间里消化消化这两天学的知识,你呢?”

    “我也是,明天学一天,后天咱们就该回学校了,你有安排吗?”

    孙俊才听到这话问了下杨兴武的想法。

    “你们买衣服吗?十三行这边挺便宜的,今天好好休息,明天睡到自然醒,快入冬了,买衣服也比咱们在京城买便宜多了,你们去吗?”

    “哎!咋把这事儿给忘了,你上次就说说过那个什么十三行的衣服便宜,我当时还想着让你捎几件来着,还好你提醒的及时。”

    “好,那一起吧!”

    刘跃华听到这话连忙答应下来。

    晚上回到房间,三人洗漱完后上床休息,一觉睡醒九点多,吃过早饭,坐上公交来到了十三行,三人看着档口的各色衣服,有些目不暇接,杨兴武看到这个情况建议道:

    “咱们先自己看看,买完之后还在这里集合怎么样?”

    “好!”

    “行!”

    刘跃华和孙俊才听后连忙点头。

    杨兴武沿着各个档口溜达了几个,给自己买了个外套,又给女友买了副羊皮手套,出来了二十多天还是很想念的。

    买完衣服后,杨兴武又给冯国良挑了几副蛤蟆镜,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就站在一旁等了起来。

    不得不说男人买衣服的速度还是很快的,三人分别了不到半小时,又再次碰头了。

    “兴武,国良要的蛤蟆镜你买了吧?”

    孙俊才抱着衣服走了过来问道。

    “买了,咱回吧!”

    “好!”

    刘跃华和孙俊才听到这话,连忙跟上。

    “兴武,这些衣服真的比在京城买便宜不少,虽然没有你说的便宜那么多,但是也不少了。”

    “是啊!比起在京城便宜了十几块呢?”

    刘跃华抱着手里的棉袄说道。

    “这是冬装应该贵点吧!”

    “不管咋说省了不少钱呢,兴武,谢谢你啊!”

    “是啊!有了这两件厚衣服,冬天就好过多了。”

    “你们俩先回吧!顺便帮我把衣服带回去,我去一趟老乡家里。”

    “老乡?啥老乡?哪里的?离俺家那边近不?”

    孙俊才听到这话顿时来了兴趣。

    “离你们都挺远的,不过方言应该能听个大差不差,你们要去吗?”

    “他们怎么跑这么远?”

    “很简单,移民呗!”

    “那走呗!正好一起去看看!”

    “这不好吧?不会耽误你事吧?”

    刘跃华闻言有些迟疑。

    “耽误不了,事情办完了,这次顺道过去看看他们,再问问他们知不知道白皮猪的消息,你们也知道,咱们北方的黑猪,一年到头都长不了二百斤,猪肉价格还死贵,早在十几年前咱们国家从西方引进了白皮猪。

    这种猪吃的多,动的少、长的快,半年就能出栏,生的还多,一胎就能生十几头小猪崽子,一年生两胎问题不大。”

    杨兴武简单地说了下自己要去看老乡的目的。

    八月份的时候,他回了趟老家筹集钱财,对于乡亲们他本身也没有报太大的希望,毕竟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他也只打算跟几个亲戚借点,没想到全村两百户乡亲们,有六成的人都把钱借给了他,小到五块十块,大到八十一百,零零散散一共凑了5345块钱,这份恩情他一直记在心里,这些天不说并不代表他忘了。

    他在学校忙着查油画事情的时候,也翻阅了不少有关白皮猪的资料。

    人到中年会慢慢明白许多道理,一个人想要跨越阶级成长为参天大树,底蕴不足的话,家人的牺牲和付出在所难免,有时候即便是付出和牺牲了,到头了还不如那些投入和产出。

    原主没考上大学的时候,也是靠着父母大哥和爷爷奶奶的支持,才能读到高中,饶是如此,家里还面临着断粮的危险。

    他来了之后才改善了不少,好在这个时代,没有他的时代那么沉重,只要读了大学,家里就能好起来。

    就像他的舍友孙俊才,每天吃饭都很节省,读书时也很努力,每个月发下来的津贴都会给家里寄过去大半。

    想到上次回家的时候,在猪圈里看到母亲喂养的两头猪,养了大半年的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