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1979种田养家 » 第71章 无所事事的一天

第71章 无所事事的一天

    炒米,顾名思义,就是由米炒制而成的。

    不过,不是大米,而是糯米。

    而且炒制过程也不是简简单单在锅里炒一下就行的。

    从糯米到炒米,其中要经过好几道工序。

    先是将糯米蒸熟,水要少放,蒸的糯米饭一定要粒粒分明,不能像普通的米饭那样,米都粘在一起。

    然后将糯米饭放在太阳底下爆晒,晒成糯米干,糯米干要是一粒一粒的才好。

    这糯米干就是炒米的原料,接下来只有最后一道工序——炒制。

    这炒的时候也有讲究,不能直接把糯米干直接放到锅里炒,那样的话会焦糊的。

    而且还不能放油,炒米里面是一滴油都没有的,要不怎么说健康呢。

    所以,在炒制的时候,还要配上细沙。

    这个沙可不是简单的沙,是那种极细极细的黄沙,用开水氽烫洗净后,晾得干干的才能用上。

    炒的时候,糯米干都是一小把一小把地炒的,混着沙子才会受热均匀,还不容易焦糊。

    当然了,炒的手法也要快,灶火也要适中,不大小不小才行。

    每一道工序都要做到刚刚好,最后才能炒出来这么白胖饱满的炒米来。

    否则的话,就等着挑石子吧,因为没有炒发的糯米干,吃起来跟石子也没什么两样了,都是一样的咯牙。

    这就跟爆米花爆不开吃起来咯牙是一样的道理。

    炒好之后,还一定要记得用细孔的网筛过一下筛子,而且一定要过仔细,否则的话,这沙子混到炒米里,吃起来就不美了。

    但是,即使再仔细,肯定还会有漏网之鱼的,所以泡的炒米茶,最后两口大家都是不喝的,因为沙子沉底,最后两口,基本全是沙。

    这也是以后人们把细沙换成细盐来炒炒米的重要原因了。

    不过现在盐对于大家伙儿来说,还不算是可以肆意挥霍的东西,就只能先委屈委屈,暂时先用细沙了。

    从这些工序可以看出,这小小的炒米可不简单,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炒好的。

    反正李桂芳自己就不敢打包票,说自己就一定能炒好。

    要说队里最会炒这个的人,就是送炒米的这个人了,也就是应芬婶子了。

    也只有应芬婶子能把炒米炒得全都白白胖胖的,一百个里面,都找不出几个没膨开的。

    明天反正秀兰不回娘家,干脆就去有安叔家一趟,陪陪两个老人家。

    有安叔的女儿嫁到隔壁县去了,听说怀上了,初二不见得能回来,唯一的儿子又去当兵了,过年也回不来,大过年的,家里就他们老俩口在,怪冷清的。

    他可是记得自己小时候,没少去有安叔家去蹭饭,这个情,他不能不念。

    陈明铁一边烧火,一边坐在灶膛边胡思乱想着。

    没过多久,猪油豆渣饼特有的香味就钻进了他的鼻子,香得很。

    正巧爱睡懒觉的陈明英姑娘也终于舍得从床上爬起来了。

    她一进厨房,那鼻子就一动一动的,跟只小猫一样,

    “哇,好香,我要吃!”

    李桂芳看了眼她那蓬乱的头发,还有那迷瞪的双眼,没说话。

    不过陈明英却是妙懂,“我马上去洗脸刷牙!”

    ……

    陈明铁猜得没错,在油馓子跟炒米之间,秀兰选择了炒米,而且她还选择了不放糖。

    理由就是,最近红糖吃得太多了,有些腻了。

    李桂芳:这怎么行?红糖是补血的,一定要吃!

    陈明铁:虽然他并不喜欢吃太甜的,可如果泡炒米茶不放糖的话,那还真的是不好吃呢。

    陈明英:好羡慕,我也想吃糖吃到腻!

    陈有实:儿媳妇的事情,轮不到我这个做公公的管。

    秀兰可不他们几个怎么想,一整碗淡而无味的炒米茶下了肚,另外还吃了四张饼子,顺带两只卤蛋,这肚子才没那么空了。

    那两个小家伙太能吃了,她现在天天这么猛吃,竟然一点都没胖,反而瘦了一些。

    当然这是与生完孩子之后相比,现在的她,比怀孩子之前还是胖上了许多。

    这也不怪她,除了喂养孩子这事儿她推不开外,别的事情,李桂芳都给她安排得好好的,她都觉得自己很有福气,摊上了这么好的婆婆。

    这还要感谢她娘,她知道,婆婆之所以对她这么好,除了婆婆本身品性好外,最主要还是因为她娘跟婆婆是好姐妹的关系。

    早饭吃完,就已经是日上三竿了。

    不过谁也不介意,大年初一嘛,就是要这样屋懒懒散散的才好。

    大过年的不休息,别的时候还能指望休息吗?

    太阳这么好,不晒太阳可惜了。

    于是,陈家就出现了这样一番景象。

    老俩口加上一个陈明英,在门口长凳上坐成一排,边晒太阳边磕瓜子。

    陈明铁陪着秀兰在屋里闲话家常,窗前的布帘子撩得高高的,阳光洒进来,让人觉得暖洋洋的,也让人昏昏欲睡。

    要问为什么不出去拜年,这边可没有大年初一上别人家门的规矩。

    初一都是自家关着门过的。

    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一个字,穷。

    上门拜年,带不带礼物?

    被拜年的一方,人家上门,要不要招待?

    如果来个孩子,包不包红包?

    一来二去的,这开销可不小。

    所以,干脆就形成了这个规矩,你不来我家,我也不去你家,大家都省了,也各自自在了。

    这样挺好。

    中午的团圆饭虽然比不上年夜饭丰盛,可也是不错的。

    陈有实磨的糯米细得粉,做出来的圆子特别的绵软。

    像陈明铁这种不太喜欢吃圆子的人,都吃了满满一碗。

    不过,他只吃了实习的小圆子,那些包裹着猪油芝麻糖的包心圆子数量可不多,留出了一部分明天招待大姐一家,剩下的为数就不多了。

    秀兰吃了两个就不吃了,说腻。

    剩下的全都被老俩口跟陈明英这丫头包圆了。

    一个个吃得,满足得很。

    中饭吃得太饱,阳光又太好。

    一家人干脆就齐齐整整地回屋睡了个美美的午觉。

    一觉起来,太阳都已经西斜了。

    然后,又要开始忙活晚饭了。

    陈有实则扛上了锄头,去了自留地里。

    他是去种地,可又不是去种地。

    这只是走个形容。

    不要问为什么,问就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

    然后,晚上又是一顿猛吃。

    短短一天下来,陈明铁感觉自己自己吃撑了,腰都粗了。

    看来过个年,胖三斤在这个年代也是存在的,只取决于你舍不舍得下本去吃罢了。

    在屋子里转了不知道多少个圈后,终于肚子里的东西消化得差不多了,陈明铁往床上一倒,发出感叹,

    “唉,这不干活儿的一天,怎么比干活儿还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