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谢谢老板 » 第六十章 隆重葬礼

第六十章 隆重葬礼

    初冬的刘家沟,被太阳暖融融地照着。

    站在山上,远远地望向山谷里,一户人家的院子门口,立着一根高高的竹竿,顶端挂着大红色的望山钱。

    这是表示这户人家正在举行老人的葬礼。

    死去的老人正是赵影养母的二姐,她跟着也喊二姨母的柳淑娴。

    刘家沟的老年人,许多人都还是不喜欢火葬,而是依旧俗办葬礼,讲究入土为安。

    按照四川威远农村的旧时习俗,如果,没有满六十岁的人去世,望山钱是白色的纸裁制。

    如果有了六十岁,到了花甲之龄再去世的,就是大红色的纸裁成的望山钱。

    办葬礼,有阴阳道士,一天分三五次地摇铃鸣锣,唱诵经文。

    也不时有孝子贤孙下跪叩拜,孝女孝媳下跪嚎哭,以慰亡灵。

    远远的,隔着一匹山,也能隐隐约约地听到铜锣声,还有喇叭里放的哀乐声。

    哀乐因为有了热闹的场景衬托,也并不再显得哀凄。

    从镇上到刘家沟的这条路,平时很少能够见到人。这两天,是人来人往。

    不时的,采办东西的人手去了来,来祭奠的亲戚朋友来了去。

    “霹哩叭啦…”

    进村的路上又响起了鞭炮声,刚坐下准备休息一会儿的主人家又赶紧站起来,走到院子外面,迎接客人。

    刘建军和陈俊在山坡上未下来时,就已经看到了楼房的侧面也搭了一个高高大大的棚子。

    花棚布的下面,摆着几张大桌子,堆满了碗筷盘碟。

    靠边的地方,是红砖码成的两个大灶。

    灶上两口大锅,一个正煮着满满的一锅米饭。

    一个正煮着猪头肉什么的,也是一大锅。

    又矮了一层的干田地里,二个大半桶(收割稻谷用的那种工具),几个大缸,都装满了水。

    水是用抽水机从小溪里面抽上来,放在半桶和缸里的。

    刘文正三兄弟走到房子的侧面,就见到了表弟(表兄)刘建军和妻子陈俊,各自招呼道:

    “建军…表弟妹…”表哥…表嫂…”

    刘建军对表兄弟们笑着点头,先将花圈递给在一边接待的帮手,放过去专门摆花圈,停灵的那里。

    又递一个红包过去,收礼的人接过去,然后,登记,然后,又放进背着的挎包里。

    收礼和帮忙的人也是刘文正他们的表弟,三舅舅的儿子。

    刘建军和一众表兄弟打过招呼,又对刘文正表哥和二个表弟说道:

    “我先去给姨母见礼,上香,过后,咱们兄弟再叙话。”

    这一处坝子,并排建了两幢二层小楼。

    停灵的院子在左边,是柳淑娴的老二的儿子起的住宅。

    此时,牵搭着红绿白,三色间杂的条纹花棚布。

    右边的那幢,是死去的老人(柳淑娴)的老三的儿子起的。

    柳淑娴和柳淑芬两姐妹从山背后的另一个村子(柳家坳)嫁到的刘家沟。

    老人一生生了七个儿女,养大了六个。三个儿子,三个女儿。

    大的女儿是教师,嫁的丈夫也是教师,两夫妻现在已经退休。

    家就在镇上,但是,他们的儿子结婚以后,有了孙子,就去了成都带孙子。

    第二个女儿是农民,嫁在本县的东南方,李家场镇。

    生活也已经有了小康水平。

    现在的年代,只要双手勤劳,又不要太抛费,家家都能住上二层小楼。

    威远的大多数农村,自来水,天燃气都是跟着小公路一起到了百姓家的。

    现在,在城镇工作,在乡村居住,已经是新式农民的时尚。

    农村的住宅比起城市里的麻雀窝,实在是要高大敞亮许多。

    有农村的老人说城市里的小套房,就像个火柴盒子。

    他们在这样的火柴盒子里面,觉得出气都艰难。

    柳淑娴生前就是这样的老人之一。所以,她在城市里的大儿子处住不习惯。

    最终,还是跟着在刘家沟的二儿子和三儿子生活。

    她最小的幺女,年轻时出去深圳打工,认识了一个安徽省的小伙子。

    然后,她不顾父母家人的反对,死活要嫁过去合肥,嫁给她的爱情。

    嫁去了安徽合肥已经有二十八年多,只回过四川两次。

    这次老人去世,她的哥哥们已经是打电话通知过了。

    老幺也说了要回来,但是,人还没有到。

    大家都在等着她,她到了,才能够开始办道场。

    办道场,是老人的遗愿。

    她希望有儿女的相送,祝福,来生能投个好胎。希望有更美满幸福的人生。

    看来,老人对这一世的人生不是太满意。

    刘建军两夫妻在院子外面与表兄弟们打完招呼,

    又戴上分派下来的孝布圈,才去到灵前鞠躬作揖,上香叩头。

    刘建军和妻子给老人行完礼,叩完头出来,

    又与刘文正表哥和二个表弟会面碰头,表兄弟们又互相见礼,一番客气寒喧。

    他们握手的握手,拍肩膀的拍肩膀。

    刘文正握着表弟的手,又拍拍表弟的肩膀,说:

