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风枝叶第一部 » 第三十章

第三十章

    陈后主曾经若无其事地对侍卫近臣说:“帝王的气数在此地。自立国以来,齐军曾经三次大举进犯,周军也曾经两次大兵压境,但是无不遭到惨重失败。现在隋军来犯又能把我怎么样!“都官尚书孔范附和说:“长江是一道天堑,古人认为就是为了隔绝南方和北方。现在敌军难道能飞渡不成!这都是边镇将帅想建立功勋,所以谎报边事紧急。我常常觉得自己官职低下,如果敌军能越过长江,我一定会建功立业,荣升太尉了。“有人谎报说隋军马匹多死,孔范又口出大言说:“这些军马都是我国的马,怎么会死亡呢?“陈后主听后大笑,认为孔范说的很对,所以根本不加以防备,每天奏乐观舞,纵酒宴饮,赋诗取乐不止。

    这一年,吐谷浑裨王拓跋木弥请求率领所属部落一千余家降附隋朝。隋文帝说:“普天之下,都是朕的臣民,腾抚育苍生黎民,用的是仁孝之心。吐谷浑可汗夸吕昏愦狂暴,为政苛刻,以至连他的妻儿都心怀恐惧,都想归附中原,以拯求自己免遭屠戮。但背叛丈夫和父亲,有违忠孝,不能接纳。又因为他们的本意只是逃避死亡,如果加以拒绝,则又显得我大隋朝不仁不义。如果再有音信来,只应该加以慰勉安抚,听任他们自己率领所属部落前来归附,不要出兵接应。如果他的妹夫和外甥想来归附,也听任自然,不要进行劝诱。“

    归附隋朝的吐谷浑河南王移兹裒去世,隋文帝诏令他的弟弟树归承袭王位,统领归附的吐谷浑部落。

    公元589年隋朝开皇九年,三月份杨坚下旨杨佳之封为宰相。

    公元589年为农历己酉年,属鸡年,为隋开皇九年。分裂已久的南北朝结束了它长达169年的历史。华夏再次统一。

    开皇九年正月初一(589年1月22日),大雾迷漫长江下游。陈后主上朝见群臣,在朝堂昏睡至午。当天,隋吴州总管贺若弼自广陵(今江苏扬州)渡江。贺若弼有充分准备,先前用假象迷惑敌人,对岸陈军不设备,隋军渡过长江时,陈军竟未察觉。同日,隋庐州总管韩擒虎也率五百人自横江(今AH和县境内)夜渡,长江对岸陈重镇采石防备松弛,守军皆醉,韩擒虎竟以五百人攻克采石镇。晋王杨广帅大军屯于六合(今属江苏)。

    正月初二(1月23日),陈采石陷没消息传来,后主翌日召公卿议对策。初四日(1月25日),后主下诏宣布内外戒严,以骠骑将军萧摩诃、护军将军樊毅、中领军鲁广达并为都督。司空司马消难,湘州刺史施文庆为大监军,遣南豫州刺史樊猛帅舟师出白下(今江苏江宁),散骑常侍皋文奏将兵镇南豫州(今AH当涂)。并重立赏格,僧、尼、道士也尽令赴兵役。

    正月初六(1月27日),隋将贺若弼攻拔京口(今江苏镇江),控制建康(今江苏南京)长江下游门户,俘陈南徐州刺史黄恪。七日,隋将韩擒虎攻克姑孰(今AH当涂),扼建康上游咽喉。隋军两路进逼建康,沿江陈军纷纷溃散投降。贺若弼声明军纪,所俘陈军皆给粮遣归,并付以敕书,令分道宣谕。同日,贺若弼进据钟山(今NJ市内)。晋王杨广遣总管杜彦渡江与韩擒虎军会合,步骑二万屯于新林(今NJ市西南)。隋蕲州总管王世积以舟师出九江(今属江西),破陈将纪瑱。晋王杨广向隋文帝报捷,文帝大宴群臣以示庆贺。时建康尚有兵十万,诸将屡请迎战,陈后主皆不许,唯日夜啼泣,朝政皆委佞幸施文庆。施文庆恐诸将出战立功,于己不利,竭力阻止。于是隋军对建康合围之势大体完成。

    隋军进围建康(今江苏南京),陈将萧摩诃多次请战,陈后主皆不从。待隋军合围之势已成,大将任忠建策坚守,后主忽又令萧摩诃等率军出城决战。开皇九年正月二十日(589年2月10日),陈军出城,南北长二十里,首尾进退不相知。隋将贺若弼率甲士八千迎战于蒋山(即钟山),麾下战死数百,弼放烟幕,引兵击陈佞臣孔范军,孔范逃走,陈军立即转相溃乱,死者五千,大将萧摩诃被隋军俘虏。

