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新水浒之心 » 第六十九章:真正的第一桶金(中)

第六十九章:真正的第一桶金(中)

    实话说,王定六的这几道菜,在如今的北宋其实已经开始流传,只不过是在广东,以如今的信息条件和各家饭店敝帚自珍的环境,是不可能来找他要版权的,更何况后世的菜谱与如今这些菜,从配料上也天差地远。所以才让他有信心利用这地域差、时间差,赚取他在这水浒世界里,真正的第一桶金!截江鬼张旺那点钱,对他而言只不过是块垫脚石。于是王定六好整以暇的回道。

    王定六:“此菜谱其中许多调料为我家独家秘传,曾经失传,甚为难制,近日方才制作成功,又需猪肉为食材,还未来得及在自家酒店施展,因事急矣,不得不贱卖,倒让各位耻笑了。”

    房掌柜与几人又相互看了看,还是不大相信,摆摆手问道。

    房掌柜:“那也无妨,但不知道小官人打算将这三道菜谱,作价几何?…”

    王定六咬咬牙。

    Os: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一锤子买卖吧!

    王定六:“其实小可有家传菜谱共十二道,打算作价五千贯!”

    房掌柜一惊,账房王先生则大笑摇头。

    王先生:“哈哈哈!你这小郎莫非失心疯了不成?甚的菜谱能卖到这许多银钱,倒不如去抢?!”

    菜博士大李也苦口劝慰:“小官人要的高了,如小官人能将其中的调料秘法一同献出,这十二道菜谱倒也勉强能值得五七百贯,须知酒楼店家这行,每出新品菜谱,也不过几十上百贯银钱而已。”

    王定六:“我家这调料秘法与当今许多做法不同,不仅能用在这十二道菜,更可推广,如不是急用银钱,仅这调料之法也值数千贯,此乃百世安身立命之道,更有十二道菜多用猪肉做法,传自小苏学士所创,开创当今先河,大师傅如得了这菜谱,当能举一反三,又岂止能做出十二道菜?五千贯还算少了。”

    大李听到小苏学士苏东坡,有些迟疑了,他也没把握断言对方是在胡说,苏东坡又已过世,他也没法求证,只好看向房掌柜等人,几人一时都有点半信半疑的茫然。

    王定六冲欧鹏等人一使眼色,好像颇不耐烦的站起身来一抱拳。

    王定六:“小可非泼皮无赖,此番菜谱和秘法就在某家身上,若太白酒楼无意购买,小可去别家试试便是,金凤楼想必已经等候多时,告辞了!”

    说完转身欲走。账房王先生突然大喝一声。

    王先生:“站住!你等直来我家门前无理取闹半日,如今就想平白便走,哪里有这等便宜之事?!”

    随着他的呼喊,门外此时闻声围上来十数个青壮伙计,一个个咬牙切齿,眼神不忿。王定六一转身,怒目圆睁大吼道。

    王定六:“你等且待如何?难不成是要明抢?!”

    仿佛是得了暗号,背后欧鹏听了这句,咔嚓一脚踹碎那张雕花木椅,大叫道。

    欧鹏:“洒家拆了这家酒楼!小官人先走一步!”

    还未等众伙计小厮上前,马麟过来只一把,将三五个呆愣的伙计推成一地滚地葫芦,杨林抄起一张椅子作势就要打砸发作,唬的众人脸色发白。

    此时那一直未说话的管事杜岩先生大喝一声,起身拦住了马麟,转瞬间两人对了三五招,拳脚声呼呼作响,一时间竟不落下风。杨林、欧鹏见状大惊,正待要一起上前并了他,却见杜岩张开双臂大喊。

    杜岩:“各位好汉且住手!万事好商量,伙计们先退下,且听房掌柜发话不迟…”

    随着杜岩的大喊,几个好汉顺势住了手,其实王定六一行本就是作态,事先都料到了会有此事,一步一步都事先商量好了。马麟之前特别还提醒他,这太白酒楼背后有江宁府通判和兵马都监撑腰,甚至据说还有东京汴梁的关系,虽说不到万不得已,掌柜的不会轻易借助官府的力量,可要是闹大了却也不好收场。

    不过即便说是那么说,事到临头几位好汉到底年轻气盛,哪里还忍得住,眼看就要动真格的,尤其杜岩的出现是个变数,幸亏他又及时制止了场面失控。此刻在场之人,唯有那位杜先生面不改色,端的是条好汉,从容抱拳施礼。

    杜岩:“几位好汉请坐,在下杜岩,现为太白酒楼管事,还不知几位尊姓大名?”

    四人看了王定六一眼,各自报了姓名,杜岩对马麟诧异非常。

    杜岩:“好汉莫不是崔将仕跟前行走的那位铁笛仙?”

    马麟:“正是某家,有辱尊听了。”

    杜岩捻须微笑:“我道有些眼熟,薛琳儿那丫头,一直在打听好汉的下落,却怎好辜负了佳人的一番美意。”

    马麟勃然变色:“杜管事此言何意?!莫不是折辱在下贪恋女色?某与琳儿姑娘清清白白,既无婚约又无私请,某既穷困,却也有自知之明,不敢虚耗佳人的年华,这才搬离原处,还请杜管事转告琳儿,她的情义,某…某来世再报!”

    马麟说完后,咬着牙脸色涨红,低头不语。王定六之前听了马琳和欧鹏讲的一些关于太白酒楼琳儿姑娘的话,没听明白,可也不好当面细问,如今看来,这里面显然还有不少故事。

    这时只见房掌柜和账房王先生在一旁交头接耳,王定六离的很近,隐隐约约听见几句,不由竖起了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