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窥晋 » 楔子:天命(1)虬(一)

楔子:天命(1)虬(一)

    公元299年,元康九年,琅琊国境内。

    自西汉设置琅琊郡以来,大多王公子弟争相巡游此地,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至西晋末,此地物阜民丰,人流不绝,丝毫不受战乱惊扰。

    因而,琅琊王声名尽显,是闲云野鹤之人孺慕的高位。对于这一届的琅琊王司马睿来说,却并非这么想,反而更多的是担惊受怕,甚至于夜不能寐。

    究其原因,五胡作乱后,司马氏皇族惨遭屠戮,北方犬戎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南犯,司马睿看到风雨飘摇的江山,不免心生悲凉。

    又是一个冬至,家家户户紧闭,清冷无比。

    已是三更天,琅琊王司马睿仍没有睡意。

    前不久,琅琊郡的郡守常茂向他呈上一份急件,大致内容是:皇帝司马衷智力低下,无远虑必有近忧。

    果不其然,贾南风掌权,迫害太子司马逾。赵王司马伦矫诏诛杀妖后,又将张华等一干大臣屠戮,培植心腹,意欲夺权。

    如今,朝纲错乱,常茂完全可以自立门户。他却在如此重要时刻,向司马睿通风报信。很明显,这是传递一个政治上的信号。

    但是司马睿清楚,自己不过一落魄王爷,无权无势,置身于内忧外患,简直无能为力。故而,他直接将苏茂的信件烧毁,佯装无事,继续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

    只是,世道乱了,还可以拨乱反正。心乱了,便再难根治。

    尽管司马睿不愿承认,但他的心魔放肆生长,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遥望洛阳,他不时抓耳挠腮,不时义愤填膺,唉声叹气亦常有之。

    身为皇族正裔,他为异族沉沦河山而痛心疾首,故而燃起雄心壮志,想要匡扶社稷。可混乱的时局让他望而却步。

    如果说司马伦和司马越等人是流火,那他最多不过是朽木。前者再恶毒,最起码足够引人正视并严阵以待,而自己却一点价值也没有。

    每每念及此,他便垂足顿胸,扼腕叹息,恨自己远在琅琊,又错失了先机。究竟是真的图谋天下,还是贪恋皇位,或许司马睿自己也不得而知。

    然而压抑的幽居,令他辗转反侧,沉不住气。冷冷的景色非旦没能消融他的不安,反而增添了几分火急火燎的情绪。

    砰。惊雷忽的在天空中炸响,氤氲覆盖整个长空,诡谲的黑脸挂在水帘上,倾泻而出,惹的许多闭门不出的百姓频频回顾。

    司马睿也被这声惊雷打醒,浑身冷冽了几分。随侍的奴仆尽皆不在,原是受了他的嘱咐。除了平日里送吃食时,他偶尔见见人,其他时刻都正襟危坐,老神定定。

    被这一通倾泻的雨水惊扰,他的神色安然许多,回到了原先怡然自得的模样,想着去宠爱一下自己的王妃。但是刚抬起他发胀的双足,便又转念一想,有如振聋发聩。

    自己平日里锦衣玉食,偶尔打坐,便腰膝酸软,身心俱疲。然天下万千之流民,因饱受荼毒和摧残,未有安歇之所,也难有喘息之机。这雨水虽可解一时之干旱,但越积越厚,恐又酿成水灾,让更多人无家可归。无家可归之人未有吃食,还需长途跋涉,双足岂能不废?

    想到这里,司马睿的心情无比糟糕,心中的邪火再次蹭的冒出来,一肚子愤懑无处发泄,蔫蔫发怔,精神萎靡。

    司马睿很长一段时间躲在深宫,冷落了他的王妃郑阿春,这让郑阿春无比羞恼,又伤感不已。想当年,司马睿作为晋武帝司马炎从子,地位赫赫,但始终碌碌无为。年仅15岁的司马睿承袭琅琊王的爵位后,才开始有了一些意气风发的颜色。

    她本是一寡妇,只因生的貌美,侥幸获得司马睿垂涎并封为王妃。然花开不长久,聪慧的郑阿春怎会不知,唯有给司马睿诞下世子,才能保住她受宠的位置。但自从苏茂的信件到来后,司马睿便一反常态,求佛问道,这让她焦急不已。

    她很明白司马睿的性情,司马睿胸有大志却刚毅不足,缺乏长途奔波的勇气与耐心。故而,他很容易受外部侵扰,消极避世,陷入自己的情绪中不可自拔。有了这种情绪,司马睿无论看到什么,都会与自己的所思所想联系起来,不能走出暗室。而司马睿也确实如郑阿春所预料,因为一场暴雨,再次困顿。

    睡意全无的郑阿春从软榻上起身,侧手掀开金丝串成的一条袖袋,从其中掏了半晌,拿出一个漆墨色的小瓶,心神镇定许多。不由得,郑阿春脑海里浮现出过往的一点一滴。

    司马睿一心求神问道,常年去琅琊山附近的莲花洞寻觅道隐,郑阿春几次陪同也结识了三两善于卜卦的道人。

    每当司马睿与这些道人论完道法,郑阿春便私自做主,给这些道人赏赐珍珠香料等名贵物品,主要为的就是让道人借助阴阳之术帮自己催生,早日诞下司马睿的嫡长子,确保自己的尊宠长久不衰。

    然而,每回经由这些道人装模作样的推演岐黄之术后,郑阿春的肚子丝毫不见动静。久而久之,这些头戴鸡冠帽的粗野道人被郑阿春视为面目可憎,动不动就命王府侍卫将他们乱棍打死。

    但怪就怪在,虽然郑阿春厌恶这些道人,却依然和司马睿一样,发狂似的迷信道统,只认定是还没有找到正统的道人,于是派人更加卖力的寻找。或是郑阿春一心要诞下世子,来满足自己俗世的穷奢极欲,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道家神术上面。

    但是令她失望无比的是,两三年已过,正统道人并未找到,倒是找到数以百计的冒充道人的刁民。这些刁民相比于原先的粗野道人更加可恨,一点零星的道法都不懂,只为了获得郑阿春的赏赐,便不要命的在郑阿春面前卖弄假货,时而引经据典,时而呼风唤雨,甚至变起了戏法,只想着拿到赏赐后逃之夭夭。

    可郑阿春岂是好相与之人,一股脑将所有人囚禁在后院,以观后效。后来的结果便是,郑阿春的黄粱美梦再次落空,于是发疯一样的将这些刁民屠戮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