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潜伏1638 » 第四十八集 月例银

第四十八集 月例银

    五月十五,华阳县

    家的感觉就是好。

    余杭一觉睡到大天亮,还赖在床上不想起来。

    一双肉乎乎的小手,在他脸上摸来摸去,见他没有反应,小手就直接伸到他的眼皮上,想掰开他的眼睛。

    余杭紧闭双眼,不让她得逞,突然问道:”你是谁呀?我猜是小喜鹊。“

    小姑娘被吓了一跳,转身就跑,边跑边喊道:“娘,娘,你快来呀,胖神仙醒了,胖神仙醒了。“

    余杭一骨碌爬起身来,笑道:“小喜鹊,你别跑,看我出来抓住你。“伸手去拿旁边椅子上的衣服。

    稻香一阵风似的从外面跑进来,一把抓起大短裤,嘴里招呼道:“老爷睡醒了?您坐好,来来来,奴家伺候您穿衣服。“一边说,一边半蹲下身子,帮余杭把双腿穿进裤腿里。

    余杭有点扭捏:“不用不用,你去忙吧,我自己来。“

    稻香笑道:“这些婆婆妈妈的事,男人哪里做得好?只要老爷不嫌弃,奴家愿意一辈子伺候您。“这话说得过于肉麻,不过余杭听起来倒是格外舒坦。

    稻香扶余杭站起来,手脚麻利地帮他提上裤子,又把双手伸到松紧带里面,环住余杭的腰,帮他把内外短裤的方向整理一致。

    腰上被她这么一摸,余杭浑身一阵酥麻,虽然很是受用,不过担心下面过于失态,就赶紧跑去上厕所了。

    厕所和浴室都是新建的。虽然很简陋,但厕所里现在有半自动的冲水设施,浴室的土淋浴也很好用,这与刚穿越过来那些天的尴尬比起来,如今已经很有幸福感了。

    洗漱完毕,看到小喜鹊拿着小竹棍,满院子跑着找蚂蚁窝,找到以后,就撅着屁股,使劲地挖。

    稻香坐在她屋门口,正趴在小桌子上裁剪布料。

    她做的是男式的内衣内裤,这是余杭交给她的任务。

    穿越过来以后,三人带的换洗衣服十分有限,内衣内裤尤其紧张。令他们难以理解的是,这些东西,不但各处店铺里没得卖,就是自己买布来做,也没有人会做,因为大明朝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没有穿过这种裤裆封闭的两条腿短裤。

    所以,发明裤衩,就成了穿越三人组在大明朝推行生活新风尚的第一个项目。

    余杭也去搬了个小桌子,放在自己的屋门口,稻香去给他端来了早饭。

    托盘上是一碗小米稀饭,两个肉包子,一个煮鸡蛋,一碟炝拌凉菜。余杭吃了口包子,问:“你们吃的也是这个吧?“

    稻香点头道:“是,都是一样的。蓝道长和何仙姑,还有那些学生,吃的都是这些。“

    余杭边吃边没话找话道:“稻香啊,这一个月你把小喜鹊养得不错。我记得我们下山那天,抱着小喜鹊还感觉轻飘飘的,和一只小猫差不多。这次回来一抱起来,好家伙,沉甸甸的,屁股上大腿上都是肉,这孩子最少重了十斤。“

    稻香笑道:“这还不是遵照老爷的吩咐,每天给她吃肉吃鸡蛋,还要喝鱼汤肉汤,把留给奴家的银钱都给花光了。其实,她一个两岁多的小丫头能吃多少,剩下的都被奴家吃了喝了,也不知道奴家身上长了多少肉。“

