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神话三国之魏武枭雄 » 第八十一章 回报上军,处处占先【求追读】

第八十一章 回报上军,处处占先【求追读】

    “上军因为信任,看重,对执金吾举荐,辽才得以掌兵。上军又因为信我,将眼前战事交付我手。”

    张辽先说了两个曹操对他的信重,而后执礼道:“上军信重张辽,辽亦以信回报上军。”

    其他的就不需要赘言了。

    在张辽看来,曹操对他的信任,重视,当以信任报之。

    曹操对他的信重,是张辽自己都没想到的,比如眼前的战局。

    他的资历本是远远不够的,但曹操愿意将重任托付给他。

    这份信任,让张辽深感无以为报,也是他选择站曹操的原因。

    就在两人简短交谈之际,战场上已起了变化。

    吕布以双手执矛,体内气血涌动,似缓实快的刺出一矛。

    这一矛出,居然牵动天象。

    苍穹上有兵锋汇聚,恍若一道巨大的闪电,压力如山。

    吕布借天地之威,将矛势不断拔高。矛锋前端,蕴含着一种刺穿万物的气概。

    “来得好。”

    对面,典韦颈部的大筋再次贲起,身后兵锋熊熊如烈焰。

    喀嚓!

    激荡的兵锋,卷起一阵风暴。

    吕布,典韦,手里的大戟、长矛同时断折。

    交锋处炸开的气流,让距离较近的一些士卒,两耳嗡鸣,天旋地转间纷纷跌倒。

    二三十丈范围内,只剩典韦,吕布,两人站立。

    张槐纵身起落,直扑两人交锋处。

    典韦和吕布战端又起,张槐也杀上去,双战吕布,厮杀声如战鼓,兵锋如剑芒,甚至没人能接近。

    “天,人力能达到如此地步!”

    “吕都尉真有千军不敌之勇。”

    “和吕都尉交锋的人也不差,他是谁?”

    即便在纷乱的战场上,仍有敌我两方部众,被吸引了注意力,几乎停止了交手。

    张辽,曹操也在远眺。

    张辽慨然道:“不瞒上军,我一直以为,吕布是当世第一武将。其人有霸王遗世之勇,对其武力,我是敬佩的。

    上军这位亲卫,竟也如此强横,能和吕布厮杀,不落下风!”

    曹操微微点头,从个人勇武上来说,说吕布第一,倒也没错。

    典韦步战之王,开战前,曹操还给典韦开过小灶,提醒他不要让吕布上马,并对典韦说:

    “吕布其人好勇扬名,野心勃勃,欲望大的人,就没有血战搏命的勇气。

    他贪生,远不及典韦你的悍勇。”

    曹操的意思是关键时刻,和吕布以伤换伤,他必会躲避,不肯和典韦搏命,受伤都不会愿意。

    所以典韦与其厮杀,是占了一定先机便宜的。

    但依然难败吕布。

    曹操看了片刻就知道,即便加上张槐,也没有暴打吕布的希望。

    他想走,谁也留不住。

    至少还要有一个典韦这一级数的,才能压制他。

    黄忠,许褚,赵云再得一人,方可溃吕布。

    董卓坐在崇德殿,有些焦躁的看着面前的讯简。

    李儒最后发来的消息,说曹操用了疑兵之计,坚定的让他按计划攻取城防。

    董卓遂下令对城防展开试探性攻势。

    但李儒传递消息后,董卓消耗两枚讯简,与其再联系,李儒没有了任何回应。

    久等李儒,不见动静,董卓心里的焦躁,已有几分压制不住。

    “来人!”

    董卓话音方落,门外就进来一个传讯兵,奏报道:

    “君侯,我们的兵马,奉命对城防展开攻势。但我们的攻势一起,南城洛河送来的粮饷,便被人所袭。”

    董卓的短板一直是粮饷。

    粮饷不足,士兵就有哗变之危。

    尤其是他麾下,汇集各方人马,时间也短,忠心度没那么高。

    他之前纵容下属劫掠洛阳,就是为了补充粮饷。

    今晚他和李儒,除了想夺城,杀曹操,占宫禁,同样想争夺往来洛阳的洛水渡口,也就是南城门外的沿岸。

    想不到又被人抢先,攻袭其刚到手的一批粮饷。

    洛水东南角的城门,之前被丁原控制,连带控制城外的口岸。

    但沿线往西的岸口,近几日因为废帝,引得一些观望者投靠,逐渐被董卓所掌握。

    粮饷是他这几日,下令从周边郡县,陆续运来的,绝不容有失。

    董卓当即传令,去增援护持粮饷。

    “有人袭粮…”

