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仙缘侠录 » 第四章 还真观

第四章 还真观

    卫杰的世界观已经崩碎成渣,亲身感受到毁天灭地的超自然力量,还有传说中的冯虚御风之术,觉得世界都变得不真实。难道神话存在,自己已经被绞入一个看不见的轮盘里,回溯了时间回到了神话时代。又或者是平行空间理论是正确的,自己被传送到了更高维的平行宇宙中。无论是从唯心的角度,还是唯物的角度,卫杰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已经离开了之前的时空,无法再回去,心中不由一悲。

    回过神来,自己正站在一个庭院中,月光柔和的洒在青石砖上,凹凸不平的石砖把月光打碎一地,一颗古松立在院角,亭亭如华盖。环顾四周,像是一个道观,两侧是偏殿,中间是主殿,主殿和偏殿的门大开或半开着,木门和窗户上挂着残破的布片,主殿和偏殿都是一片漆黑,像是一处无人问津的荒野道观。

    卫杰摸出打火机,点亮拿在手里,小心翼翼向主殿靠近,打火机的火光照亮了大殿,大殿门口写着灵宝殿三个字,里面是一面通顶的隔挡,把大殿分成前后两个区域。供桌靠着格挡,上面的排位七零八落的倒在桌上和地上,混着一些散落的香蜡,供桌上还有一个黄铜香炉。

    卫杰从里面捡了半截最长的蜡烛点燃,蜡烛的火光更加明亮,来到后殿,也是一片狼藉,烛光照亮了后殿,居中供奉着一尊泥人塑像,塑像手里的插着半截木棍,左边墙壁上绘制着符文,右边墙壁上绘制着壁画,里面有一群站在云端的仙人,下面是万里山河,山里画着一些精怪,平原上画着耕种的农民,旁边是一些村落,远处还有一些城郭。

    卫杰又探查了两个偏殿,两个偏殿都放着一些供奉之物,其中一个偏殿里还有一个一人多高的青铜丹炉。炉盖已经碎裂,里面空空如也。

    道观的大门一推就开,山风迎面吹来,黑夜里隐约有一条小道弯弯曲曲,在黑夜中忽隐忽现,通向山下。道观大门口立着两只石麒麟,张牙舞爪。道观门口的两根柱子上刻着一副对联。

    太清殿前求仙道,方知今日返归真

    道观的门头上刻着——还真观,三个字。字迹俊逸又洒脱,仿佛直上九天击穿流云揽明月,收放有度,展而不夸,无不中节。看的卫杰一阵心折,洒脱的意境恍惚间冲开了卫杰的心神,之前恐惧和悲伤带来的低落情绪一扫而光。归真,生命的本质就是一场修行,现在只是回归到一个新的起点,告别另一个时空的过往,开始新的人生。

    山顶的夜晚有些凉意,打了一个喷嚏,卫杰转身回到大殿,拿起蜡烛去往偏殿,找到了一些脏旧的道袍,选了一件灰色的套在身上,又找来一些蒲团,在主殿的供桌下,搭了一个临时的床,躺了下来。经历情绪的大起大落,再加上心境的崩碎又重建,卫杰刚一躺下就沉沉的睡去。

    入夜越深,月色愈浓,更显凉意,一个蓝色光团,慢慢从卫杰的嘴里飘出,来到中庭,悬在空中,吸收着月光,随着月光的注入,蓝色渐渐淡了下来,显出外形,是一柄通体碧蓝色的小剑,在空中翻转飞舞,过了半个时辰,碧玉小剑渐渐停止吸收月光,接着直射向卫杰,化成一颗圆珠飞入卫杰嘴里。

    睡了整整一夜,被腹中的饥饿感唤了起来,清晨的日光射入大殿,照到供桌下的卫杰,暖洋洋的,卫杰深了个懒腰,钻出供桌。白天的还真观显得更加破旧,大殿顶上是青黑色的砖瓦,石阶缝隙,长满杂草,墙壁上有些部分的红色漆色脱落,漏出灰白色,斑驳陆离。庭院里还有一口井,上面布满了青苔,昨天夜里没有注意到。

    虽然道观破旧,但是久在城市樊笼中的卫杰,觉得此时就像身处在世外,神清气爽,心中开阔,情绪一下好了起来,山里空气清新,碧空晴朗。卫杰走出道观。

    还真观坐落在一处山上,山势陡峭型如一牛角,道观刚好就位于牛角尖,周围高低起伏着数座青峰,正值春色正浓,山花烂漫,山风吹过,延绵起伏,春树流苏。山中鸟鸣声,清幽婉转,空谷回响。道观周围是一片空地,再往外是一片树林,还有一片灌木。

    卫杰沿着山路走了一阵子,突然闻到空气中一阵一阵的果香味,连忙快步朝着发出果香的方向走去,走近一看,灌木里长着一堆藤蔓,上面挂满了瓜果,青色的表皮布满深青色的竖向条纹。地上掉落了一些,熟透了,裂开了口子,露出里面饱满的白色瓜瓤,和黄色的瓜子。香气就是那些从裂开的瓜果中飘散开来,吸引了蜜蜂和小飞虫。对于又渴又饥的卫杰,真是雪中送碳,摘了一个小臂大小的瓜,用手锤开,抓起一瓣就往嘴里塞,瓜瓤水分充足,甘甜可口,落入腹中,清凉舒爽,一气吃完,又摘了几个,用道袍的下摆兜上,原路返回了道观。

    搜索完两个偏殿和正殿已经正午时分,日头正盛,卫杰出了一身细汗,抱着一摞整理出来的书,坐在松树下,翻阅起来。《洞玄经》,《冲虚经》,《南华经》,《太上感应篇》,《风俗通义要记》,《宜兴县志》。其中《洞玄经》,《冲虚经》,《南华经》,《太上感应篇》卫杰粗略的翻了一下,就扔到一旁,拿起《风俗通义要记》和《宜兴洲县志》仔细的阅读起来。

    完全被两本书中的内容吸引,饿了就取来一个瓜,一边吃一边看。夕阳西斜,光线暗淡,难以再继续阅读,于是收起两本书,卫杰从偏殿寻了一些木板,拼放成一人多长,两人宽。然后把蒲团撕开,取出里面的稻草铺在木板之上,再把一些稍微干净的道袍展开铺在上面。

    此时,夕阳也落下了山,卫杰索性就躺了下来。透过殿门可以看到夜空中的繁星,星光汇成一道银河,如果神话是真的,那牛郎会在七夕这天来到银河之上,与织女在鹊桥之上相会。想着想着,卫杰沉入梦乡。

    连续十数日,卫杰一直沉浸在《风俗通义要记》和《宜兴洲县志》直中,渴了饿了就取瓜吃,瓜吃完了就去山林里重新摘,看书累了就整理起道观。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人打扰,只有清风明月相伴,好不惬意。

    这一日晌午,卫杰合上最后一页书,坐在松树下久久还未回神。两本书中《风俗通义要记》是脱胎于《风俗通义》,摘了部分光怪陆离的神话异闻。《宜兴洲县志》记录了宜兴县和宜兴县所在的洲的历史。通过书中的描述,渐渐对新的时空有了一些认知。但是纸上得来终须浅,卫杰觉得是时候下山,开始新的人生。于是开始着手做一些下山前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