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风枝叶第一部 » 第十九章

第十九章

    北周武帝宇文邕于公元577年攻破北齐,统一北方后,南北对峙的天平已明显向北倾斜,可惜他却英年早逝于578年去世,年仅36岁。继位的北周宣帝宇文赟奢侈浮华,沉湎酒色,政治腐败,更是在继位一年之后自称“天元皇帝“传位于不满六周岁的太子宇文衍(后改名阐),史称周静帝,还同时拥有五位皇后,其中天元皇后就是杨坚的长女--杨丽华。外戚杨坚乘机将北周重臣外遣,朝政逐渐由他掌握。

    大象二年(580年)6月8日,北周宣帝死后,杨坚联合刘昉、郑译矫诏以外戚身份辅政。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是为隋文帝,国号隋,定都大兴城(今西安),北周覆亡。

    春季,正月,壬午(初一),陈朝任命晋安王陈伯恭为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袁宪为尚书右仆射。袁宪是袁枢的弟弟。

    二月,甲寅(初四),隋王杨坚始接受相国、统辖百官的职务和九锡礼仪,并建立隋国台省、设置官吏。丙辰(初六),北周静帝诏令进封隋王妃独孤氏为王后,隋王世子杨勇为太子。

    小内史崔仲方劝说隋文帝废除北周建立的六官制度,而恢复汉、魏旧制,隋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隋朝设置了太师、太傅、太保三师和太尉、司徒、司空三公,以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五省,御史、都水二台,太常等十一寺,左、右卫等十二府,以分别执掌和统领各类职事政务。又设置了上柱国至都督十一等勋爵,用来酬劳勤苦和立功的将帅;设置了特进至朝散大夫七等散官,用来加封有德行和声望的文武大臣。还将门下高官官侍中改称纳言。任命原相国府司马高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相国府司录京兆人虞庆则为内史监兼吏部尚书,相国府内郎李德林为内史令。

    乙丑(十五日),隋文帝诏令追尊皇考杨忠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皇妣吕氏为元明皇后。丙寅(十六日),又诏令修建祖庙社庙。同时,册立原隋王后独孤氏为皇后,王太子杨勇为皇太子。丁卯(十七日),任命太尉赵为尚书右仆射。己巳(十九日),封北周静帝为介公,原北周宗室诸王一律降爵改封为公。

    起初,刘、郑译假传北周天元皇帝诏命引用隋文帝辅政,天元杨皇后虽昆然没有参预谋划,却因为静帝年幼,恐怕政权落入别族手中,所以听说杨坚辅政非常高兴。后来杨皇后察觉到她父亲怀有异图,密谋篡权,心中愤愤不平,往往从言语态度上表现出来;及至北周静帝禅位于隋文帝,她异常愤怒和悲伤。隋文帝也感到非常对不起女儿,于是改封她为乐平公主。过了一段时间,隋文帝想作主将女儿改嫁,乐平公主人驻誓死不从,隋文帝只好作罢。

    隋文帝和原北周载师下大夫北平人荣建绪有交情,在他将要接受禅让时,荣建绪被朝廷任命为息州刺史。在即将赴任时,隋文帝对荣建绪说:“请暂且耽搁一下,当共享富贵荣华。“荣建绪严肃地回答说:“明公的这些话,不是我想听到的。“隋文帝即位后,荣建绪入朝,文帝对他说:“你感到后悔吗?“荣建绪叩头回答道:“我虽然没有处在晋、宋禅让之际东晋秘书监徐广的位置,但和曹魏代汉后的东汉太尉杨彪情状相似。“隋文帝听了发怒说:“朕虽然不明白书上的典故,但也知道你此言不恭敬!“

    原北周上柱国窦毅的女儿得知隋文帝接受了禅让后,气愤得扑倒在殿阶下,捶胸叹息说:“恨我不是个男子,以拯救舅家宇文氏于患难之中!“窦毅和夫人襄阳公主急忙捂住她的嘴说:“你不要乱说,那样会招致灭族之祸的!“窦毅由此对女儿感到惊奇。窦毅女儿长大后,嫁给唐公李渊。李渊是李的儿子。

