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让你读瓦尔登湖,你在干嘛 » 第1章 省检之道第四页

第1章 省检之道第四页

    我自认为自己是个喜欢自省的人,而读书便是我自省的一种方式,书其实代表着作者的一部分心里历程与感悟,将那个时候的他定格下来,我读他的书,便是在认识那个定格之后的他。

    这本《瓦尔登湖》被传的很广,抖音上都是广告,但真带着思考去阅读的又有几个人呢?

    不自夸,读书我还是能读进去一点的,感悟也时常有之。

    我想试着认识一下梭罗,领悟一下《瓦尔登湖》的魅力,就从今天开始。

    梭罗读着不太上口,改名卢梭。本书考验思考之道,不是爽文,慎入。

    首先卢梭向我解释了他写书前的现状,比如他在康科德城过着孤独的生活,我的理解是宅男光棍。

    然后又介绍到是在一个叫做瓦尔登湖的地方,那就是湖边的宅男光棍,不过我佩服的一点是他居然能在这宅两年零两个月,不得不说是个人才,虽然最后他又回到社会里宅着了。

    接下来这段有装逼的嫌疑,卢梭说:“若不是城里的人们对他的生活方式特别好奇,他是绝不会把自己的私事写出来,博取读者的目光的。”

    呵呵,就像姜文老师说的“正经人谁写日记啊?”一样,在我心里,叫卢梭的这个陌生人又多了个标签—下贱。

    继续阅读,可能是卢梭的猜想,也或是真的有人问他吧,尽是诸如“是不是有什么怪癖才到湖边宅着,体验生活?”“吃什么?寂寞吗?害怕不?”“把收入的哪部分捐了?”“资助了多少贫困儿童?”这些问题。

    我认为正常,关心你你还挑三拣四的,不识抬举。后面卢梭说他在这本书里会给出答复。我:“孺子可教!”

    后边巴拉巴拉一堆话,仔细阅读后无视之,有一句亮点,推荐。

    “削足适履的傻事没人去做;穿着最舒服也最实用的,才是合身的衣履。”

    这句话我很认同,回想现在社会上的男女感情问题,很多进展太快的同志们还没有完全的了解另一半呢,就开始贪图眼前的美好,最后不得不付出惨痛的代价收场。用卢梭的话说就是“办傻事,不实用”吧。

    我是单身狗一只,看着大家都有骨头舔必然是羡慕的,但也看到了大家为了没有多少肉的骨头丢掉自由,生命,还有童真般的活泼。

    我心生忧虑,最后我苦苦追寻的结果和他们会是一样吗?我决定谨慎行之,以常人待之,观其品行,用时间作考验吧。

    我是不是暴露了什么?卢梭真该死呀!

    接下来的话是对我说的,但又不是对我说的。

    “我并不想诉说中国人和桑威奇岛居民的传奇故事,而是要说关于你们的事情。你们,也就是我这本书的读者(我这个中国人也读了呀,细狗!),新英格兰的居民们(正主)。”

    下面讲述了一些新英格兰居民们的苦难,还用婆罗门的教徒做对比,介绍一下婆罗门的信徒们,都是一些可怜人。

    “他们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中,眼睛盯着太阳。”狠人,请问太阳怎么你了?

    “有的将身体倒挂在烈火之上;或者侧着头望向天空,直到他们的身体再也无法恢复到原状,而且由于脖子侧扭,只能进食液体,其他的事物根本吃不下。”什么苦什么难,这道坎不自残过不去是吗?婆罗门教徒真可怕。

    “还有的教徒,用一根铁链将自己锁在一棵树下,就这样度过一生。”

    “有的匍匐着,用自己的身体丈量广袤无垠的国土。”这个还正常点,起码努力点能干完,虽然不知道他一个教徒干国家要干的事做什么。不对,你特么直接去问国家啊,自个量个屁啊,还不如做把尺子,走一步量一步。