    “你真是太客气,太讲礼了。这么远,还赶回来…”

    刘建军跟每个表兄弟都表示了一番亲近,又苦笑着道:

    “表哥,别这样子讲。

    姨母就这么一回了,最后一回属于她老人家的典礼,我怎么也要参加。

    她疼爱了我一生,我回来送送她,见她最后一面。

    表哥和表弟,你们,还请节哀顺变。”

    刘文正几兄弟都挺感动,母亲除了他们几兄弟,那么多的表兄弟中,最心疼的就是刘建军。

    见他能够抽时间回来一趟,也不枉自母亲对他的那份疼爱。

    几个大男人寒喧着进了客厅,又与两个表姐,表嫂和表弟妹们客气地见礼。

    见完礼,大家正要坐下歇息,“霹哩叭啦…”又有鞭炮声响,主人家又要出去迎接客人。

    刘建军也站起来,他对表兄弟们说道:

    “你们受累了…你们先忙着,不用招呼我们夫妻俩。”

    他指指妻子,拉过妻子避开进屋来询问主人问题的帮工。

    “我和陈俊回上面屋头去,去看看我娘。听建刚说,她昨晚就回来了的。”

    刘老二笑着道:“四姨是昨天回来的。

    你们回去看一看她,在家歇会子也好。

    我们这里实在是闹麻麻的,想歇也歇不好。

    不过,你们五点钟都一起下来吃夜饭。

    我们是忙得很,就不上去相请了。今天晚上还要烧老纸…”

    “好。到时候,我们就下来,你们不用管。

    大家都是亲戚…再说,我们还能饿着自己?”

    陈俊跟着刘建军告辞出来,往婆家的房子走去。边走边聊。

    陈俊对丈夫道:“好热闹,那么多的客人。

    不过,搞这么几天,要花好多钱哦!

    现在,猪肉都这么贵。

    我估计,恐怕,比起孩子爷爷的葬礼要多用一半的钱。”

    “嗯。是要花么多钱。亲戚多,上辈和下辈的兄弟姐妹都多。

    兴啥子事,大家聚起来,人,就是很可观。”

    “嗯…办这种事情好麻烦,好像不办又不得行。”

    “在我们这里,喜事可以不办,丧事是一定要办的。

    不然,村民们要戳后辈或者是还活在世上的亲人的脊梁骨。”

    “唉…这些太过于的旧俗,啥子时候改变了就好啦!”

    一路上行,陈俊又见到尽是打荒的田地,又觉得好可惜。

    她心思思地对丈夫道:“建军,你退休以后,我们干脆回来种地算了。

    这么些田地,以前开荒开得累得不行,如今,又打起了荒,好可惜哟。”

    刘建军笑道:“好啊,回来种地。说得容易。要不了二天,你就要喊回成都。”

    ~~~

    “汪汪汪…”

    一只在院子里躺着睡觉的大花土狗听到说话声,惊醒过来。

    见到有人走上坡,一时没认出来是主人,开始吠叫。

    “花板…你又不认识老子了?老子才隔多久没有回来?

    收拾你个坏家伙。黄眼狗,不认人。”

    刘建军训斥弟弟(刘建刚)养的这条大花狗。

    一点眼力劲没有,自己家里的人,它也认不出来。

    “花板,你又在咬(吠)哪个?”

    狗子见到老主人出来了,又摇头摆手,一番亲近。

    柳淑芬摆摆手,不理会狗子的讪媚,还大声指挥:“去去去,去屋檐下去睡着看家。”

    刘建军见他妈还是这么有精神,心里激动,忍不住地大声呼唤:“妈…我回来了!”

    柳淑芬这才望过去…她听到狗叫,走出屋子来看一看,怕它咬到了别人。

    现在,如果狗子咬到了人,不得了。

    打针就要上千元钱,还要补贴营养费,误工费之类。

    她听出了声音,见到是大儿子回来了家,也激动得不行。

    “啊…是建军啦!你咋子跑起回来了?没通知一声?如果晓得了,我去接你。”

    她忙颠颠地急步走出院子,边望着长子边问话。

    “妈…您慢点子。年纪大了,不要过跑。”

    刘建军也急步从侧面挤着,越过妻子,跑上坡,扶着母亲,心惊胆战地嘱咐。

    陈俊被丈夫挤得蹑瘸了一下,差点摔到土沟里。

    她站稳了以后,看着这对母子的那股亲热劲…真是的,只得又无语望天。

    “你还没有回我的话,咋子回来了?能请到假吗?”

