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开局和长乐公主签订婚书 » 第34章 震惊不断的李世民

第34章 震惊不断的李世民

    看着长孙无忌,李世民有些急切的问道:

    “辅机,如何?”

    长孙无忌面容平静的端着茶杯,但不停抖动的手却暴露了他内心真实想法:

    “黔昌侯想为元从禁军子弟讨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哈哈。”李世民忍不住大笑起来:“好,我大唐就需要这样奋进的年轻人。”

    “告诉黔昌侯,将来我会从王府子弟和元从禁军子弟遴选百人充当亲卫。”

    “嗯,暂时命名为百骑,属羽林卫。”

    长孙无忌佩服的道:“大王英明,黔昌侯必会感激大王恩德。”

    两人如此失态不是没有道理的。

    即便是换成平时,能拉拢到元从禁军,都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

    更何况现在他们得到‘万人往’的警示,提前预感到了危险。

    最关键的是,这支军队镇守的还是玄武门。

    前面已经说过,大唐的皇宫防守体系分为三重。

    外城禁军体系,城门体系和内城禁军体系。

    李世民之前收买了把守玄武门的常何,现在又收买了元从禁军,直接突破了两道防线。

    至于内城禁军,人数本就少还要镇守偌大的皇宫,又无险可守,他们能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可以说,走最后一步的前置条件,他已经全部达成。

    冷静下来之后,长孙无忌提醒道:“元从禁军人多嘴杂不可尽信。”

    李世民颔首道:“相信黔昌侯知道该怎么做。”

    就在两人商量,如何利用好元从禁军这枚棋子的时候,外面响起牛进达的声音:

    “大王,卫王求见。”

    平时通传的事情都是侍者来做的,今天他们要商量要事,怕泄密就让亲卫心腹站岗。

    通传的工作自然也就由亲卫来兼任了。

    “我让他去牛师友那边打探情况。”李世民随口说了一句,才朝门外喊道:

    “让他进来吧。”

    李泰这才摇摇摆摆的进来,天气渐热他本身又胖,汗水和洗了澡一般。

    见屋内只有父亲和舅父,他彻底放飞自我。

    连礼都没有行,径直奔向冰釜扑上去抱住,嘴里还喊着:

    “热死热死了。”

    李世民心疼的道:“你这孩子,拿上面凉别冻着了。”

    说着就起身过去将他揪了起来。

    李泰双手挥舞着去抓冰釜:“别拉我,别拉我,让我冻死在上面算了。”

    李世民哭笑不得的将他放在地上,拍了一下他的头:“坐好了别乱动,我给你拿一碗冰镇酸梅汤。”

    然后转身打开冰釜的盖子,一股白雾蒸腾而起,看的李泰忍不住又想扑过来。

    冰釜里面装满了冰块,冰块中间放着许多封口的壶,李世民取出一个倒了一杯递给李泰。

    李泰捧起来一饮而尽:“啊,好舒服。”

    又将杯子递过去:“再来一杯。”

    李世民无奈的又倒了一杯:“傻小子,这样牛饮容易伤着肠胃,慢慢喝。”

    李泰倒也听话,这次只是小口抿,没有再牛饮。

    李世民非常满意,从小就有这般自制力,这孩子将来指定有出息。

    长孙无忌却眉头微皱,惯子如杀子,大王对这个儿子太溺爱了。

    不过眼下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并没有多说什么。

    李泰又是喝酸梅汤,又是扇扇子,总算是恢复了正常。

    将身上带着的盒子递给李世民:“阿耶,给你这个。”

    “有一本算学书,是牛小四那个蒙学要用的,比较特别,”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您看看就知道了。”

    “还有三份是他写的字帖,让我拿给您。”

    字帖?

    因为之前看过牛师友写的字,知道他书法独特。所以李世民对字帖的好奇,远在什么算学书之上。

    之前让他写字帖,一方面是想通过字了解一下万人往这个人,另一方面是真的对这种字体感兴趣。

    期间发生那么多事情,已经确认万人往不是对面的人。现在不需要书法来佐证此事了,就只剩下单纯的对书法的喜爱。

    过了这么多天字帖终于被送了过来,还是三幅,他非常的开心。

    打开盒子就看到里面装着三个白纸卷成的卷轴,还有一本薄薄的书籍。

    没有理会书籍,他径直取出一个卷轴,解开箍在上面的布条小心展开。

    只一眼他就忍不住叫道:“好,好一手行楷,好一篇洛神赋。”