    害!读完这段,我对婆罗门的教徒有了个基本印象,都是人中龙凤,个中翘楚,在我看过的书里,也就只有袄景教能压过他们了。

    介绍下袄景教,道诡异仙里边的,以自残讨巴虺高兴,获得力量的一个教会,正儿八经的名门正派。

    好了,继续。

    卢梭介绍婆罗门教徒是为了衬托出新英格兰居民们的现状—无知的接受一切,盲目的劳作,直到死亡。

    后边介绍了新英格兰居民们的一些事迹,总结来讲的是卢梭作为一个旁观者,认识到新英格兰居民们的思想被命运牢牢掐死,永远无法解脱的悲哀。

    “他们一出生就继承了土地、房屋、粮仓、牲畜和农具,他们轻易就拥有了这些东西,却又被它们牢牢束缚”

    “他们在生活的重压下苟延残喘,在坎坷的命运之路上爬行,要推动长75英尺,宽40英尺的大谷仓,推动一个从未打扫过的臭气熏天的奥吉亚斯的牛棚,还要推动100英亩的土地,要耕地、除草、放牧,还要护林!”

    这是卢梭看到的,体会到的,可能,也是他写出来想要改变的。

    接下来这句话比较压抑,但我决定写出来,留给自己反思。

    “就是在这样的错误中,人们盲目的劳动着。时间就像铁犁,很快,人类那健美的躯体就有大半截被犁入泥土里,变成了肥料。”

    仔细想想,从学校走入社会,老师都会告诫我们要做好人生规划,或者职业规划,有了规划其实就是有了目标,按着去执行就是在为自己而活,而不是像卢梭眼中的新英格兰居民们,盲目且无知,不知道在为什么活着。

    刚开始读到这我还不理解,卢梭说的“就是在这样的错误中,人们盲目的劳动着。”里,“这样的错误”代表了什么,仔细想了想,我悟了,新英格兰居民们没有目标。

    我替换一下,可能会好理解一点。

    “就是在这样的错误中,人们盲目的劳动着。”

    “新英格兰居民们没有目标,盲目的劳动着。”

    我很高兴自己认识到了这一点,虽然老早就认识到了,但我过的还是朝不保夕,我对不起老师,对不起自己,呜~呜~呜~

    来点经书里的内容,“一种命运支配着人类,它似是而非,被称为“必然”。”

    这里的意思我理解是没有目标的人,在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大部分人会墨守成规,农夫的孩子学会怎么插秧,怎么收麦,那他最后也是一个农夫,铁匠的孩子也会成为铁匠,地主的孩子会成为地主,这是一种必然,也是他们的命运。

    听着有点像诅咒,如“我要让你永世不得翻身”一样,像吧,哈哈。

    但如果真的应验了呢?还好笑吗?卢梭提到的必然命运便是这样一种诅咒。

    好在中国人不信这个,懂事后就知道怎么做计划,找目标,清华北大一般来说都是压在兄弟姐们心里的一座大山了吧,毕竟是我们这代人谁也逃不过的清醒目标。

    时间来到10分钟后,刚刚我提到自己虽然清醒,但还是过的朝不保夕,又想到了一本书,叫做《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这本书里主题就三个,即“你为什么来这里?”“你害怕死亡吗?”“你满足吗?”。

    里边让我记忆深刻的是结尾部分,大概意思是“这个社会勾起人们的欲望太多,有太多的不满足,为了满足这些不满足,人们开始劳作,努力挣钱,然后满足永远也填不完的欲望,从而让精神疲惫,身体疲惫,心灵疲惫,因为害怕死亡,我们开始注意身体,过多的疲惫会让人们向往轻松、自由,所以我们又开始向往轻松自由,后来发现,乡村,野外,人迹罕见的地方都会让我们轻松愉悦,抵达后仿佛全身心都被洗礼了一遍。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人迹罕见的地方不会让你产生太多欲望,而繁华的城市里到处都是勾起你欲望的东西—广告,别小看广告,你的大部分欲望都是来自于它,为了满足它你才会永无止境的工作,挣钱。所以小心广告。”

    这是我理解的部分,现在想到自己过的朝不保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在这个繁华的城市里产生了太多欲望,而他们不知不觉中成了我的目标,我自己的目标也因为他们变得遥不可及,我买这买那为了目标执行过程中舒服点,为了高效点,为了美观点,为了高大上点,为了种种,却忘了本,或许这才是我朝不保夕的根本原因。

    都说你读过的书都会成为你的助力,现在我有点信了,通过卢梭的两页故事,加上咖啡馆,我有了这么多理解,果然多读点书还是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