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医史传奇 » 第五十八章灵兽自救

第五十八章灵兽自救

    杨思明见孩子这般董礼,说明孩子的天赋不浅,心里很高兴,暗喜道:我的眼光

    没有看错人,冯开明这小子有脑子,是有天份的人,他的天赋不是驰名沙场,也不是功名远播,是救世一方慈善人,学岐黄技术济世一方,不失为一方救苦救难,我没白来这一趟,只是他父亲冯远贵没看懂孩子的抱负。

    硬画一条很古板的道路让孩子走下去,这条路恰恰孩子心中所想的南辕北辙;冯开

    明这孩子伤透了家人的心,给父母行大礼,有一种来到冯家是飘然而来,随风而去的感觉,这种将要与父母永别的滋味,哥哥,嫂嫂没有来,为了冯开明割毁了天网,砸了兽夹,打过弟弟,弟弟要去学医,不好去见弟弟。

    杨思明也想不见两个哥哥嫂嫂他们,几个侄儿侄女他们比小叔大不了多少,小也小

    不了多少,都是一起成长的,听说叔叔跟杨老师浪迹天崖,全都来看望小幺叔,冯开明这个小长辈见侄儿侄女。

    说道:“孩子们,我有一句话要说你们把话带回去给你父母说山中的动物都是有灵

    性的,他们没有招惹人类,为什么要杀害他们,伤害无辜生灵,会给儿孙带来多灾多难,我放走猎物,毁了猎具也是给你们积德,你们少灾少难。”

    冯远贵一听,小家伙要离开家了还在胡言乱语,气得横身直发啰嗦,杨老师要走了,

    你去吧!你还在扰乱这个家庭,走了都不让我们安宁,我一辈子不想见到你。”就这样这是做父亲最后一句话。冯开明进入岐黄门,祖孙三代一路行走;杨思明问道:“我听你父亲说你能认识一些铁打损伤的草药?你没上过学,又怎么认识?”

    冯开明说道:我爷爷去世三年了,他在的时候,就教我写三字经,四字经,七字

    经,读的是“天生物,天生万物,当家书”三字经上有两句话:“见虫蚁,莫脚踏,救命多,必昌达”所以我爱惜生灵,杨思明见天气热,自己走得汗流浃背,心里热得慌,自己都受不了,冯开明还未满十二岁,肯定也受不了。

    看见路旁一岸长青石,石后有几棵常青树,青石上面被来往的客人坐得光溜溜的,

    大热天的时候,客人经不起燥热都要在青石上坐着歇息乘一会凉再走,说道:我们就在这里坐一会儿,歇凉快了再走了,三个人坐在石头上,冯开明坐当中。

    继续说道:“这是去年的事,有一次我到后山去玩,听见崖壁下的岩窟里传来羊的

    叫声,叫声凄厉悲惨,是一种求救无助的呼唤;我的胆子也小,看见山窟有光处,一只成年梅花鹿被什么东西拉住了后腿不得脱身,我爬到一棵红春树上,借着茂密的树叶隐蔽身子,才敢悄悄拨开树叶往洞窟看去。

    看见一条小碗口大的蟒蛇咬住一只成年鹿子的后腿,梅花鹿求生的欲望很强,拼命

    的挣扎,蟒蛇的个头不大,捕到的猎物太庞大,一时吃不住被走脱了,梅花鹿脱了蛇口,虽然拾的一条命,后腿被咬伤,走路一颠一跛,跌跌绊绊,往山下去了;我看他求生的欲望大,我想看看他死在哪里,想捡一个便宜。

    随后就追去山下,鹿子没走多远,就在山腰的一个草坪上在找什么草吃。看那举动

    不像是吃草充饥,再找一种特殊的草,只要找到就把它啃来吃了,鹿子也怕,自己受了伤,万一有猎人来捡便宜,自己没法逃命,勉强吃了十几株,便离去了。

    我急忙跑到草场上,看它走过的地方,弄明白他吃过的什么草,这个草坪有十来亩

    宽,又在南面向阳,草也不深,就像草原上的绒草,因为食草动物多,兔,羊,鹿经常到那里光顾,草永远长不了多深,我发现鹿子寻过的地方,有一种草与众不同,小草十分可爱,长在杂草之中。

    一窝整株草只有大拇那么大,类似半夏的草苗,一根独苗上开螺旋式的小白红花,

    叶片带软,不像一般草薄削。我七岁时曾经拔过两株回去给爷爷看,爷爷说是盘龙参,又叫一支箭,也没听爷爷说有什么用途。”杨思明说道:“的确是一支箭,是蛇毒的克星,这是仙兽要找的灵药。”

    冯开明道:我估计梅花鹿还会来,次日我又去看,那只鹿子真的又来了,还是走

    起来一跛一跛的,比起昨天又要好多了,从那以后我讨厌捕猎,极力反对家人猎杀动物,他们就是不听我的,我才破了他们的天网,毁了他们的猎具,我被父亲,哥哥打,嫂嫂又吵又骂,这也罢了。

    可笑的是母亲去找巫师,要费婆婆看是什么原因?我这个小儿总是给一家人忤逆?

    巫师说:“我忤逆父母,害哥嫂,是你家老头子打猎太多,你这个幺儿是山神来投的生,他来是要阻止他父亲,哥哥们不要把山上的生灵赶尽杀绝。

    娘觉得不妥又去找吴法师,吴法师的说法又不同,给我妈说你这个幺儿,是峨眉山

    上菩萨身边的童子,十二岁之前,菩萨要接他回峨眉山去,娘回家给父亲一说,被父亲大骂母亲一顿,他们都是胡说八道,什么前生今生,我看她们像猢狲。”

    话是怎么说,父亲虽然不信,但在我阻止他们从事捕猎迹象看,父亲也有迷糊,就

    这样失去了父爱才有今天结局。冯开明聊到这里,也就是到了尾声,杨思明我们走吧!三个人来到一个镇上,名叫华容镇,是一个人口大镇,华容镇就是一个民国乡公所,师徒三代人到镇上,镇上有两个客房。

    接待的都是过往挑脚商贩,杨思明包了一室房间,是三铺间,订的五天住宿期,就

    在镇上摆一地摊,摆了两天没有一个病家来把脉,病家不相信你跑摊的,街上有几个人说道:“在这里摆摊不行,离这镇上不到三里路有一王老师,是我镇上的第一大名医,华容镇的人都到哪里去看病,不管大人小孩,吃了他的药都神效。”

    杨思明道:“看来我们在此地无缘,我们还到县城最为适合,县城无场期,天天都

    有人进城,乡镇是有限期的,逢场天赶集市的人多,不逢场天就没有人上街来。”太虚道:“这里既然有良医我们就朝县城里走,没必要在这里呆,就收拾行李就走。”

    冯开明道:“我们不住了,要不要叫客房退钱?”杨思明道:“开明你们人小,不

    知道社会上的生存之道,人生遇事要提得起放得下,‘上学不读,租牛不犁’都要付钱,像我们给人家订好五天,就是一晚上没有住,也不能叫人家退钱,这是信义,我们也不能无所事事,特意在这里等住这几个晚上满期了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