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潜伏1638 » 第三十三集 庆贺

第三十三集 庆贺

    回到汉中城已经是上午十点多了。

    昨晚一夜没睡,先是连番打斗,之后又夜袭草堂寺,三人都非常疲倦,邓通父子过来打听消息,也没有精神应付,匆匆打了招呼,三人就各自回屋蒙头大睡,一直到下午四点被叫醒。

    原来是周福生陪着瑞王府的胡公公过来交割银钱。

    胡公公看见头缠纱布的蓝采和,惊叫道:“哎呀,这是怎么了啊蓝道长?怎么一日不见,你就受了这么重的伤?”

    蓝采和笑道:“只是擦破一点皮,不碍事。昨夜一下子闯进来十来个蒙面大盗,都让我们打跑了。”

    蓝采和说得轻松,胡公公却似乎能感受到昨夜的凶险,他骂道:“要咱家说,这汉中府从上到下都是酒囊饭袋,从知府到衙役,有一个算一个,都是白吃饭的。每年吃掉朝廷那么多粮米,却把盗贼越抓越多,城外也就罢了,现在这城里也不安生。”

    蓝采和笑道:“也不能这么说,也有肯办事的。昨晚幸亏有缉贼通判衙门的人及时赶到,要不然,今天胡公公就见不到这串项链了。”

    胡公公不屑道:“哼,指望他们还是算了吧,他们能把自己家人保护好就不错了。那个同知大人的小妾不是都被盗贼掳走了吗?简直丢人现眼,汉中城已经是全大明朝的笑柄了。”

    胡公公骂累了,周福生给他斟上一杯茶,让他老人家慢慢喝,顺顺气。

    周福生是中人,当着他的面,蓝采和把项链放到桌子上,胡公公也把银票放在桌上。

    胡公公拿过项链,仔细查验,确认没有问题之后,周福生才把银票推给蓝采和,蓝采和当场把一万五千两的银票点清,算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交易达成。

    按照约定,蓝采和拿出三百两银票,胡公公也另外点出二百两银票,都交给中人周福生,这五百两是他这次的中介费。

    交易完成,胡公公拉着蓝采和,说还要讨教学问。

    蓝采和就把他又请到自己房间。

    到屋里坐下斟上茶,蓝采和点出三千二百两银票递给胡公公。

    胡公公笑着接了,也不再点数,直接揣进怀里。赞道:“蓝道长做事爽快,以后还要多来往才是。’

    蓝采和笑道:“看得出胡公公也是痛快人,以后少不了还要麻烦您。“

    胡公公点头道:“一回生两回熟嘛,以后有事直接来王府找咱家。“又说:“昨天回去,咱家向王爷和王妃作了汇报,王爷和王妃对于科技道的养生理论很感兴趣,让咱家邀请蓝道长,有时间的话,还要到王府一叙。”

    蓝采和谦虚道:“王爷和王妃肯定都是博学之人,我可不敢班门弄斧。不过我们现在正在编写科技道的系列教材,编好以后,一定会送到王府一套,请王爷和王妃斧正。”

    这个事,胡公公倒没有强求,紧接着,他又聊起太极拳。

    原来瑞王朱常浩和王妃刘氏对于这套拳法,也很是钟意,就问了胡公公好多问题。胡公公有的知道,有的就回答不上来,所以今天他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

    何晓霞把太极拳的基础理论和他仔细讲了,又把练习过程中的气息和动作的常见问题做了讲解和纠正。

    胡公公学得很认真,理解得也很快,又交流了一个多小时,才心满意足地告辞而去。

    看他离去的步伐,俨然有了太极高手的派头。

    三人躲在何晓霞的房间里数钱。

    余杭闭着眼睛,手拿一叠银票,做陶醉状。口中天津话念道:“

    我赚钱啦赚钱啦!

    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花,

    我左手买个诺基亚右手买个摩托罗拉,

    我移动联通小灵通一天换一个电话号码,

    我坐完奔驰开宝马没事洗桑拿吃龙虾。

    我赚钱啦赚钱啦!

    光保姆就请了仨,

    一个扫地一个做饭一个去当奶妈,

    我厕所墙上挂国画,倍儿象艺术家。

    蓝采和鼓掌道:“好!再来一个。”

    何晓霞起哄道:“呕呕呕,下去呗。”

    余杭鞠躬道:“感谢广大观众朋友长期以来的支持与鼓励。那么接下来我就再为大家献上一首我最拿手的歌曲,请观众朋友们注意礼貌,保持素质。”

    咱们老百姓啊今儿个是真高兴

    咱们老百姓啊今儿个是真高兴

    咱们老百姓啊今儿个是真高兴

    咱们老百姓啊今儿个是真高兴

    咱们老百姓啊今儿个是真特么真高兴

    咱们老百姓啊今儿个是真特么真高兴

    余杭还在闭着眼边唱边扭。

    何晓霞蓝采和一齐喝倒彩:“咦咦咦,下去吧。”

    余杭手里拿着的,就是卖项链的钱加上查抄至善大师老窝分得的两千两,一共是一万三千五百两。

    余杭把银票又翻来覆去点了两遍,心满意足道:“我宣布,从现在起,我们都算是大明朝的有钱人了,以后在座各位都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不要做有损我们富豪阶级形象的事。”

    何晓霞笑道:“按照一两银子八百块钱来算,咱们也就算是千万富翁吧。”

    蓝采和道:“千万算不上富翁吧。我觉得一千万还不够买你们西湖边的一套三室一厅呢。”

    余杭一听丧气道:“唉,没劲,你这么一说,这些银票还真就只是一套房子钱。后世搞工业的,可都是动不动投资几百亿几千亿,咱这一点毛毛雨,都不知道能干啥。”