    然后就低头细细观摩起来,一边看手指还一边笔画。

    “风致妍美雅脱、结构端正匀称、字姿优美潇洒、运笔圆润灵秀、布局密中有疏,此字深得二王之神韵。”

    “更为难得的是并不拘泥于二王,又呈现自身的追求,点画丰腴,连笔轻捷,运锋飘逸中隐见内敛,气势端美中兼具俯仰起伏……”

    “好字,真是好字啊,在开创性上可与欧阳侍中比肩矣。”

    二王即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欧阳侍中就是欧阳询,皆为书法大家。

    见李世民的评价竟然如此高,长孙无忌也不禁感到惊讶。

    反正也没有外人在,他就大着胆子侧身观看,然后也露出震惊之色。

    “这字……形神具备,真是大家之作,这真是出自牛师友之手?”

    李世民这才反应过来,是啊,这字明显是大家手笔,牛师友才八岁怎么可能写得出。

    莫非这是万人往留下的?可若是如此他为何不早说?

    不过想到牛师友的神奇之处,他也没有轻易下结论,抬头问李泰道:

    “这真是牛师友所写?”

    李泰想了想当时的情景,点头道:“他确实说是自己写的来着……怎么了,真的有这么好吗?”

    说着就艰难的从地上爬起来,伸头朝字帖看去。

    然后忍不住爆粗口道:“我勒个亲娘唉,牛师友你个混蛋,写字竟然这么漂亮。”

    他毕竟年幼,看不出个所以然,只是觉得这字非常的好看。

    李世民嗔怪的瞪了他一眼,不过并没有出声指责。

    李泰缩了缩脖子,转移话题道:“这字是他写的没错,他家有好些他抄的书,字是一样的。”

    李世民紧盯着他:“你确定字一样?”

    李泰想了想,郑重点头:“就是一个人写的,错不了。”

    李世民再无怀疑,可这个结果却更让他感到震惊。

    一旁的长孙无忌也比他好不了多少,惊讶的嘴巴都张开了。

    他才八岁,八岁啊。

    竟然就掌握了书法的意境,这是八岁孩子能做到的事情?

    天才已经不足以形容这种天份了。

    李泰也察觉到事情有点不对,不禁问道:“这字写的很好吗?”

    李世民深吸口气:“何止是好,简直是太好了。”

    长孙无忌也点头附和:“不看字体只看书法,牛师友已经摸到了书法的最高境界,道一声大家也不为过。”

    李泰不敢置信的道:“就他?怎么可能?”

    回想今天陪他们玩了大半天飞行棋,又亲自下厨做饭的牛师友,他怎么都无法将两者联系在一起。

    李世民心中还是有些怀疑的,所以说道:“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这字是不是他写的很快我们就能知道了。”

    长孙无忌点点头,大不了再让他写几幅字帖,当着面写。

    是真是假自然就一目了然了。

    如果是真的,那可真的是天大的喜事。

    神童,这是祥瑞啊。

    直接降在秦王府,这里面可说道的事情就多了。

    李世民又看向盒子里另外两个卷轴,心态和刚才已经截然不同。

    这不是两卷普通的字帖,而是两样瑰宝。

    《洛神赋》如此惊艳,不知道这两个会不会给他更大的惊喜。

    伸手取出比较厚实的一副卷轴,小心翼翼的打开。

    看到里面的内容,李世民情不自禁的露出欢喜之色,竟是道德经。

    李家认老子为祖先,在政治上尊崇道家,看到道德经他自然有亲切感。

    牛师友专门抄录这幅字帖,明显有讨好之意。

    这份心意,他收下了。

    这幅字帖使用的是纯正楷书,每一笔每一划都非常端正。

    由此也能看出,他在抄写道德经的时候,是怀着肃穆朝圣之心的。

    这一点尤为的让李世民满意。

    “此篇文字结体宽绰秀美,以正示人,看似柔顺,实则骨力内敛,可谓是寓紧敛于疏宕之中,藏奇崛于方正之内。”

    “他还将行书的笔法化于于楷书之中,故此字静中有动,断中有连……”

    李世民一番剖析,让李泰一脸茫然,长孙无忌则深以为然的点头。

    一手行楷,一手正楷,实在是惊艳。

    仔细观摩了好几遍,李世民才意犹未尽的抬起头:

    “好字,好字啊。”