    开皇九年正月二十日(589年2月10日),陈军大败于蒋山之时,隋将韩擒虎也自新林(今NJ市西南)进军,陈将任忠迎投,引隋军直入建康(今江苏南京)朱雀门,台城内文武百官皆遁,唯宰相袁宪、江总侍陈后主。后主哀叹江东衣冠道尽,惶恐躲避,袁宪请后主御正殿依梁武帝见侯景故事,后主不从,藏于井中。隋军攻入宫苑,窥井大呼无应,欲下石,方听应声,以绳引上,后主才与张贵妃、孔贵嫔一同爬出井来。沈皇后与皇太子陈深安坐如常。陈宗室诸王百余人皆降。贺若弼乘胜至乐游苑,擒陈将鲁广达,夜烧北掖门入台城,召陈后主训斥,并以兵守卫。高颎入建康,见陈后主床下京口前线告急密奏尚未启封。晋王杨广遣使索要贵妃张丽华,高颎斩贵妃于青溪,遭杨广怨恨。二十二日(2月12日),杨广率军入建康(今江苏南京),斩陈恩幸之臣施文庆、沈客卿、阳慧朗等人以谢三吴。高颎收陈图籍,封府库,资财一无所取,致天下皆称杨广为贤。杨广以贺若弼抢功违反军事调度,收捕于狱,文帝杨坚释其罪,赐物万段,下诏称颂贺若弼、韩擒虎子陈之功。前南梁将领王僧辩之子王颁夜掘陈高祖陈霸先墓,焚尸报杀父之仇,事后自缚归罪于杨广。后由隋文帝下令赦免。分五户守陈帝陵。

    开皇九年(589年)农历二月,隋将杨素的大军出三峡东下荆门(今屑湖北),遣别将庞晖入湖南略地。南至湘州(今湖南长沙),陈湘州刺史岳阳王陈叔慎诈降,执斩庞晖。于是招合士众,有兵五千,衡阳太守樊通、武州(今湖南常德)刺史邬居业皆举兵助战。隋任薛胄为湘州刺史,与行军总管刘仁恩进击湘州,陈叔慎遣将陈正理、樊通迎战,兵败。薛胄乘胜入湘州城,擒陈叔慎。又大破邬居业,将其擒获,一并送交秦王杨俊,斩于汉口。

    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二月隋灭陈,而岭南地方尚未归附。岭南数郡共推高凉郡(今广东阳江)太夫人洗氏为主,号圣母,保境安民。隋文帝诏柱国韦洸等安抚岭外。陈豫章太守徐璒据南康(今属江西),韦洸等无法入岭南。晋王杨文广令陈叔宝遣洗夫人书,谕以国亡,使之归隋。洗夫人接书集酋领数千人尽日痛哭,遣其孙冯魂帅众迎韦洸,韦洸击斩徐璒,入至广州,说谕岭南诸州,于是岭南全归于隋。表冯魂为仪同三司,册洗夫人为宋康郡夫人。陈衡州(今湖南衡阳)司马任环劝都督王勇兴兵据岭南,寻陈皇室子弟立以为帝,王勇不能用,以所部降隋,任环弃官逃窜。于是岭南悉平。

    隋大军灭陈,统帅晋王杨广班师,留王韶镇石头城(今江苏南京)。开皇九年三月初六(589年3月26日),陈叔宝及其王公百司随杨广上路往长安,延绵五百里。四月十八日(5月7日),隋文帝至骊山(今陕西临潼),亲劳凯旋之师。大军凯旋入长安,献俘于太庙,陈叔宝及陈朝诸王侯将相以及所携天文图籍等在隋铁骑围护下跟随着晋王杨广和秦王杨俊之后,次第入城。隋文帝坐广阳门观看,拜杨广为太尉,引陈叔宝及陈太子、诸王二十八人,以及司空司马消难以下官员二百余人于前,宣诏慰问,又训斥陈君臣无道,以致亡国。陈叔宝及其群臣愧惧伏地。司马消难旧与杨坚父杨忠结为兄弟,文帝免其罪。故陈境内民给复(即不纳赋税)十年,其余州郡免当年租赋。又流陈佞幸都官尚书孔范、散骑常侍王瑳、王仪、御史中丞沈瓘于边裔,以谢吴、越之人。文帝待陈叔宝甚厚,叔宝竟求得一官号,成天醉酒。陈皇室子弟分置边州。授陈将相袁宪、江总、萧摩诃、任忠、周罗睺官爵,并赞扬宪袁忠君志操。对隋南征诸将,也各有奖赏。进杨素爵为越国公,进贺若弼爵宋国公,并赐陈叔宝妹为妾。贺若弼与韩擒虎争功于文帝前,隋文帝称二将俱为上勋,进韩擒虎位上柱国。加高颎上柱国,进爵齐国公。高颎让功于贺若弼,文帝称善。赐诸将财物三百余万段。贺若弼因功位望隆重,兄弟并封郡公,婢妾曳罗绮者数百,时人极称荣显。

