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怎么办不想补课 » 国庆,春秋故事3

国庆,春秋故事3

    在中国古代文献诗词中,可以找到大量和琵琶有关的故事,千古传诵的便有白居易的《琵琶行》,还有“昭君出塞和番”的故事,而更多的是秦楼楚馆的歌伎传说。

    不过,在《古今注》、《旧唐书》、《北史》等历史典籍中,则多有描写在位帝王、公主对琵琶的钟爱,发生在宫廷中的琵琶故事也就不少,且列其中两则于下。

    话说大诗人王维仍未应举前获岐王赏识,特意带他入宫出席唐皇公主奏乐之宴,并教王维在公主面前以琵琶演奏预先写好的新曲,果然让举座宾客动容。

    公主虽喜爱琵琶与音律,却不知所奏何曲,王维随口禀告为《郁轮袍》,岐王在旁亦加美言,并表示王维将要应举。

    公主应向主考官张九皋推荐,多少都应该给个解元,公主笑而颔首。

    其后王维应举,果然中了个解元。

    另一故事发生在唐文宗时。

    小官梁厚本,于宫外护城河垂钓搁下飘来一个大箱子,赫然发现箱内有位气息奄奄的艳装女娘,动了怜悯之心,抱回家中将女娘救活过来。

    原来女娘是宫中奏琵琶的女乐师,不知何事触怒龙颜被赐绞死,宫中侍女怜之将其“尸”置于箱子中,随护城河飘出宫外,终命不该绝被救“重生”。

    梁厚本未有家室,琵琶乐女感恩图报下嫁,并告知梁厚本她于宫中弹奏的正是两个琵琶名器大忽雷和小忽雷,她奉命将大忽雷送到南市赵乐匠家修理,仍未送回宫中,便逢宫中乱事。

    琵琶乐女“死”后便无人得知此事,梁厚本也就拿了些钱财给赵乐匠将大忽雷赎回,两口子便不时于更深人静时把玩。

    及后梁厚本生辰,两人半醉兴起,女乐师拿出大忽雷铮铮综综奏了几首曲子来助庆。

    大忽雷果是名器,声音传得又高又远,路过一位宦官闻声而至,目睹被赐死之女乐师与梁官儿亲亲热热,手中所奏岂非正是名器大忽雷?也就急急回宫禀告皇帝文宗。

    其时文宗对赐死女乐师已感悔意,即宣召两人入官,问明始末,惊为意,赦去两人罪过,并加赏赐,好好生活下去。

    两个琵琶故事,有名有姓,反之王昭君何以提着“胡乐”去“和番”?“和番”所奏是何琵琶曲?则鲜有人深究了。

    周惠王想废掉太子郑,立自己爱妃生的儿子王子带为太子。

    齐桓公为了保全太子的地位,以诸侯要拜见太子为借口,在公元前655年5月,联合八国诸侯在首止开大会,太子郑在首止和诸侯见了面,一起住了几个月。周惠王觉得太子郑不听使唤,但又无力和齐桓公抗争,就偷偷派人去劝告郑国不要参加结盟。

    郑国听了周王的话,离开了首止,剩下的七个诸侯共同缔结了共辅太子的盟约。

    后来,齐国又去攻打郑国,郑国也参加了盟约。

    不久,周惠王死了,太子郑即位为周襄王。

    周襄王对齐桓公十分感激,派人给他送了祭肉、珍贵的弓箭和车子。

    齐桓公利用这个机会,于公元前651年在葵丘(今河南兰考、民权境内)会合诸侯,招待周王的'使者。

    史书记载说,春秋五霸,以齐桓公最盛;齐桓公九合诸侯,以葵丘之会最盛。

    在葵丘之会上,齐桓公代表诸侯各国宣读了共同遵守的盟约。

    其主要内容是,

    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

    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

    不准更换太子;

    不准以妾代妻;

    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

    这些内容,有些是各国在经济上互相协作的要求,有的是维护宗法统治秩序的需要。

    条约规定,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通过葵丘的盛会,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

    现在民权县与SD省曹县交界的地方位于民权县老颜集东,SD省曹县邵庄镇胡老家行政村南1华里处有一葵丘会盟重振四方的一个石碑为证,葵丘会盟重振四方,八个字是繁体的,在90年代初期一直放在胡老家行政村的可耕地内,近期未曾去看过,我觉得说当年的葵丘会盟台在民权、兰考境内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今天的曹县与民权县境内应该正确,因为现在存放石碑的土地在解放前后曾经属于过民权县和兰考县的前身考城县,1956年该地方划规SD省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