    内史监虞庆则劝说隋文帝斩尽杀绝北周帝室宇文氏,尚书左仆射高、邗公杨惠也违心赞成,只有内史令李德林苦苦争辩,认为不能那样做,隋文帝变了脸色说道:“你只是一介书生,不值得和你讨论此事!“于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孙子谯公宇文乾晖、冀公宇文绚,孝闵帝宇文觉的儿子纪公宇文,明帝宇文毓的儿子公宇文贞、宋公宇文实,武帝宇文邕的儿子汉公宇文赞、秦公宇文贽、曹公宇文允、道公宇文充、蔡公宇文兑、荆公宇文元,宣帝宇文的儿子莱公宇文衍、郢公宇文术,全部被处死。因为这件事,李德林的官品职位再没有升迁过。

    隋文帝封皇弟邵公杨慧为滕王、安公杨爽为卫王,封皇子雁门公杨广为晋王、杨俊为秦王、杨秀为越王、杨谅为汉王。

    美阳公苏威是苏绰的儿子,少年时即享有美名,北周晋公守文护硬碍把女儿嫁给他。后来苏威见宇文护专制朝廷,恐怕他一旦失势将会牵连自己,于是就隐居于山寺中,以读书为娱。北周高祖听说他有贤能,就任命他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不久又任命他为稍伯下大夫,可是苏威都称病不接受任命;北周宣帝时又任命他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隋文帝担任丞相后,高推荐苏威,文帝就加以召见并与他交谈,非常赏识他。苏威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得悉隋将受禅代周,于是就逃归故里。高请求追回苏威,隋文帝回答说:“他这样做是不想参预我的事,暂且别管他。“及至接受禅位后,文帝就征召并任命苏威担任太子少保,追封他的父亲苏绰为邳公,让苏威承袭爵位。

    丁丑(二十七日),隋朝任命晋王杨广为并州总管。三月,戊子(疑误),又任命上开府仪同三司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镇守广陵;任命和州刺史河南人韩擒虎为庐州总管,镇守庐江。当时隋文帝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向高访求将帅,高向他推荐了贺若弼和韩擒虎,因此隋承文帝派遣他们二人驻守在南面边境,让他们暗中加以筹划。

    治书侍御史安定人梁毗认为苏威一身兼领五项职务,安于繁碎,眷恋于烦杂,没有举荐贤才接替自己的念头,于是就上表弹劾他,隋文帝说:“苏威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地勤奋工作,而且志向远大,抱负不凡,你为何突然提出要他让贤?“并因此对百官朝臣说:“苏威如果没有遇到我,就无法施展他的抱负;我如果没有苏威,又如何能够推行安邦定国之道呢?清河公杨佳之虽然辩才无昆双,至于博古通今,辅助我宣扬教化,就远不能和苏威相比。苏威如果遭逢乱世,肯定会像西汉初年的南山四皓那样隐居避世,岂能轻易使他屈服出仕!“苏威曾经对隋文帝说:“我的父亲经常告诫我说:“只要熟读《孝经》一书,就足以安身立命,治理国家,那里用得着读很多的书!“隋文帝深表同意。

    尚书左仆射高想避开权势,上表请求辞职,让位于苏威。隋文帝想成全他让贤的美名,允许解除他仆射职务。数日后,隋文帝又说:“苏威在前朝北周隐居不仕,高能够推举他这样的贤才。我听说举荐贤才的人应该得到最高的奖赏,怎么能让他去官离职呢?“于是命令恢复高的职务。高和苏威同心协力,朝中政事无论大小,文帝都先和他们商议,然后才公布实行。所以隋文帝称帝数年来,天下升平,国泰民安。

    太子左庶子卢贲因为高、苏威执掌朝政,心中愤愤不平。当时柱国刘也受到隋文帝的猜忌和疏远,于是卢贲就暗中鼓动刘以及上柱国元谐、李询、华州刺史张宾等人密谋废黜高、苏威,由他们五人共同辅政。同时,卢贲又因为晋王杨广正受到隋文帝的宠爱,因此私下对太子杨勇说:“我本想常来看望殿下,但恐怕被后皇上知道了必定会遭到谴责,愿您明察我的一片诚心。“后来他们的密谋败露,隋文帝下令彻底追查,于是刘等三人把罪责全推到张宾和卢贲头上。公卿大臣上奏说张、卢二人应当处死,隋文帝因为这两人都是他的旧交,不忍心将他们处死,而是将他们除官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