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这个明星长生不老 » 第21章 大寿

第21章 大寿

    队伍从学校出发,经过冯家小院,拐入到后山的那条小路。

    一路上,到处都是喜庆的颜色,不时有鞭炮声在山间回响。

    沿途来来往往都是人,更有人不停从山下爬上来。

    据那些上山的说,山下马路边的车,已经停到一两公里外去了。

    等梁霄一行到了殷家,发现他家一块占地十好几亩的大平地,全都被用来摆酒席了。

    人山人海,接踵摩肩,形容的就是眼前的场景。

    就连在大城市呆惯了的李子瑜,也不由咂舌:“这也太多人了吧,殷家到底发了多少请帖?”

    梁霄原打算把学生带到这儿就解散的,一看这情况,也不敢直接放了,只好继续带着找了两张空桌子,把这些学生先安顿下来。

    嘱咐高年级学生维持秩序后,这才带着李子瑜过去随礼。

    “梁霄,贺寿礼金200元!”

    “李子瑜,贺寿礼金200元!”

    两人交了钱,看着自己的名字在礼簿上被写下,正准备回去学生那边,就见前两天来送请帖的殷家人拦在了面前:

    “梁老师,还有这位……”

    梁霄介绍道:“这位是省电视台的主持人李子瑜,我朋友。”

    “哦哦哦,李记者好!梁老师,还有城里来的这位李记者,请到屋里坐。”

    农村人搞不清电视节目的分工,听说是电视台的,直接把李子瑜从主持人的位置挪到记者那块儿去了。

    至于他说的请屋里坐,这就显示出宾客的地位高低了——毕竟屋里的位子有限,今天现场这么多人,能坐到屋里去的都是贵客。

    梁霄不想进去跟人应酬,摆手推辞:“不了谢谢,我们在外面随便坐坐就行,还有学生在那边呢。”

    谁知对方却是一股牛劲,拉着他直往屋里拽,嘴里还说:

    “梁老师能来我们这穷山旮旯里当老师,就是我们最尊贵的客人,你不坐屋里,哪个还能坐?走走走,今天一定要进去!”

    梁霄拗不过他,拉扯了一阵只能进去了。

    那汉子回过头又来拽李子瑜,李子瑜自觉:“我自己走,自己走,谢谢殷家大哥盛情款待!”

    两人进到屋内,心情各不相同。

    梁霄是真不想进来,他就是来蹭个饭的,如今进到屋里,到时候各种流程走起来,吃饭都不自在。

    至于李子瑜,如果主人不请她,她在外面也没什么,但现在能进来,她心里也只有高兴。

    毕竟能更近距离的看看那位老人,这正是她此行的主要目的。

    屋里也有人招呼他们,这回主桌是坐不了了,那儿坐着几位德高望重的老翁,还有民政部门专门来贺寿的官员,镇上的、县里的都有,还有社会新闻的记者,至于梁老师,好像还差了点。

