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清平记 » 第十三章 惠州

第十三章 惠州

    李老汉今年六十二,在惠州城里开了个羊汤馆子,地方不大,店内支着五六张桌子,若是人多了就在门口再搭几张桌子给客人吃饭,年深日久的桌椅表面都泛着一层油光。

    山里潮气重,跑惯了山的都习惯下山后找家羊汤馆子来上一大碗,多放辣子多放胡椒,一碗下去出一身透汗就没事了。

    小店门头挂了块不大的牌匾叫‘羊倌儿’,据说是李老汉祖爷爷辈的时候有个读书人吃完给留的字,当下便寻了个手艺好的匠人阴刻在黄杨木上,动了兵灾的时候这块牌匾都没舍得扔下。李老汉一向对这块牌匾视若珍宝,每日都要把牌匾擦的一尘不染才肯开门,甭管刮风下雨,哪怕门口排着长队呢也不管,时间长了口口相传,也变成了惠州城里的一景。如今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擦牌匾的活就让儿子接了。

    祖上几辈人都是做羊汤的,口味自然没得说,李老汉接班时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那会别人说起来还是李家那个小子。只是老子没得早,出门买羊时被惠州城里几个公子哥纵马踩死了,事后胡乱赔了几个钱。家里老老小小的一大家子,李老汉也不敢闹,只好接了祖传的营生,到现在快四十年了。

    天才蒙蒙亮,李老汉搬了个马扎坐在门口,嘴里叼着袋旱烟,时不时吧嗒两口,有相熟的老客打招呼,就回应两句。如今灶上的活计早就交给了儿子两口子,两个孙子也大了,大的的在当铺里学手艺,小孙子太闹腾,如今在镖局里做事,学些拳脚功夫。

    只是忙了一辈子也闲不下来,加上老伴儿没得早,在后院也没个说话的人,索性每天都过来盯着,跟老客们聊聊天,忙完了早市这一茬再回后院。

    今天是惠州城里好几个大集开市的日子,惠州地处武朝西南,加上岷山再往西除了山还是山。比不得那些大城,惠州城里常住的人没那么多,好在岷山里有几样独有的药材跟兽皮之类的物事,外地商行时不时的过来一趟,一旬开两回大集,这时候惠州城里最热闹不过。

    眯着眼瞧了瞧,排队的人群已经快到巷口了,把烟袋锅子磕干净,回头催了声灶上的两口子手脚再快些。

    见排在前头的有个相熟的老客商,索性羊汤还得一会,便拉着老客到门口的桌子上坐了,两人寒暄了几句,又都把旱烟点上,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

    “羊倌儿,你家这铺子是越来越红火了,要不是这惠州城里就你家的羊汤舍得放胡椒,老子还真不耐得等了。”

    两人认识了半辈子,哪里不知道对方的心思,吐出一口浓烟,笑道:“你那点花花肠子我还不清楚?放心吧,知道你今天要来,锅底特意给你留了几个煮透了的老羊蹄,一会给你端过来。”

    对面的客商也不恼,笑着做了个揖,道:“还是老哥哥你对我胃口,对了,你家两个小娃娃婚配了没有,也都十八九了吧,差不多是时候了。”

    说到这个李老汉瞬间就愁云惨雾了:“大的那个说等手艺在学扎实些,小的那个整日里跟着镖局乱跑,上次回来他爹说起这事,说什么大哥还没娶亲,他做弟弟的怎么能在大哥之前娶亲呢。”

    烟袋锅子指了指牌匾,客商笑道:“铺子以后怎么办?哪个娃娃接班?”

    “怕伤了爹娘的心,两个娃娃都不要,老兄弟你是见过些市面的,这争家产的遍地都是,抢着不要的倒是不多见。好说歹说半天,两个娃娃自己商量好了,他爹还能做些年,等年纪大了小的接班。”

    客商竖了个大拇指,叹道:“是两个好娃娃”

    这时灶上的两口子招呼了声开锅,客商也不管李老汉了,小跑着过去端了一大碗羊汤过来。羊汤熬的火候足够,半碗羊杂在羊汤里烫了垫在碗底,白白的羊汤上撒了一把青蒜,泼一勺辣子,再多倒些胡椒,拌匀了一大口下去,鲜香麻辣,通体舒泰。

    不多时李老汉儿媳又端了个碟子,几条煮透的羊蹄,又切了几大块羊肉,再加几个隔壁现做的烧饼,这一顿就算是齐活了。

    李老汉也不管吃的呼哧带喘的客商,吧嗒口旱烟,自顾自道:“上回来了个北边的老客,听说又改年号了?叫承平是吧,那今年就是承平元年了?这五年里年号换了四个了,也不知道图的什么。”

    咬了口羊蹄,一入口就知道这蹄子昨天下午就在大锅里煨着了,软烂黏牙,客商也不抬头,笑道:“也就是在惠州够远,要是在京城你这一句话就够砍头的了。”

    说完做了个砍头的动作,笑道:“京城好些年不敢去了,太乱。不说这个,我昨晚入城后听客栈的老孙说惠州城里多了一对高来高去的小神仙,瓷娃娃似的,还说好多人都见过,真的假的?”