    他有无数赞美的词汇想说,可最终还是只用了最普通的‘好字’。

    但谁都能看得出,他语气里那极尽的赞美之意。

    长孙无忌却有些遗憾的道:“美中不足的是就是这纸,太普通了。”

    李世民连忙伸手摸了摸,发现何止是普通,甚至可以说有点劣质。

    再去看墨迹,发现也是那种最劣质的松烟墨。

    这让他很是心疼,劣质纸墨虽然不影响书法的美观,却因无法长时间保存,影响收藏价值。

    想到牛进达的俸禄和家庭情况,他感慨的道:

    “进达是个廉洁之人啊,那点俸禄要养活一大家子人,恐怕已经没有余力再购买上等纸墨了。”

    “这些天他们父子立下不少功劳,还未做奖赏,就赏赐给他一些财帛吧。”

    长孙无忌恭维道:“大王英明,牛将军必会感念大王恩情,忠于王事的。”

    李世民点点头,突然又补充了一句:

    “嗯,再将我珍藏的硬黄纸给牛师友送一刀过去,让他重新写几副字帖,不能比这两幅差。”

    硬黄纸是隋唐时期最好的书画用纸,因为制作流程复杂繁琐,一年也产不出多少。

    基本都被世家大族包圆了,很少流出。

    当然了,皇家自然是不会缺的。

    李世民堪称大唐第三人,本身又是书法爱好者,家中藏有不少。

    别小看这一刀纸,找到买家了能在长安换一套房产。

    李泰可没心思关注这个,眼巴巴的望着最后一个卷轴。

    眼见父亲一直说别的没有动手的意思,就忍不住催促道:

    “耶耶,快看最后一个字帖上面写的是什么。”

    经过两次惊喜,李世民对第三个卷轴的期待感,已经远不如前两个了。

    倒不是对书法不感兴趣,而是他觉得前两个已经足够经典,第三个最多也就是如此。

    所以他才没有基于打开,而是谈起了别的事情。

    听到儿子催促,他也就顺势拿了起来。

    有些漫不经心的打开,当看到里面的字的一瞬间他整个人都呆住了。

    眼睛直愣愣的看着字帖,像是看到了什么奇迹一般。

    长孙无忌有些惊讶,莫非比前两幅还要好?

    连忙低头看去。

    兰亭集序?可那不是行书吗,这怎么是楷书?

    仔细观摩,下一刻他不受控制的惊呼道:“这……这莫非是王右军真迹?”

    王右君就是王羲之的别称。

    难怪大王会如此震惊,作为王羲之书法的狂热爱好者,看到他的真迹可不就是如此吗。

    李世民深吸口气,有些失望的摇头道:“不,王羲之的书法没这么差。”

    但随即他又用复杂的语气说道:“这是以王氏笔法,化行为楷写就,却又能以假乱真使人几以为乃王右军亲笔。”

    “咝。”长孙无忌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王氏笔法?这怎么可能。”

    他连忙凑近仔细观摩,然后梦呓般说道:“竟真是如此,牛师友尽得王右军之笔法矣。”

    李世民再次摇头道:“不,不是牛师友,是万人往。”

    “此字徒具其形却无神韵,说明写字的人是在强行模仿,本身并未掌握这等笔法。”

    “应当是万人往写过此类字帖,牛师友临摹过,现在为了讨好我特意写下来的。”

    长孙无忌不禁点头:“大王慧眼如炬,当是如此。不过牛师友才八岁,能做到形似已经很不容易了。”

    李世民越想就越觉得不可思议,盛赞道:

    “万人往可谓是尽得王右军之笔法矣,没想到时隔数百年竟有如此奇才诞生。”

    长孙无忌恭维道:“或许王右军泉下知道了圣人对他书法的喜爱,故才时隔数百年传下一名弟子。”

    这话吹捧意味过于明显,李世民没有接茬,而是道:

    “我苦寻兰亭集序真迹多年而不可得,没想到今日竟能看到如此佳作,也足以自慰了。”

    不过随即他又遗憾的道:“只可惜此非原本,牛师友笔力不足,只有其形而无其神,实在让人遗憾。”

    长孙无忌心中一动,道:“那万人往既然能化行为楷写下兰亭集序,真迹会不会就在他手中?”

    李世民眼前一亮,有些激动的道:“着啊,辅机你提醒我了,很可能就是如此。”

    “找到他,一定要找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