    所以他们被安排在主桌的旁边,距离主桌只有一米远。

    这个位置李子瑜很满意,一会儿老寿星出来,她能近距离看到。

    很快开始上菜,都是农村办酒席的传统大碗菜,光是看着都能让人口水直流。

    过了一会儿,老寿星在一个年轻女孩的搀扶下出来了。

    李子瑜对那个女孩有印象,前几天下山回省城时,在山路上遇见过。

    说回老人,一百二十岁,虽然距离人类历史上的最长寿记录还有些差距,但无论放在哪个地方,都是活着的传奇了。

    所以老人一出来,场上大部分人都伸长了脖子张望,希望能一睹真容,顺便沾沾福气。

    可惜大家很快就失望了,老人不过就是个平平无奇的老人而已,驼背、干瘦、须发皆白,穿着从城里买来的寿星服饰,但气质上还是一个地道的农村老头。

    如果说真有什么特异之处,那就是他的精神还算不错,和那些八十多岁、九十多岁的老年人差不多。

    梁霄和李子瑜也在看。

    不同的是,梁霄的眼神带着几分复杂,而李子瑜眼里则是好奇更多。

    梁霄还记得当年他来到冯家给冯云蔚当老师那一年,眼前这位殷东子老人,不过是个八岁的毛头小子。

    毛头小子都喜欢当跟屁虫,八岁的殷东子也不例外,喜欢跟在十六岁的冯云蔚后面转。

    而冯云蔚是个没什么架子的人,这小毛头跟着,她也不介意。

    所以刚开始那一两年,梁霄时不时就能看见他的身影出现在左近。慢慢就混熟了,有时候梁霄上课,还会让他坐下来旁听一段。

    再后来,冯云蔚出名了,和梁霄一起离开大山,走进了城市,和殷东子的见面次数就骤降了。

    之后的七八年里总共就见了一两次,还都是匆匆一别。

    再之后冯云蔚出事,梁霄处理完后事之后,踏上了环游世界的旅程,和殷东子的缘分也就到此为止。

    就连去年回来,梁霄也并未上门看望过对方。

    毕竟身份已经变了,再上门也没什么好说的。缘来而聚,缘尽而散,再正常不过的事。

    大堂里,老人出来之后,对着所有人挥手致意,接着在寿星公的位置坐下。

    殷家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出面讲话,感谢所有来宾,接着又是县里领导致辞,还有仪式,外面锣鼓喧天的,等这一阵过去之后,终于来到了梁霄喜欢的开饭环节。

    还好,能坐进屋里的都是有点身份地位的,没有出现菜一上桌就直接往怀里揣的情况,梁霄可以慢慢品尝。

    主桌那边一阵觥筹交错之后,慢慢进入了聊天环节。

    主要是听殷东子老人讲,其他人竖起耳朵听。

    这就是李子瑜最爱的环节了。

    只听老人用怀念而向往的语气说道:

    “我年轻那个时候啊,时代是不好,可是冯家人的心好啊,这山上山下十里八乡,有多少人都是跟着冯家吃饭的,那时候别的地方年年饿死人,我们这儿一个饿死的都没有……”

    “冯小姐也是好人啊,我那时候就是一个放牛娃娃,冯小姐让我跟着老师学知识,涨了不少见识……”

    “还有梁老师,学识渊博的大学者啊,冯老爷花大钱从省城请来的,留过学,会唱西洋歌,我现在还会几句,我给你们唱唱……”

    只听老人啊啊啊啊的唱了几句,歌词这些那些的,没听出来唱的什么,反正不在调上。

    不过大家都热烈的鼓掌,毕竟今天人家过寿,哄老人开心嘛,大家都会。

    掌声过去,老人又接着讲,说着说着就情绪激动、老泪纵横起来:

    “老天爷不公啊,冯小姐那么好的人,却死得那么早,梁老师出去找了两年,尸骨都没有找回来。后来梁老师也离开了这个伤心地……”

    周围人赶紧劝,都是一百年前的事了,咱不说了不说了,说点开心的。

    大家都怕啊,这么大年龄,身体条件在那摆着,要是情绪激动一口气没缓过来,喜事就要变成悲事了。

    老人的情绪却有点收不住,一个劲的哭:“我想他们啊,我想再见一次冯小姐,我想再见一次梁老师啊,呜呜呜……”

    众人围着好一阵哄,才终于把老人注意力转移到子孙上来,于是老人又拉着曾孙女喋喋不休。

    “我老了,没什么用了,殷家这一代小的啊,我最喜欢的就是殷乐了,她和冯小姐最像……”

    其实并不像,梁霄一眼就能看出这个小姑娘和冯云蔚一百个不同之处,不过在殷东子眼里,像就是像,没有道理可讲。

    主桌那边安抚好了,其他桌的人就开始走动起来,互相敬酒。

    人类自酒这个东西诞生以来,酒文化就从来没有缺席过。

    于是过了一会儿,冯国栋就端着酒杯朝梁霄这边走来,嗓门还大:“梁老师,来来来,我敬你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