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汉逍遥王 » 第七章 文昌书院

第七章 文昌书院

    长安郊外天泉山

    李雪霜独自一人来到天泉山,这座山不高,不巍峨,但是山上有一座闻名天下的书院,文昌书院。

    相传当年,文圣尚未成圣之时,就在此山上结庐而居。山上有一泉眼,文圣常年在泉边读书吟诗,口渴了就掬起泉水解渴。

    后来文圣一朝成名,天下皆知!这座山上的山泉也因为陪伴文圣得以成名,成为了天下有名的文思泉。寓意着再次泉边可文思如泉涌,出口成章,落笔成神!

    此山上的泉水五人找到其源头,后来天下人称呼此泉为天泉,此山为天泉山!文圣后人和文圣当年的徒弟都居住此地。天下慕名而来的学子来此山求学,然后慢慢的演变成了今天这个天下闻名的文昌书院!

    文昌书院秉持着有教无类,不参与国政,没有门户之见。遂一直流传到现在。但凡在文昌书院求学有成后又为祸作乱之人,一经查实,文昌书院会亲自让其教授那人的师父下山清扫门庭。

    李雪霜这次到文昌书院是想寻求自己的师父帮助让自己的师父收下李春风。她知道,以自己弟弟的口碑哪怕天子亲自下令,这帮文昌书院里的大儒也不会卖一分薄面。

    李雪霜徒步登上天泉山,这是天泉山的规矩。所有学子,不论身份,必须徒步从山脚上山。有的有权有钱的人家想给文昌书院修路,但是全被文昌书院的夫子给拒绝了。

    尽管如此,狭小的山路也被千百年来的学子踩踏成可供车马同行的大路。

    李雪霜来到半山腰,只见一个竹子搭建的牌楼出现在眼前,上面挂着当代文昌书院山长亲自写的【文昌书院】的牌匾,后面矗立着文圣的雕像。

    这是千百年来的规矩,文昌书院传到谁的手里,谁就亲自题写文昌书院的牌匾,老的牌匾会放在书院中间的圣贤堂供后世学子膜拜。也向天下人展示着文昌书院千百年来的传承有序。

    文昌书院没有院墙,表示着书院没有院墙之见,没有富丽堂皇的小楼,只有学子自己搭建的竹屋。哪怕是先生居住的地方,也都是自己搭建的住所。

    这里的一切全都是自力更生,没有书童,仆人。只有一个个手捧经书的学子。

    历代皇帝都想出资修建文昌书院,但全被拒绝了。曾经有一位皇帝仗着皇权至上,强行命令文昌书院的人出仕为官,文昌书院里的人一心求学,没有接旨。那位皇帝大怒,想拆了文昌书院,逼山上之人下山。结果文昌书院的那一任山长任由兵马拆了书院,然后带着所有的先生在山上以天为被,地为床!

    皇帝得知之后还想下令强行抢人,结果那天通天的浩然气从山上冲向京城,化作一柄利剑一剑斩了当朝国运。

    再后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不敢轻视文昌书院。不再强求文昌书院之人入朝为官,而文昌书院也不反对学院之人下山为官。但是给所有下山的学子立了规矩,所有书院之人,必须在为官期间造福四方,如有为祸作乱之人书院亲自出面清理门户!不可结党营私,如有政见不和,也不可同门相残!

    李雪霜穿过牌楼,路过的学子对着李雪霜一一见礼。李雪霜虽是女儿身,但早已凭借自身学问征服了文昌书院的学子,无人会因为她是女子而小看她。

    “雪霜,你回来了!”

    只见前方站着一个青衣男子合上手里的书向李雪霜走来,腰上的玉饰随着走动不停的晃动。

    “见过润王殿下。”

    李雪霜对着青衣男子微微颔首。

    “哎呀!说多少遍了,你叫我表哥更显得亲切一些,接到春风表弟了?”

    这个青衣男子正是当今天子第四子润王刘恒,刘恒跟着李雪霜的脚步一起向后山先生们的住所走去。

    “你是大汉皇子,先生说过,礼不可废!无论什么场合都需守礼。”

    “好好好,你愿意怎么叫就怎么叫吧!我在此地等你就是想告诉你,过两日有个诗会,记得来玩,你到时候带着春风表弟一起来啊!就这样说好了,我先走了!”

