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潜伏1638 » 第五十三集 开工

第五十三集 开工

    五月二十这一天下午,王启年率领第一批工匠回来了。

    站在小东河桥头,看着浩浩荡荡的骡马运输队伍,从南方山路上逶迤而来,夕阳下,连绵不见尽头,穿越三人组心潮澎湃,豪气顿生。

    余杭仰天长啸:“哈哈哈,大明版的大炼钢铁,就要开始了!”

    何晓霞道:“你不要口号喊得响,干起活来老是偷懒啊。你看你这一阵儿胖的,以后多干点活,正好可以帮你减减肥。”

    余杭不满道:“唉呀,你这人说话,咋总是这么没劲呢。”

    蓝采和笑道:“别扯淡了,走,咱们过去接一接老王。”

    王启年这一次带回来了二百多工匠,往后几天,还有两三百人陆续会到。

    工匠们都没有空着手,肩挑背扛地带着东西,主要是铸钱局那边的各种散乱物资。

    他们是从宁羌直接坐船,沿汉江一路朝东,到达龙亭码头后,才上得岸来,一路步行上山的。

    运送矿石的的主力,还是要靠马帮。马帮除了众多矮马,还有很多骡马大车。当然,因此产生的运费,也将是一笔庞大的支出。

    工匠们被安置在关家的车马店里。车马店规模不小,有四五十间房子。之前没生意就关闭了,现在重新打开,简单收拾了一下。关盛言按照蓝采和的建议,赶制了很多双层床,如同后世的学生宿舍一般,每间屋可以安排八个人。

    房间面积都不大,四张双层床放进去,挤得满满当当,八个人在里面,真是转身都困难。

    不过工匠们倒是非常满意。这帮下苦力挣饭吃的人,天天都是风餐露宿的,现在有了真正的床铺睡觉,并且被褥都是新的,还听说顿顿都是大米饭管饱吃,每人还发新衣服,工匠们一个个都是心情激荡,憧憬着即将到来的,普通地主都过不上的好日子。

    倒是王启年难伺候。他拒绝入住穿越三人组的小院,说是人太多,出来进去的不太方便,因为他这次还带着两个伺候起居的书童。

    余杭见那两个书童都是十六七岁,长相白净的小伙子,就小声问王启年:“王哥,你啥意思?是不是你晚上就让这两个小伙陪你睡觉?”

    王启年理所当然道:“嗯呐。这是我家娘子怕我长期孤身在外,无人料理饮食起居,特意派他们过来的。”

    余杭感觉浑身一阵阵发紧,不由得走开一步,离王启年稍微远一点,才问:“你不是有四个小妾吗?为啥不带两个过来?”

    王启年笑道:“女人家出远门,毕竟是不太方便嘛。再说啦,女人有女人的乐趣,男人有男人的乐趣。算了,说这些你也不懂,要不你选一个,我让他晚上到你房中伺候?”

    余杭吓得连忙跳开两米远,作揖道:“谢谢王哥,谢谢王哥,千万别,我可享受不了那个。”

    关盛言只好把县衙后院打开,那里有个后花园,里面也有七八间房子,只是年久失修,破败得很。

    王启年带着书童,就先住到男生宿舍里,过渡几天,等到县衙后花园修缮整理完毕,再搬过去。

    有了工匠,工业区就开始热闹起来。

    炼铁炉,炼钢炉,炼焦炉,炼铜炼金炼银的炉子,熔炼玻璃的炉子,都在同时修建。

    大炼钢铁的主要思路,就是高炉炼铁和转炉炼钢,再加上一部分的坩埚钢作为补充。

    刚开始很多条件并不具备,并且余杭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是毕竟没有干过炉前工,实操经验的缺乏,让他根本不敢一上来就建造后世的各种土高炉,只能先从大明朝最原始的炼铁炉革新改造做起。

    大明朝无论是炼铁还是炼钢,最大的问题是温度不够,不能把原料烧成铁水,也就影响了后面的各种辅助材料添加和化学反应,最终造成钢铁质量低下,所以,前期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在加热环节想办法。