    粮饷被袭,董卓有些醒悟过来。

    今晚不仅是他们的发动,也是城内各方力量,对他的反扑。

    他来回走动,遇事问策,李儒不在身边,麾下虽有其他谋士,但都不如李儒得他信任。

    董卓权衡片刻,吩咐人马严守宫禁,谨防被人趁乱冲击,夺走皇帝。

    与此同时,一个窈窕矫健的身影,从东门西园军控制的区域,潜入了宫中。

    女刺客陈樱!

    曹操为今晚,做了不少安排。

    陈樱入宫,卢植,崔烈也会配合,携部分禁军提供支持,扰乱董卓。

    这一天的洛阳,宫内宫外,各有所谋,混乱不堪。

    曹操在下午,回到洛阳。

    城头,皇甫嵩的副将杜令看到他,松了口气道:

    “上军回来就好,董卓兵马天亮开始抢城防,直到现在仍未停战。”

    “不出上军所料,中门那边有守门校尉被拉拢,想迎董卓兵马登城。幸亏我们有防备,中门那边现在争抢的很凶。”

    曹操之前的用兵,让李儒,董卓看不破虚实,其实办法并不复杂。

    他对董卓在废帝后,会将矛头对上他,是有准备的。

    城头驻防的兵马,曹操先暗中调出城一部分。

    因为是提前行事,时间充分,不用一次性大量移兵,又以兵策遮掩,所以能做到相对隐秘。

    然后再让这些调出去的兵马,全都穿上皇甫嵩麾下部众的衣服,在城外排队登上城头,就形成了皇甫嵩兵马前来,城防在加强的一幕。

    说穿了并不稀奇,董卓也用过类似搬兵出城的手段。

    让兵力看起来大幅增加,使对手摸不清虚实,不敢妄动。

    董卓和李儒先入为主,以为皇甫嵩的兵马,随时可能出现。

    当他们看见城头兵马增多,自己脑补到了皇甫嵩的部众身上。

    实则皇甫嵩来增援的人,被曹操拿去用了,在城外阻击其部队。

    李儒被董卓回传的消息干扰,用了一会才想通内在原因,是疑兵之计。

    就是这一会的错失,被曹操抓住机会,取了性命。

    换句话说,洛阳城防的部众,一直都在。

    曹操只是用了策略,让董卓惊疑不定,等他反应过来,已失去先机,注定了计划会失败。

    此时曹操从城外回来,缓步登上城头。

    值得一提的是,他走路的姿势,略有些别扭。

    特么的爪黄飞电的体型太壮了,背宽,之前的马鞍不合适。跨坐容易扯到自己,曹操刚开始骑它,属实有些不适应,幸亏有修行在身,无大碍。

    他是和典韦等亲军,一起回来的。

    城外张辽统兵,仍在和樊稠的兵马纠缠。

    对方已露败相,被张辽带兵咬住,一点点蚕食。

    典韦和吕布的厮杀,以张槐的介入而告终。

    吕布被张槐和典韦围攻,也只稍落下风,见事不可为,主动抽身撤离。

    曹操回来,在城头了解形势后,眺望宫中的方向。

    昨晚的布置,他和贾诩密议,隐藏了一個不为人知的安排。

    其他事都是烟雾,包括城防抢夺,城外的兵马对垒,甚至袭击粮饷,都是为了遮掩真实目的,吸引董卓的注意力。

    杀李儒,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至于成败,全在宫中!

    Ps:关于三国武将的战力,谋臣的智力,写书前,找了好多资料,所以不是瞎排的。

    包括广为人知的演义,其实也不是原本,被删改过好多次。

    那些资料还是比较权威的,真实史料和演义里的武将,都有横向的各类数据对比,战绩这些,不少是史学大家认可的,非常细。真正一线的大概就五六个人,吕布,典韦都在此列。

    单纯的力量上,其实有不少人将典韦排第一。

    一会有个单章,讲下阶段性剧情,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