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神秘的克木人 » 第二十三章 美中不足

第二十三章 美中不足

    今天真是个好日子,阳光洒在村寨上让整个大地暖暖的,很令人舒服。

    昨天实在太累了,大家躺在屋子里休息了大半天,按照计划,今天大家要把昨天的田野采访记录做整理和总结。

    吃过早饭,大家早早地聚在村长家的院子里,每个人精力都是满满的,活力十足。

    郭老师问大家:“同志们,大家休息好了没?”

    “我还休息得还可以,只是这个手腕还是疼,不过村长给的膏药是真好用,敷了上后好了不少。”

    “那是阿爸,从山上采的伸筋草,我们克木人又叫狮子草,它的植物呈细圆柱形,下有黄白色细根。叶密,螺旋状排列,皱缩弯曲,呈现黄绿色至淡黄棕色,无毛,无臭,味淡。”

    “行呀,诗晗同学,你还是个中草药专家,比专业的医生还专业。”

    “没什么了,就是小时候跟着阿爸去上山采药,阿爸告诉我的。”

    “我还好一点,就是来回走小步,脚后跟有点疼。昨天清点一下胶卷,拍了整整一个卷,没想到用了那么多。咱们录了一个录音和录像带,把整个现场录音全录下了,我回去看了一下,现场效果不错。”

    “老康,东西都带了吧。”

    说罢,康老师把脚下的照相机和录音录像机从脚下拿出来,放在桌子上。

    “咱们现在就开始了。”

    “我先说吧,昨天是咱们本小组成立以来,做的首次田野调查,这个田野调查很成功,其中诗晗同学做得最棒了,没有诗晗同学的帮助,我们不可能做得那么好。大家给诗晗同学鼓掌。”

    “这是我应该做的,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你不要客气了,我们做老师的,经常夸赞自己的学生。嘿嘿。”马老师在一旁说道。

    “昨天田野记录几乎做到了详细,老马我和你互相检查田野记录,我们一起找毛病。”

    “我看不懂你的字,你的字太潇洒了,看你的字很头疼。唉。”

    “用不着那么麻烦,咱们把昨天的现场录音放出来,大家一起边听录音,你们两个就在检查自己的工作记录不就好了嘛。”康老师在一旁说道。

    说完这句话,康老师就打开自己手边的录音机,那个录音带在磁力的作用下,开始缓缓地放大,大家在一旁仔细地听。

    “先暂停一下,昨天讲故事的克木人老人叫什么名字,诗晗同学,你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

    “一个叫鸟水林,一个叫虎三爷”

    “鸟水林老人我的大爷爷,是我们的堂亲。虎三爷,大家没有人能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他在家里排行老三,在家里的辈分大,大家就这样称呼他。”

    “马老师,咱们要在一旁重新记录一下,报道人是谁,采访的时间和时间地点。”

    大家有所不知,在进行人类学和民俗学田野调查的时候,要找到报道人。所谓的报道人,就是熟悉当地文化的人,能够足够的时间和参与意愿,愿意接受大家的采访。

    “继续,老康。直接快进到克木老人的讲故事那段。”

    “康老师按下快进键,直接跳到讲故事的那段。”

    录音机里缓缓地传出来,昨天现场录音,郭老师和马老师,一丝不苟地做着修改。他们两个人的眉头紧锁,一直拿着笔,脸上的汗水一直往下流。

    诗晗同学是很体贴人的,从家里拿出了几条泡好的毛巾,递给哥仨,看到郭老师忙,在一旁悄悄地给人家擦汗。

    郭老师,察觉到了,看了看四周,看了看其他人,拍了拍诗晗同学的手,示意她不要这样做。

    “先停一下,诗晗同学,这一段内容是什么来着,刚才我们听得不是那么清楚。”

    “诗晗同学拿过来看了一下,郭老师示意康老师倒带,诗晗同学想起来了,这个内容是鸟水林爷介绍古时候克木人的村寨的情况。你看郭老师,他这里开始的内容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克木人村寨……”

    “继续,老康。”

    时间过着很快,大家把鸟水林爷爷讲的内容听完了,几乎把昨欠缺的内容都补上了。

    “老康,咱们接着往下听,听虎三爷的内容。”

    “虎三爷的声音比较大,从虎三爷开始,诗晗同学的声音比较大了,我们记得比较详细,这段内容,我们修改的压力会小一点。”

    一边放着录音,两个人继续地修改着,很快,虎三爷的内容听完了,没有什么大的瑕疵,这段田野现场记录十分完美。

    “鸟村长那段还挺听不听了,郭老师?”康老师在一旁说道

    “还是要听的,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康老师继续按下开始键,录音机传来鸟村长沧桑的声音。只听得鸟村长说道:坤壮对着河神发誓,我坤壮要带领大家........”