    开皇九年一月二十一日(589年2月11日),隋军攻陷陈建康(今江苏南京)台城后,裴矩、高颎受敕收陈内府书画,得八百余卷。于洛阳观文殿建二台,东台称妙楷台,藏书法作品;西台称宝迹台,藏绘画作品。又刻王羲之《兰亭序》于石,法帖自此始。

    开皇九年(589年),画家董伯仁由陈入隋。董伯仁,汝南(今属河南)人,生于西魏,历经北周、陈,陈亡入隋。多才艺,乡里称为“智海”。官至光禄大夫殿内将军。工画佛像、人物、楼台、车马,动笔肖似,笔外有情。与北齐展子虔并称“董展”。先后在汝州白雀寺、固州海觉寺、江陵终圣寺、洛阳光发寺等处作壁画。唐代张彦远评董、展之画云:“董有展之车马,展无董之台阁”。画迹有隋朝官本《周明帝畋游图》、《弥勒变相图》、《隋文帝上厩马图》,《农家田舍图》等五卷,著录于《贞观公私画史》。《道经变相图》载《宣和画谱》。

    开皇九年(589年),书法家智永因陈亡而入隋。智永,南朝书法家。僧人。名法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住永欣寺,人称永禅师。东晋王羲之七世孙。工正草书,传家法,闭户书写《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诸寺。其书法对隋唐影响很大。北宋苏轼评其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米芾《海岳名言》称其书“秀润圆劲,八面俱备”。日本日下部鸣鹤所藏《正草千字文》墨迹传为智永所书。另有石刻本(世称关中本),在西安碑林。

    隋开皇初,沛国公郑译请修正雅乐,文帝诏太常卿牛弘、国子祭酒辛彦之、博士何妥等议,积年不决。龟兹人苏祗婆善琵琶,北周时随阿史那皇后入居。郑译学得其法,推演为十二均、八十四调,以校对太乐所奏音乐,例皆不协。郑译又与苏夔依古乐十二律定音律,于宫商等七音之外更立一声,谓应声,作书宣示朝廷。时人多认为音律久无通者,非郑、苏二人一朝可定。何妥等自耻宿儒反不及郑译等,故立非议。乐工万宝常妙通音律,造作乐器,但遭当权者排斥。致隋朝乐律混乱经年。开皇九年(589年),隋朝平定南陈,获南朝乐器及乐工,隋文帝命于宫廷演奏,叹称为华夏正声。于是诏太常置清商署掌其事。牛弘又奏请依南朝音律修定雅乐,悉罢北方杂调。十二月,文帝诏牛弘与许善心、姚察、虞世基参定雅乐。

    开皇九年(589年),陈吏部尚书姚察因陈亡而入隋,文帝杨坚授为秘书丞,令撰梁、陈二代历史。姚察,字伯审,吴兴(今属浙江)人。自幼好学,勤苦厉精,以夜继日。年十三以博学入侍梁东宫,侯景乱梁时归乡里,采野菜充饥,而笃学不废。陈朝立,因好友杜之伟推荐而任著作郎,修撰国史。太建初(五六九)补宣明殿学士,任散骑常侍、通使于周,与长安学子交游,著《西聘道里记》。回陈后与宰相徐陵修定乐舞。后主时任中书侍郎,又授秘书监,迁吏部尚书。察位居显要,为官清廉,为人至孝,在陈名声卓著。入隋后杨坚曾对朝臣说:“久闻姚察学行无比,我平陈唯得此一人”。开皇十三年(五九三)封北绛郡公。大业二年(六零六)卒,年七十四。所著<汉书训纂>三十卷,《说林》十卷,有<文集>二十卷,并行于世。奉敕所撰梁、陈史虽未毕功,其子姚思廉继而撰成,是为现今二十四史中的二种。二史多为姚察所撰,其中序、论及纪、传有未撰者,临终皆以体例告诫姚思廉,由思廉继成父业。

    开皇八年(588年)三月,隋文帝下诏伐陈。十月,隋文帝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率大军51万,兵分8路,从巴蜀到东海之滨数千里的战线上,向陈发起进攻。诸军皆受晋王杨广节度。高熲为晋王元帅长史,主持军中事务。十二月,杨素率舟师出三峡,顺江而下,数败陈军。直至汉口(今属湖北武汉)。其他部队也都兵临长江。开皇九年正月初一(589年1月22日),贺若弼自广陵(今江苏扬州)引兵渡江,正月十二日(公历2月2日),贺若弼大败陈军,俘陈将萧摩诃,韩擒虎自朱雀门进入建康(江苏南京),进至台城。陈后主与张贵妃、孔贵妃逃入枯井中,被隋军俘获,不久,陈的统治区域全部归入隋朝,得州30、郡100、县400。晋王杨广率诸军回到长安。入隋,时年三十二岁。公元589年,虞世南入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