    何晓霞负责炼焦和造玻璃。

    煤炭的土法炼焦很简单,但是要想收集氨气和煤焦油就很麻烦。这些事情,除了余杭蓝采和,别人也帮不上什么忙。工匠们只会按照要求干活,想让他们出主意的话,就比较困难了。

    即便是工地上最懂的懂王,也就是王启年,也是一问两瞪眼,啥都不明白,并且对于何晓霞要从煤炭里面榨油的想法,还颇为不屑。

    造玻璃就更简单了。本地原料充足,一开始也是试验性质,不需要大规模生产,所以一个小小的坩埚窑就能满足要求。熔炼玻璃的温度,要比炼铁炉最少低一两百度,所以,温度不是问题。无非是为了保证最终产品的澄清透明,需要试验几种澄清剂的效果,另外,能不能彻底消除成品玻璃中的气泡,大概也要反复试验才行。

    某一天,晚饭后,睡觉还早,余杭和蓝采和又并排躺在躺椅上,喝茶抽烟。

    五月底,天气已经很热了。只是华阳县地处秦岭深处,虽然中午的太阳底下很晒,温度挺高,但是早晚很凉快,晚上睡觉时,还得盖上薄被子才行。

    这会儿的温度就很宜人,余杭蓝采和都穿着新做的白色圆领体恤和灰色的大短裤,里面也是已经定型的四角短裤。棉布面料还算舒服,只是没有松紧,里外都得系裤腰带,麻烦得很。

    余杭突然感慨道:“穿过来就快两个月了,我怎么还象做梦一样,干啥事都有种恍恍惚惚,不太真实的感觉。蓝哥,你说这是为啥?’

    蓝采和笑道:“这有啥奇怪的。本来嘛,这会儿咱们本应该坐在西安南门里头喝啤酒才对,谁能想到现在咱俩是躺在大明朝抽旱烟呢。“

    余杭伸了个懒腰,道:“诶呀,大明朝就大明朝吧,反正有吃有喝的,每天还不用上班打卡。不过这几天我有点怀疑咱们的摊子是不是铺得太大了,蓝哥,咱们手上那点银子,够呛能够用啊。五六百七八百工匠,再加上搞农业的一摊子人,再弄一个服装厂,七七八八算下来,咱们肯定要超过一千人了。一下子这么大规模,要是钱用完了,啥东西还没有搞出来,那咱岂不是要死在奔小康的半道上了吗?“

    蓝采和侧了侧身子,调整了一个比较舒适的体位,才道:“放心把你。这事儿啊,我大概算过,问题不大。好在工匠的工资今年不用付,原材料也是分期付款,所以四五个月没收入,也应该可以坚持。即使真的撑不住了,咱也可以把别的事都先停了,集中力量炼一点金银出来,度过难关再继续,反正咱有那么多金银矿石库存呢。“

    余杭点头道:“行啊,这也算是个退路。这事还得感谢王启年,那家伙真是个人才。“说到这里,余杭起身转头左右看看,才又压低声音道:”蓝哥,你知道吗?这货的生活作风问题太严重了。“

    蓝采和摆摆手,不以为然道:“别说什么作风问题,我看你是羡慕嫉妒恨而已。“

    余杭严肃道:“我只是羡慕这家伙有一个大老婆四个小老婆而已,谁知道他还和两个书童搞到一起去了?唉呀,这事儿我想起来就起鸡皮疙瘩。虽然我一个老婆也没有,但我这人三观最正,最看不上的就是这种可甜可咸,可圆可方的人。“

    蓝采和大笑:“哈哈,你说这事确实无语得很。以前我只是在书上见过,西门大官人不就经常这么干嘛。据说明清时期的大户人家,都喜欢这种调调,当成风雅之事。现在真的碰到了,咱们后世过来的,还真是不太适应的了。“

    余杭告诫道:“蓝哥,你可不要学这套啊,否则,我就跟你割袍断义,咱俩兄弟都没得做。“

    蓝采和骂道:“滚吧你,老子比你正常一万倍。“

    余杭又问道:“蓝哥,你说咱们要不要教训一下这家伙,也表达一下咱们名门正派的立场呢?“

    蓝采和笑道:“行啊,你想怎么办呢?咱又不能把他给直接解聘了。“

    余杭琢磨了一会儿,叹气道:“唉,好像也没有什么太有力的手段。要不你看这样行不行?咱们就拒绝他那两个书童来上学,臊着他。“

    蓝采和大笑:“哈哈好,也行吧,算是表达一下咱们的不满。那两个小子要是也想学的话,就只能每天等老王回屋以后,三个人慢慢切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