    刘恒看着就快到了先生的住所直接溜走,因为他已经看见坐在前方门户大开的庭院里,正在烹茶的先生注意到了李雪霜的身影。先生对待李雪霜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特别讨厌书院里的男子打扰李雪霜。当然,李雪霜自己接近男子的话九另当别论了。

    看着刘恒跑远的身影,李雪霜并没有多言。这个刘恒在当初进长安的时候见了自己一面就开始缠着自己,自己入了文昌书院,他也跟着进了文昌书院。他没有仗着自己皇子的身份反而是化名刘鹏自己考进了文昌书院,后来被夫子揭穿了身份送回了皇宫。

    谁知天子没有发怒,反而大喜!大肆夸赞,封其为润王!刘恒是皇家唯一一个凭借才学进的文昌书院,这也让刘恒在兄弟之间不受待见。

    “拜见老师!”

    李雪霜对着院子内正在喝茶的中年男子行了一礼。

    “坐,见到自己的弟弟了?”

    李雪霜接过茶具开始为其烹茶。

    “是,雪霜有一事想拜托恩师。”

    中年男子接过李雪霜递来的茶喝了一口道,

    “你知道文昌书院的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

    “雪霜明白,师父身为文昌书院首席夫子不是谁都能拜入师父门下。只是想求师傅如果家弟未能进入文昌书院,求师傅给弟弟指引一条习文之路。我弟弟不想学武,想习文。”

    “想学文可以,如果你弟弟能通过考核,我把他亲自收入门下亦无不可。可是你应该知晓,这学文靠的是悟性,不像习武只要努力总有所成。”

    “弟子明白,如果家弟考不进文昌书院,还请师傅到时候帮我那不成器的弟弟启蒙!”

    说完李雪霜起身跪在中年男子身前。

    “你快起来,为师答应你即可。只是启蒙的话,这点为师可以允你。”

    李雪霜站起身形继续去给中年男子烹茶。

    她知道,自己的师傅不是什么人都能得到他的启蒙的。身为当代文昌书院山长的大弟子,自己的师父是这一辈中威望最高之人,而立之年,早已成为文道上三境仁者境的高手,是名满天下的大儒。

    修行之道,一位仁者境高手的启蒙和一位中三境高手的启蒙其中的差别相差慎大,准确说来是上限都一样,但是下限不同。

    举个例子,文道上三境高手的启蒙笨蛋都能踏入修行之路,而中三境的启蒙,也就是启蒙而已。下三境那是没有资格给人启蒙的。

    武道也是一个道理。如果李春风想练武,自己父亲就可帮忙熬炼筋骨,开启武道之路。李昭亮坐镇北方的同时,还是天下有名的武道焚海境的高手。

    当今天下,除了文昌书院的老夫子,北方天狼帝国的国师是化圣境和归元境的修为。其他成名的高手大多都是焚海境和仁者境。而自己的师父,又是仁者境当中的佼佼者!

    不过最近书院里相传老夫子要踏入创道境正在闭死关,也不知真假。不过现在文昌书院一应事务全由眼前的这个男人做主。

    李雪霜拜入他的门下不仅仅是看上的他的名声,也是因为当年李昭亮赴北抗敌,北方蛮夷久攻不下。北方天狼帝国皇帝下旨招揽李昭亮,李昭亮没允,却遭到朝内一些人的妒忌。

    她现在的师父当年在朝廷里身居廷尉一职,满朝文武只有他师父站出来力挺李昭亮,对李昭亮坚信不疑。

    等到李昭亮彻底的在北方站稳身形,谁也无法替代之时。他师父却辞官而去,回到这文昌书院当一个教习。

    她这师父正是当年长安城内享誉盛名的长安第一才子王行知!现在的长安四大才子,一个是她师父的师弟就是李春风在武陵遇见的范贤之,一个是她师父的弟子,也是她的师兄刚才的润王刘恒。还有两位一位在国子监,一位是她师父的师侄。

    四个才子三个在文昌书院,由此可见文昌书院的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