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三国未满 » 第十四章赵增

第十四章赵增

    当天晚上刘轩第一次住在马家峪,住的是赵增的家。天刚微微亮,赵增家门外已经站满了人,除了铁匠、木匠及其学徒们,马家峪所有十六岁以上的村民全来了。木匠和铁匠正在根据刘轩的图样忙着制作曲辕犁,曲辕犁比现在的直辕犁更短更小,操作更加灵活,容易转向,更适合山地作业。刘轩前世的姥姥就住在山里,他不仅见过曲辕犁还用过。

    刘轩站在门前大声的说道:“今天让大家来是要分组和选举,你们以后不再以家庭为单位劳作,而是以小组的形式。我与兴初、光大商量过,准备将你们分为四个大队,一个大队负责水浇地,两个大队负责山地,还有一个大队负责手工业和商业。大队长负责本大队所有的事情,例如组织耕地,调节个人之间的矛盾等等,会计则计算你们的产出和收入。其中工商大队的大队长由光大担任,会计马凡,其他三个大队的大队长则由你们选出。选举分别在上午下午进行两轮,上午每批进入院中五十八人,出了这个院门不准停留,不准与人交谈,现在六十五岁以上老人和十五岁到二十岁的年轻人先进。”

    回到院子,刘诚、马宏、张宝、刘彪分别进入了四个房间,“这儿有三个问题,你们认为咱们马家峪种地最好的六个人是谁,你们认为谁适合当三个大队的队长和会计,每人必须选出十二人而且不能重复。不要喧哗!不准交谈!都自己想。最后一个问题是问年轻人的,你们愿意选择农业、商业还是铁匠木匠等手工业。这五个房间你们依次进入,每次每个房间只能进一人,一个出来,另一个才能进去,被问完话的迅速离开,好了,现在六十五岁以上老人先进。”马原说完也进入了一个房间。

    “朗行,下一批。”第一批人很快便结束,马原出来对着门外喊了一声,赫须朗行因为不识字被放在外面维持秩序。一个多时辰投票结束,六人开始在屋内统计票数。之所以弄得这么麻烦,是因为马家峪是山村,二十岁以上的村民几乎没人上过学。学堂是八年前马杰为了商队建的,没法聘请外人,只能内部挖潜,曹操曹月持,马聚马文集两位老师水平也不咋地,当然马杰的目的又不是为了考明经,水平如何根本无所谓,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认识些字会算数就行。

    下午只有二十岁到六十五岁的村民来参加了选举,他们先被木匠和铁匠选走了二十二人,再除去上午选出的十四人和马原,正好还剩下六百九十人,被分为了三十组,每组二十三人,一次进入一组,选出小组长和组会计。整个选举过程耗费了一天的时间,第二天刘轩当众宣布了选举结果。今天是谷子入仓的日子,马原带着新选出的各级村官,按照计划分钱分粮,当马原宣布以后马家峪将实行俸禄制时,引得村民一阵欢呼。

    秋忙结束后,刘轩在北岭山根建了几间屋子,先将学堂搬了过去,让村里让七岁到十五岁的孩童入学,并通过安兴又聘请了两个老师。

    赫须朗行被留在了马家峪,协助管理。

    九月底赵增来到马家峪,赫须朗行快马通知,刘轩迅速赶到。“刘诚,四岁,东海人。”刚刚得知详情的赵增满脸震惊的看着刘轩,没想到马原口中的主公如此幼小,一时呆立当场。刘轩也不催促,静静看着赵增,“赵增赵益乾,三十五岁,广陵人。”

    “原来是益乾兄啊,你可知道马杰在哪里?”

    “不知,我跟他说过,安全起见,不能把第二个家的信息告诉任何人包括我。”赵增如实回答。

    “益乾兄,马家峪打劫商人的事情,你是罪魁祸首,益乾兄认为这件事情我如何处理为好呢?”

    “悉听尊便。”赵增早已做好了准备,他知道今日恐怕无法善了。

    “益乾兄对现在大汉的情况怎么看?”赵增本以为刘轩会说出怎么处置自己,最不济也是问问自己的过去,没想到忽然突然上升到国家政治。他没有接着回答,而是思考了一会说道:“妇寺干政,禁锢志士,政治黑暗,世家横行,群盗蜂起,蛮人叛乱,夷狄侵掠,大汉虽不会即亡,但也没有多少希望了。”

    “益乾兄看的透彻,那益乾兄认为我们该怎么办呢?”刘轩微笑着夸奖了赵增一句,接着问道。

    “我没有办法,只求保住性命,苟延残喘罢了。”

    “我们假设,权臣当道,天下大乱,诸侯相争,这时给你一郡之地,你将如何?”赵增再次震惊的看向刘轩,这次他考虑了很久,说道:“如果暂时不被战火波及,那么我将努力发展,存粮备战,如果是四战之地,那么我会强制征兵。…”赵增滔滔不绝,居然越说越兴奋,他觉得今天很可能就是他的死期,也不再顾忌,完全代入了刘轩的设定中。

    刘轩不断的问,赵增不断的说,一直持续到日暮时分,刘轩说道:“我真的挺佩服益乾兄的,年前益乾兄就留在马家峪,干什么都可以,但是不能离开,年后去留随意。”

    临走时刘轩看了一眼赵增,笑着说道:“益乾兄,还有二十年就变天了,要早做打算啊。”

    赵增一惊,忙说:“公子等等,我斗胆问一句,如果真的大汉气数将近,公子会站出来挽狂澜于即倒吗?”

    “不会,如果真到了那时候,说明大汉也无拯救的必要了。”刘轩说完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转眼间到了年底,刘轩组织了一次文试一次武试,文试后十五岁的孩子就毕业了,同龄人中只有马渡表现出了一定的潜力,得以继续读书;武试说白了就是体育考试,只不过加上了射箭,追踪等项目。刘彪与赫须朗行出身于斥候营,赫须朗行被留在了马家峪,每日一早一晚指导马家峪人的训练,除了在校学生,其他人自愿参加的,也可进行训练。山里人身体素质不错,十五岁以上有二十七人通过了刘彪、赫须朗行的考核。四个月的时间马家峪已经走上正轨,年底每人又领取了一百钱和一些酒肉。

    腊月二十七刘轩再次来到马家峪,独自一人来到刘诚墓前,亲手在空白墓碑上刻下了刘轩之墓。他大哭一场,默默的与过去告别,变成了真正的刘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