    时间过得很快,两个小时过后,昨天的现场录音听完了。按照田野流程,大家要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两位克木老人讲故事的能力真棒,他们讲起来竟然没有中断过,一气呵成。”

    “是呀,而且那语调的抑扬顿挫的把握十分精准,需要高调的地方就把声音放大拉长,需要低调的地方就把语速放缓,用严肃的口吻说。”

    “他们的情绪把握得十分出色,在夸赞克木人古村寨的时间,他用最自豪的口气说着,好像他自己去过一样。当他说坤壮是懒惰的尼的,不照顾自己家的时候,他用的口气颇带诙谐,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那是他们自己民族的故事,谁不爱自己的民族呀,这个族群就是他的家呀。”

    “鸟村长讲得不错,讲到坤壮率领大军攻击敌人的时候,绘声绘色地讲起来,还带了些动作,像演戏一样,给人眼前一亮。我在一旁的时候,忘了我在听故事还是在做记录。”

    “这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YN省很多民族都差不多,他们只能靠口耳相传方式记录自己的神话传说。咱们听的故事情节,有些是不全的,流传的时间太长了,经过好几代人的加工和整理,我们无法看到故事最初的样子了。”

    “那最初的样子是什么呢?”诗晗同学在一旁不解地问道

    “根据前辈的研究来看,很多故事最早的雏形就是一百个文字的故事,故事情节十分简单,没有那么夸张,没有那么复杂。后人根据形势需要,不断地改造和更新。”

    “那我们为什么没有形成文字呢?”诗晗同学又是不解地问道。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吧,康老师说道。”

    “很简单,你们克木人的生产力水平很低,你们克木人一直以来是刀耕火种的日子,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也没有相对复杂的工作去做,就没有必要去记录信息。文字的产生伴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伴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地进步,为了应对更复杂的生活和工作,人们不得不创造一个符号去记录信息。你们克木人一直处于原始社会,千百万年来,一直都是这样,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的帮助下,你们直接迈向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直接跨了好几个层级。汉字是目前最好、最容易地记录信息的方式,像你们这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大部分直接用汉字记录信息。懂了吧,诗晗同学。”

    “原来是这样,谢谢康老师。可是,我们克木人也会使用傣族的文字,这很多人说克木语,写傣文,这又是这么回事呢?”

    “克木人长期与傣族生活,受傣族人人影响很大。傣族的人生产力水平较高,产生了自己的文字。你们使用傣族的文字,那也是自然。傣族的语言发音与克木语很像,文字自然而然的也容易学。所以克木人用傣族文字那是正常的。”

    “我们看一看昨天的现场照片吧,看看哪些需要删除的,诗晗,你先来。”

    “我第一次见到相机,不会用,郭老师,你教教我吧。”

    “打开右上角的开关,画面出来了,然后就按这个右键不断地翻阅,要是错过了就按左键,想删除文件,做好记录,洗相片的时候,剪下胶卷就好了。”

    “我学会了,我看一看。”

    诗晗同学在一旁不断地翻阅,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她一个个图像看,觉得很满意。

    “我没有意见,觉得都很好。”

    “马老师,这个工作你来吧,你比较擅长。”郭老师说道。

    “我相信老康,他的捕捉能力很好,他可是咱们学院首席摄像师呀。”

    “咱们以后再拍照片,多一点现场整体照片,下次要给报道人一些特写,多拍一拍咱们工作的样子,也好给自己交代。”

    “我知道了,下次多拍些。”

    “不要舍不得胶卷,昨天我家里给寄钱来了,钱不够,买胶卷的钱从我这里出,多花些钱的事。”

    “我想家了,我想给家里打电话,或者写信。”马老师说道。

    “我也想家了。”康老师附和道。

    “我手里有邮票和信封,写完信,塞到村委会的信筒里寄出就行”

    “村寨里的小卖部可以打长途电话,话费也不贵。”诗晗同学附和道。

    “那太好了,我们一会就去给家里打电话。”

    “美中不足的是,这么精彩的故事,我们还想接着记录,还有我们一直想听一听克木人的姓氏故事,研究一下克木人的图腾和族群的亲属关系。”

    “你们还想我们的故事,我给你们安排,至于说听各姓氏的故事,我来帮你们,你们需要的时候,提前告诉我,我来安排。对了村委会有村寨最详细的资料,你们想研究我们克木人的亲属关系,那里有你们需要的资料。”

    “这个好呀,交给诗晗同学了,我来安排个时间,专门去村委会整理资料,开展克木人的族群和亲属关系研究。”

    “那又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想想都头疼。”

    “也不算累,就是麻烦。”

    “今天的任务完成了,我们接下来干什么?”

    “昨天晚上吃饭,我听村长说,村寨要开始春耕和春季生产活动了,每一次春耕都有仪式,我们脱下长衫,跟着克木人一起劳作。”郭老师信心满满地说道。

    “那一天下来,我又要多吃好些饭了”。康老师说道

    哈哈哈哈,大家都笑了,笑得是那么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