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医史传奇 » 第六十六章乡情难却

第六十六章乡情难却

    杨思明暗自惊喜,虽不知道是那一位药起了主导作用,药的味数不多,总共只有四

    五个品种,这无疑是一个雷鸣般的惊喜,自己心情一下激动得汹涌彭拜,人逢喜事精神爽,虽然几天来没得到一个好的睡眠,醒来就再无睡意。这时冯开明醒来,见老师早醒,说道:“师父我的黄水疮不痒了,黄水也已经收敛了。”

    杨思明这下真正证实采来的药已发生奇效,这时心里感觉到门外有很多人围在门前,

    病人区都是现搭的茅屋夹壁,跟坐家有天壤之别,外面天已大亮了,在屋里看门外很是清晰,只见门外的人早已挤满,但是他们都没说话,知道杨老师几天来,为了大家的病没有多少睡眠,众人都知趣,没有惊动他们三辈人。

    杨思明起身出门去看见众人围在门前,说道:“你们这么早?有什么事要找我?”

    有一个人说道:“杨老师,打扰你了,我抹了你熬的药,好像轻松多了,没有那么痒,也没有再流黄水,往日都是黄水寖到那里,那里就奇痒难忍;我们来是想跟杨老师一起上山采药,我们家人都送来了锅盆,就你们两师徒一天也采不了多少?”

    杨思明一听,想到黄水内有毒虫,我找这几样药都有小毒,只要不内服并无大碍,

    说道:“病轻一点的可上山采药,病情重的,还有女士们就不用去了;我们今天采回来的药熬好后,不要轰抢,每人都要分到一份,这是有毒之药只能疗病,疗病是慢慢的过程,千万别贪多,怕起副作用。”

    病人们都在共患难,渡劫难的时候,都听老师的话;病轻微的就有二三十个人,一

    起跟随杨思明上山去,人多好干活,到中午就下山了,把药分成二十份,分配二十口锅熬药,熬好了清点人数,不管男男女女平均人数分配到二十锅去盛药汁,各人用竹碗盛药汁搽抹,杨思明要求病家要将每一个部位都要寖抹到位。

    这些事用不着更多的吩咐,各人都想愈合快,当然是尽心尽力,前面的人洗抹了四

    次,后面的人搽抹了三次,基本结壳。那里的病人先前受了尽施折磨,一下心里得到安慰,把欠下的瞌睡账捞回来,人人睡得很安眠;病家又把好消息传家属,各村各户都上山采药煎水洗澡,防患于未然。

    一场惊恐终于停了下来,病人的皮肤结干疤,只要养干壳脱落,就还原了。没必要

    待在这里,一个个都被家属接走了,最后就剩五个病人,杨思明见人都走光了,对最后几个病人说道:“你们回去好好将息,你们都知道这几味药是病毒克星,但不能内服,平时可以采来洗洗澡,给自身消毒,这里的事就算是平息下来了。”

    一个说道:“杨老师你不能走,我们还没有谢你,在这里的病人我们村的人最多,

    我给他们说了你们先回去,不虽要言谢,我请杨老来我们村做客,一起陪道长,杨老师喝两杯,你们就这样走了,我回村不好向全村人交代。”另一个道:“杨保长是代表我们全村人的心意,你们几位老师再忙也要领这个情,不然全村人都心里愧疚。”

    杨思明原本以为救人人无义,病给他们医好了,家属来接人,连口情话都没有一句,

    原来是保长给他们打了招呼,这就脱不下人情,只好最后和保长几个人回山村,看那村院是一个一百多人口的山村大院,村人们见到杨老师跟杨保长一起来到村里,男女老幼都来陪杨老师聊话。

    原来村里早就商量好了,准备明天杀猪宰羊,捞鱼,全村人大办宴酒宴,不论男女

    老少儿童都来,目的就是陪恩人高兴一场,下午村里的人忙忙碌碌开始购猪羊鸡鹅鸭,两个厨师,二十几帮助打扎,山区人邻里之间比较和睦,全村人晚饭都在一起吃,其实为了感谢恩人,都是豆米打斋,花费钱粮照平均人头摊,吃饭也就在一起吃,说到底就是陪几位恩人热闹几顿饭。

    次日中午,村人们都来敬酒,杨思明回绝了他们好意,说道:“我不善饮酒,我就

    与乡亲们同饮一杯。”当天下午,杨思明没有提起要走的话,就是自己要走,村人也不会让客人走,深丘地带村院稀疏,路途幽深曲窄,毒虫,毒蛇遍布草林之间,若是没有投宿的地方;人走在草林中走且不危险,长途山路,不好走半天路,要么行走一天,只好安心下来多宿一夜。

    杨保长说道:“杨老师我们说出去走走?”保长正要陪杨思明去爬山玩,没想到邻

    村来了两个人,来人跟村里的人都很熟,跟他们寒暄起来,说是特意来接杨老师去石保村做客。杨保长不好强留,只好将村人拿出的谢礼端出来给杨思明,说道:“杨老师,这是我们全村人的一点心意。”

    杨思明看那木盘里有两个银圆,其余都是铜圆,小钱,看得出来村人的零花钱都拿

    出来了,杨思明取了两个银圆,其余的都没要,说道:“山区经济不容易,扛一根木料下山也要走几十里才变成钱,我取两块银圆就行了,其他剩下的就分给他们,这样每家每户的情我都领了。”

    杨保长道:“杨老师真仗义,我就依你罢了。”杨思明三辈人辞别了众乡亲,随着

    石保村来的两个人一路去。两个人在路上,一个说道:“要不是杨老师走到我们山村,未来的情况不知道这样结局,我们不知被折磨到什么程度?”另一个道:“继续下去,想想都有些害怕。”

    你一言,我一语,一口一个杨老师,无非就是千恩万谢救了自己;走了六七里路,

    爬上一个山垇,众人翻过垇口,垇口下是一个山平台,平台竹木林中有二十多栋木屋,这些木屋一周都是乱石垒成的围墙,一个说道:“杨老师见笑了,我们这个村山高石头多,名符其实的石保村。”

    还没走进乱石围门,突然有人拉响钟声,一会全村的人都到石门口迎接杨老师三辈

    人,山区的人好义,对他们有恩的人是分外殷勤,各个村院的人待客如出一侧,大办酒肉宴,这次姚保长为了给儿子谢恩,将杨思明三辈人接到自己家里,私人先接待,无非就是酒肉招待。

    姚保长房屋宽,是一保之主,村人们觉得杨老师住在保长家最好,第二天是全体村

    人集体办招待,十几桌人陪三个客人,杨思明不胜酒力,多饮了几杯,喝得酩酊大醉,姚保长把群众的谢礼当着众人的面,端来说道:“杨老师,这是我们石保村大家的一点心意,请杨老师收下。”

    杨思明吃醉了见盆里都是村人的积蓄,干脆大气一点说道:“钱我不收你们,你们

    也太客气了。”村人们要杨思明收下,杨思明坚决不收,村人爽直你不收钱就不收吧!也不强求,只是心里感激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