    柳淑芬拍拍长子扶着她的手臂,眼睛没有离开过儿子的脸,边问着话,边跟着儿子的脚步往屋子里走去。

    “能请到假,您放心。二姨母去世,我担心您太过伤心。又要哭得不得了。

    所以,我回来看看您。您不要太难过,要保重身体。”

    刘建军抚摸着母亲的后背,感觉到他妈的背脊又驼了一些,也更瘦了一些。心疼泛起。

    “唉…你外婆生我们九个兄弟姐妹,养大了七个。

    我统共就得你二姨母这一个姐姐,一起吃又一起睡的长大。

    后来,又一起嫁在这个山背后。两姊妹互相守望着过日子。

    她先走了,我是很伤心。昨天哭过一回,打电话骂了照影那个贱人一顿,心头就舒服多啦!”

    “妈…您又骂照影咋子?她又没有惹您!”

    刘建军听见母亲的话,心头苦得很。

    “没有惹我?哪个喊她戴着孝回来跩!?

    不是的话,你二姨母肯定可以多活几天。”

    “那不是三叔要回来,她没得办法,要陪着人回来的吗!

    妈,您年纪大了,别生那么多的气。气大伤身体。

    也不要想那么多,好好地保养,儿子希望您长长久久地活着。

    如果您不在了,儿子和弟弟妹妹们,就是一群孤儿了。”

    陈俊又见到刘建军说着可怜话哄着他的老母亲。

    “好。妈努力地活,争取活过一百岁,活过照影那死丫头。”

    刘建军听得一阵苦笑,这怎么又跟照影杠上了呢?

    他想了想,忽然之间,想起了什么。

    “妈,三春是不是又跑起回来了的?”

    “是。你咋子晓得?你在街上看到她了?”

    柳淑芬还以为大儿子见过三春,如今的小女儿。

    刘建军摇头,心想,他就说嘛,没有三春这个碎嘴又爱挑是非的妹子,妈咋子又会和照影对上。

    这个三春欠收拾,他要寻个机会说说她才要得。

    年纪也已经是一大把,还跟小时候一个样,咋子得行?

    “哦,对呀。照影让你带礼钱回来没得?”

    柳淑芬想起,她吩咐了照影带礼钱回来的。

    人回不回来都不要紧,礼钱必须要拿回来。

    “啥子礼钱?”

    刘建军刚反问出口,很快就反应过来了他妈问的啥子。

    “妈,我没有见到照影。她人都没有回来,带啥子礼钱?”

    “以前,这刘家沟有啥子事情,通知了她,她都会转礼钱给建刚,喊建刚帮她带个礼。

    你二姨母也算是她的二姨母,以前,还总是劝我对她好一些。

    她不赶礼,说不过去。我也不会饶她。

    虽说她还是算知礼…可是,看到她跟她妈一样的那张脸,那双眼睛,妈就气不过。

    你爸,以前,肯定对她妈起过心思。

    她妈的那双眼睛像钩子,勾得那些男人,个个失了魂。”

    “妈…您咋子还说那些老事情?过去几十年了,老汉(爸)都已经走了六年,您还没有放下?”

    柳淑芬讪讪地看着大儿子,她以前说过,再也不提那些事情的。

    只是,说起照影,又想起了她的那个妈,又心气不平。

    刘建军见母亲的样子,又心疼,又可怜。

    他摸摸母亲的手,老得尽是皮子,不过,干燥,温暖。

    “好吧。晚上问一问建刚就晓得了。

    既然,照影一直有走礼,那这回她肯定也会赶礼。”

    晚上,刘文正他们的那处地方,灯火通明。

    院子里,跪了他们六个兄弟姐妹和伴侣,以及,部分赶回来了的第三代,第四代。

    刘老七,柳淑娴老人的幺女和丈夫终于在今天傍晚赶到了娘家。

    孝子贤孙,个个披麻戴孝,在院子里跪成了几圈。

    一人跪在一个草垫子上,听着上方的一位专门帮人作祭文,念祭文的老师,长腔长调地念着老人的祭文,叙述老人的生平,功绩。

    祭文念完,烧老纸。

    一堆一堆的黄纸和冥币烧在灵前,希望老人在阴间也有钱用。

    然后,一人一根竹片,一下又一下地敲打地面。

    “叭叭叭…”的声音,响了好一阵。

    这个,估计是赶走小鬼,不让它们来抢老人的钱。

    可见,在阴间,也不是绝对的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