    余杭看着稻香,好悬说一句:“那你过来让我摸摸看。“不过他还是忍住了,只道:”胖点好。你们母女俩刚来的时候,都太瘦了,头发都是枯黄的,现在气色好多了。“

    仔细打量稻香,这个女人之前的状态不好,显不出容貌。现在看来,她的模样还是蛮标致的,腰细胯宽,胸脯高耸,脸型圆润,白里透红,很有成熟女人的味道。

    稻香道:“这都是小喜鹊命好,奴家也算沾了这孩子的光。另外,老爷您看,以后的家用从哪里拿?奴家手里可是没有银钱了。“

    余杭一边吃饭,一边欣赏着女人的身材,一时没明白稻香的意思,愣愣地道:“家用?怎么会没有钱呢?咱家有的是钱。“

    稻香笑道:“奴家是说,现在家里人多了,每天吃饭穿衣就要花费不少银钱。这些银钱怎么领取,怎么支用?“

    余杭道:“当然是你管着,你是咱们的大管家嘛。银子嘛,从我这儿拿,一个月花费多少,你记一个帐。“

    稻香喜滋滋道:“老爷只管放心,奴家肯定能记好。“停了停她又问:”那家里人有没有例钱?“

    余杭又愣了:“例钱?什么例钱?“

    稻香解释道:“奴家昨天过去那边花园,桃花杏花就问我,咱这里有没有例钱?她们想买点小零碎,但是身上又没有银钱。“

    余杭一拍脑门:“你说例钱例钱的,把我还问住了,不就是零花钱嘛,生活费补贴嘛,啊,这倒是个问题,以前真还没想到。这样吧,你按照每人每月二两银子,做一个预算,算算一共多少人需要多少钱,回头也拿给蓝采和他们看看。“

    稻香吃惊道:“二两银子?要不了那么多,每个人五钱六钱银子也尽够了。“

    余杭大手一挥:“哎,半两银子咋行?以后你们都是咱科技道的高级干部,不能一个个都穷嗖嗖的,就按二两吧。另外,把小喜鹊也算上,每月发一两。“

    稻香连忙道:“不可不可,她这么个两岁孩子,不用花钱的。“这个时代,每月二两银子,不是个小数目,足够普通家庭一个月的吃穿用度。

    余杭笑道:“你不用多想,就按我说的这么算,小喜鹊现在也是咱们家的重要一员。“

    小喜鹊听到余杭在说她的名字,连忙屁颠颠地跑过来,钻到余杭怀里。

    余杭的饭也吃完了,就抱着她站在稻香旁边,看她干活。

    这时候的何晓霞和蓝采和,已经完成了上午的一半工作,正要去找关二妹夫妇,聊一聊农业的事。

    他们是前天晚上回到华阳县的,昨天下午穿越三人组一起去看了工业区的进度。虽然主要原材料和几百工匠都还要过些天才能到,但关家组织的两百个本地劳力,已经在这里干了半个多月了。

    如今进场道路大致完工,小东河河面上,有四架水车正在同时建造。

    目前主要的人手,都在集中力量修建简易厂房。至于宿舍区,一时半会儿还顾不上,再说也没有那么多砖瓦,就只能先搭一些工棚对付一下,夏天住人应该问题不大。

    余杭今天没有同来,说是要在家好好研究钢铁厂的问题,何晓霞和蓝采和知道这家伙就是想偷懒,所以早上出门也没叫他,只带着杨锐,孟三孟四兄弟以及白素素白亮亮姐弟,去了砖瓦窑和陶瓷作坊。

    古代的青砖就是用粘土加水,挤压成型后,烧制出来的。在没有动力机械的情况下,青砖制作完全是靠手工,效率之低令人发指。

    蓝采和只能让关盛言多增加人手,尽可能多烧一些砖瓦出来。

    而后世使用的红砖,就特别适合机械化生产。它的原料除了粘土,还有页岩,煤矸石,炉渣等等,经过粉碎和机械压制,干燥之后再高温烧制而成。

    等到钢铁厂建起来,蒸汽机造出来,才有可能大规模地生产红砖和水泥,那时候才可以考虑大批量地建造房屋以及架桥铺路。

    旁边的陶瓷作坊虽然简陋,但是何晓霞还是给他们布置了大量的任务,主要是需要抓紧生产上千个装化工原料和半成品的大缸,以及各种尺寸的陶瓷管道。

    众人是在地头找到关二妹夫妇的,他们正在指挥乡民进行水稻插秧。

    肖老三果然如关二妹描述的那般,长得又黑又瘦,不爱说话,三棍子也打不出一个屁。

    关盛言给划出来五百亩水浇地和五百亩旱地,作为农业研究所的试验田,同时从关家庄派了二十户乡民,一并交给肖老三管理。

    对于农业,何晓霞相对熟悉些,蓝采和就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

    不过一上来,赵括就抢先发言,先讲整体思路,什么做好记录,摸清土化肥的用法和用量,什么确保红薯和玉米种植成功,找到杂粮和主粮的轮作办法。

    还有养殖的问题。猪牛羊要养,鸡鸭要养,鱼也要养,如果人手不足,就想办法鼓励一家一户的乡民去养,养大了再收购回来。

    蓝采和吐沫横飞,讲了半个钟头,还意犹未尽。

    接下来,是执行层面的细节问题,何晓霞与肖老三就化肥,农药,农具,农机这些东西,仔仔细细聊了大半天,形成了几页纸的操作方案,回头大家就按照这个思路去执行就是了。

    回到家都已经两点多了,匆匆吃了点饭,蓝采和就径自回屋,准备小睡半个钟头。

    可他刚躺下,何晓霞就推门进来,气呼呼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