    蓝采和笑道:“别灰心嘛,你得这么想,有点总比一点没有强吧?再说了,咱们又不是要搞年产千万吨的宝钢或者上海石化,咱要搞的是冒黑烟的那种土高炉,土炼油土化工,年产千万斤就很不错了。”

    何晓霞点头道:“对,蓝哥说得对,就是这个道理。咱们的投资也未必需要那么大,前期主要是人工啊,运输啊,矿石啊这些费用。”

    余杭又拿起银票点起来,哼哼道:”没错啊没错,挣美金就要花美金,不能每次都换算成人民币。咱们现在可是大明朝陕西省汉中府华阳县人士,就应该赚银子花银子才对,回回换算成人民币的坏习惯千万要不得。“又换成河南话说:“你俩说得都对,咱们要当的是大明朝的农民企业家。“转头对何晓霞按照《朝阳沟》的调子唱道:“啊是不是啊何姐,咱们要当个农民企业家。

    何晓霞在他头上一推,笑骂道:“对个屁,你那口条都撸不直还学河南话。你有这么好的精神头,还不如赶快把采购清单列出来,咱要的东西太多,这点钱还得省着用呢。“

    晚饭是一桌顶级宴席,真正的山珍海味。

    邓通非常眼红周福生这一票就赚了五百两银子,老早就张罗着让周福生请客,关盛闻哥俩也不停地起哄,周福生拗不过面子,只好答应今晚上摆一桌。

    参加的就是与此次珠宝交易有关的几个人,周福生,关盛言关盛闻兄弟,邓通父子,科技道三位道长,又叫上了张肇伦张铭父子俩。

    十个人围坐一桌,颇为热闹。

    邓通先介绍道:“这些天,在座各位为了珠宝交易都出了力,都辛苦了。周大财东为了感谢大伙的帮忙,特意斥巨资,让敝店准备了这一桌宴席,表达一下心意。大家一定要吃好喝好,不要辜负了周大财东的一番盛情。“

    大家纷纷向着周福生拱手表示感谢。

    周福生笑着一一回礼,嘴上说着客气话。他本来是准备办一桌二两银子的席面应付过去的,但是邓通死活不同意。说是科技道三位道长好不容易来一回,二两银子的席面根本拿不出手,不能表达汉中人民的热情好客,说不定还要得罪贵人。周福生一想也有道理,科技道这三个人有学问,也有大把的银子,实力深不可测,长远来看,自己与他们结交,绝没有吃亏的道理,于是就同意了邓通的意见。

    只是没想到,邓通会坑他二十两银子,这不是和艳翠楼的小桃红一样,把他当冤大头宰了吗?反正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他倒要看看,邓通吹牛的顶级席面,到底都有些什么内容。东西不好的话,自己再好好损他几句解解气。

    席面还真不含糊。一道道热菜上桌,邓通乐呵呵地给大家做介绍,有一品扒熊掌,红烧娃娃鱼,辣炒羚羊肉,黄焖麂子骨,孜然烤竹鼠,菌菇炖山鸡,还有来自倭国的海参,鲍鱼,鱼翅,对虾,总之不是山珍就是海味,本地鱼虾根本就不上桌,道道都是硬菜,在座的人都见多识广,但也没有一个人敢说每道菜都见过吃过,实在是上档次,有诚意。

    关盛言关盛闻家里开过饭馆,知道这个席面的成本,这样扎实的一桌菜做下来,邓通怕是剩不下银子。

    这也是穿越三人组这两辈子吃过的最豪华的一顿饭。他们心里也盘算着这一桌宴席,放在后世的价钱,怎么说也得几万块吧,问题是几万块肯定也是吃不到这么多保护动物的。

    周福生心里倒是痛快了一点,觉得邓通要比小桃红还是要实在一些的。他也不说话,只是埋头猛吃,想着尽量多吃一点,损失也就小一点。

    关盛闻赞道:“老邓今天这桌饭安排得好,都是硬菜。“

    邓通哈哈大笑道:“必须上档次啊,不然也对不起周财东的二十两银子嘛。你们看,老周心疼地脸都绿了,哈哈。“

    又说:“老周你慢点吃,别把肚子撑坏了。一会儿吃完饭,咱们还要跟你去艳翠楼找小桃红喝酒呢。“

    周福生绿着脸道;‘我不是说了嘛,再也不去艳翠楼了,那是黑店。“

    关盛闻笑道:“那就不去艳翠楼,今天老周带咱们去怡红院。”

    邓通道:“对对对,去怡红院。听说怡红院新来了几个扬州瘦马,功夫好得很。”

    大家一阵起哄,周福生只是不理。

    邓通父子又问起昨晚打斗的细节以及半夜突袭匪巢的情况,蓝采和只是敷衍了几句,说俘虏都被官府带走了,没有提及至善大师以及白莲教,害怕这些消息散播出去,会给三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张肇伦说,甘薯和玉麦种子的事,府衙那边的手续他已经给办好了,问哪天过去把东西提走?

    蓝采和与关盛言关盛闻商量一下,决定让关盛言先押送种子回华阳,交给关二妹两口子先准备育苗的事,另外还要在华阳准备接纳随后就到的各种物资和人员进场。

    穿越三人组还要在汉中城再待两天,安排物资采购,人员招聘的事,之后还要去沔县,宁羌,略阳一带考察,所以距离回华阳还有早呢。

    现在还需要在汉中找一个熟悉各地矿产的人,可以给三人做向导,帮助他们确定大炼钢铁的方案。

    “这个容易,”邓通说:“就找王启年,这事没有人比他更合适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