    “真的啊,卖糖葫芦,卖糖糕的,卖蜜饯的,卖各种新奇玩意儿的......一个一个数是数不过来了,这惠州城里做生意的大小买卖怕是一多半都见过。”

    客商脑子一时没转过来,道:“老哥哥你说的这是小神仙还是哪家馋嘴的娃娃?”

    说完就见李老汉拿烟袋锅子指了指他身后,笑道:“喏,这不就来了?”

    客商转头就见巷口走来两人,约莫十三四岁年纪,少年一身圆领窄袖的灰色袍服,头发束在头顶插着根木簪,五官清秀,颌下已经有了些细细的绒毛,身量比身旁少女高了半个头;姑娘一身月白色长裙,长发及腰,容貌已经长开了,清丽无比。

    两人边走边说着什么,少年满脸无奈,姑娘不时转头跟队伍里相熟的客人打招呼,声音软软糯糯的,转头面对身旁的少年又是凶巴巴的模样。

    随着越走越近,两人说话的声音也渐渐传入耳中。

    “就跟你说了今日早些,平日里一到大集城里人就多,又不够买其他东西的了。”

    旁边的少年耷拉着脑袋,手里拎着个布袋,鼓鼓囊囊的也不知道装了什么东西,无奈道:“王家铺子的胭脂水粉、赵家铺子的蜜饯点心、还有给白教习黄头儿他们带的东西都买齐了,喝完羊汤咱俩路上快些,赶得及的。”随后小声嘟囔了句什么也没听清。

    “我选衣服耽误了时间?昨日里不时提醒过你早些叫我吗?”姑娘柳眉倒竖有些吓人,只是声音还是软软糯糯的,也不知是生气还是什么。转头又看着李老汉甜甜笑道:

    “李爷爷好,身体好些了吗?上回给你开的方子可有效果?今天还是老样子,羊蹄羊杂什么的多装些待会儿一并带走。”

    李老汉似是见怪不怪了,人群里也有不少人笑盈盈的看着吵嘴的少男少女,给客商使了个眼色,李老汉起身到灶台,取了两个碗亲自做起了羊汤。

    二人在旁边寻了个空桌坐了下来,客商这才注意到背对自己坐的少年背后背着把长剑,坐在凳子上长剑已经搭在地上了,剑身用布条密密绑着,不知是什么材质。

    姑娘坐下来仍旧气鼓鼓的,嘟着嘴生气,直到李老汉把羊汤端上来招呼两人吃饭,这才各自接过一碗,小口喝汤。

    这两个娃娃就是惠州城里无人不知的小神仙?客商看着跟自己一样稀里呼噜喝汤的一对少年少女,有些不敢相信,可是旁人的态度,跟灶台前殷勤忙活的李老汉又让他有些怀疑自己。

    姑娘喝完了汤,拿出个帕子擦了擦额头的汗,羊汤发汗,此时一张脸红扑扑的,李老汉捧着几包用绳子串好的肉食,笑道:“顾小哥,还有铃铛小姑娘,你们要的东西都好了,还是依着往常的规矩,每份都多加了些。”

    背着长剑的少年忙起身掏出一小块银子递给李老汉,伸手接过几包肉食,看了下鼓囊囊的布包,只好无奈将几包肉食挂在脖子上。对着面前的少女轻声道:“该回了,看天色差不多,别耽误了今日早课。”

    被李老汉叫铃铛姑娘的少女这才起身,看了眼远处逐渐鼎沸的市集方向,似乎仍有些不甘心,气鼓鼓道:“走吧走吧,谁让白师傅事事都偏帮你。”

    客商早就吃完了东西,今日大集,后面排队的人太多,也不好一直在桌上坐着,付过钱熟门熟路从屋内拿了个马扎放在门前,想看看这对小神仙究竟是什么名堂。李老汉伸手捅了下客商,笑道:“就知道你不信,这二位啊,在惠州城可是万家生佛的好名声,这两年救了不知多少条人命”

    客商仍是有些怀疑

    就见少年牵住了气鼓鼓的少女的手,两人屈膝一跃,少年背后的布条包着的长剑不知什么时候就到了两人脚下

    随后‘嗖’的一声

    再无两人踪影

    客商转头看着一脸得意的刘老汉,一张脸黑红黑红的,半晌才憋出一句话

    “你那羊蹄子根本不是特意给我准备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