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清陌中行 » 第五章 镇长可是出了钱的

第五章 镇长可是出了钱的

    光绪29年春末,大清某军械库。

    “挑的都是硬货,点子扎手?”,黄管事。

    “咱庄里都快成工地了,三才说,有备无患”,王六瘦,边指挥装箱边说到。

    黄管事想了想,“后面那两个有轮子的也推走,报废的好零件组装的,便宜你了”

    王六瘦笑了笑,“谢姐夫。帐,我回庄再结”

    ----------------------------------------------------------------------------------------------------------

    王六瘦,喜欢吃喝,朋友也就多。

    除了朝廷大官够不着,这省里省外的,都是有路子的。

    关键这货有12个姐姐,一打女票,这可都是亲的。

    王六瘦他爹,领的镇上铺子的分红------全都取了老婆了。

    幸亏生了王六瘦,要不真刹不住车还要取第7个老婆。

    你说王六瘦他爹叫啥???

    你猜不到的,此人大名就叫------王六生。

    前半辈子别人老喝他喜酒,后半辈子他光喝亲戚的喜酒都喝不完,这亲戚太多了,光六个老婆的娘家人一大堆,10天半个月就得出门。

    甭问,问就是今儿赶路又得喝。

    王六瘦这亲戚更多,提携这小舅子呗。场面经的也多,认识他的人更多。

    外号“半个省”,连几个蒙古王爷都一起喝过。吃的酒席海了去了,可也奇怪,就是瘦,不长肉,估计全长到脑子里了。

    王六瘦,这回弄这批硬货,不是难事。

    本来大清国漏的都跟个筛子是的。这几年又兴新军,旧军里人心不稳,都知道新军再这么扩编下去,旧军可定裁撤。

    所以旧军的军人们就都有了自己的小心思.....

    旧军官们,上面有人的还不着急,将来总有官做。可大部分旧军官就有点心慌了,你说投靠新军吧,可人家不要呀。人家自己人都一个萝卜一个坑,又多是留洋的硬文凭。听说上面又在筹备新军军校,那可是下饺子了,这些旧军官就彻底吹灯拔蜡了。还是趁有工夫,多刮点油水,准备后路,不行真回家吃老玉米了。

    旧军当兵的,更不稳当。旧军都是各个营头自己募的,都要裁撤了,谁还发军饷养这批人。去新军当大头兵,就算其他都合格,新军只要20-25岁的壮小伙。咱们这帮吃粮当兵的老油条,有几个不超龄,根本没戏,都琢磨划拉点东西跑路。

    大环境都这样了,王六瘦这差使走的是顺风顺水,当然万事小心,没敢在包头镇的南海子码头直接卸货,走的是自己王家庄私人码头,接应的一到,直接回王家庄,这是后话。

    话说这头,王同春到是真没死,接了差使,就去包头上任,开始自己的老本行。

    以前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开荒修渠到永远。

    现在是,看谁怕谁,不敢说话,大气都不出。

    有时候,他自己琢磨,如果不接这差使,后果是什么,不敢想,死字太难了,命苦,挨一天算一天吧。

    包头镇里多商户,收西北的土产毛皮多转运内地或者国外。这批人好商量,都给新来的镇长面子。按前例,交自己的修渠捐。商户们看这王同春好说话,对包头的前景那是大大的有期望。

    镇子外的四大家族,北张,南王,东刘,西庄,就各不一样了。

    张家是真积极,出人,出粮,出牲口,他家北边的荒地多,修了水渠得利最大,能不积极吗,这就相当与全镇帮他家修水渠呀。

    其他三家,就比较有意思了。

    东刘家靠的是南海子码头生意,无所谓。出点人,意思意思。

    南王家人家本就是靠河近的水浇地,毛都没关系。只出牲口,意思点粮食。

    西庄家可就分两派了。修水渠,庄家也得利。可修水渠这路线,正好通过庄家的祖坟。一派大力支持,一派祖宗为重,最后决定迁坟。

    当然,王同春大镇长可是出了钱的。

    看着水渠一天天成长,王同春心里却越来越.......

    光绪29年春末,大渠将成,大祸已至。

    ---------------有新就有旧,有兴就有亡,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