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大医崛起之路 » 第三十三章 急救技能

第三十三章 急救技能

    刘栋走了过去,因为没有其他人,他只能先模拟一个人模式的心肺复苏。

    对于这项技能,他非常的重视。

    据报道,我国每年有50多万人发生猝死,平均到每天大概有1000人,其中最主要的猝死原因是心脏骤停。而心肺复苏就是拯救心脏骤停的“利器”。

    这些冰冷冷的统计数字,听上去似乎离我们生活很远,但可以看到,新闻报道中很多这种例子,会冲上热搜,也会在一段时间内让社会上的人记住了某几个医生或护士的名字。

    刘栋的身边也有过一个印象深刻的例子。那时,刘栋还是在小学一年级。某个傍晚,在路口玩耍时,就发现很多人突然涌到了一户人家里。那个刚刚还聊了几句天的中年男邻居,刚吃完饭,正在门口刷锅的时候,突然就倒地昏迷了。当时心肺复苏还没普及,他家人除了打电话喊急救车,也没有人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办,所以,等到了医院,已经错过了“黄金时间”,没救过来。

    当然,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不变,但考核和实践还是有些不同的。

    考核中有很多知识点需要记忆除了做,还要口头说。要拿高分,最佳的方式是通过实际操作几遍,看哪些还存在疏漏或哪些亟待提高?

    边操作,刘栋边想起网络上看到的种种小故事。

    有人昏迷了,路人不分三七二十一,直接过去做心肺复苏,然后病人被按压的哼哼唧唧的。有些看上去会感到既滑稽又无奈。

    并不是所有的昏迷,都需要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抢救呼吸突然停止、心跳突然停止的病人生命的医学方法。

    所以,那些呼吸和心跳没有停止的人,因为别的疾病昏迷了,做心肺复苏是不起作用的!

    看到一个人倒地后,先大声拍打并呼喊他的名字,看有这个人有没有反应。如果没反应,再继续看看这个人的胸廓是不是还在起伏?以此初步判断下病人处于什么情况和什么状态?

    例如糖尿病的人,昏迷的原因可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也可能吃饭隔的时间太长导致低血糖晕倒。所以,先看看周围有没有人清楚这个人的既往疾病,来初步判断原因。这个非常重要。

    再举个例子,电视剧里面经常看到的,一个人生气后或者劳累后,捂着胸口突然倒地,旁白来告告诉观众这个人有心脏病史,或者通过拿着一瓶药就是吃不到嘴里的形式,提示可能发生了心梗或者说心肌缺血。

    ……

    遇上突然昏迷的人,怎么来判断呼吸有没有停止呢?可以侧头靠近昏迷病人的口鼻前方,用侧脸感受口鼻是否有呼吸气体喷出。

    怎么判断心跳有没有停止呢?可以用手摸一下脖子那块的颈动脉有没有搏动,如果没有那就代表了心跳骤停。

    没有了呼吸和心跳,第一时间先喊人帮忙,多一个人,多一份力。

    有的人遇到呼吸和心跳停止的病人,会救人心切,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就在病人摔倒的地方进行抢救。这在有些时候是危险的。

    并不是所有的心肺复苏,都要在昏迷病人的原地进行。

    需要急救的,在急救前,要判断下急救的地方是否安全。就像考驾照,上车的第一步是环绕车走一圈,看看车辆有没有问题,周围有没有危险。

    放在医学方面考虑,举个例子,遇到了一氧化碳中毒,那么肯定是第一时间开窗通风,并且把人带走,放到通风的地方。要是不注意,可能救人不成反而还搭一个。

    再举个例子,车祸了,肯定是把病人带到应急车道,而不是在原车道停留。

    在考核时和实际操作中,都是有很多的讲究的。在考试时,那些注意事项需要口头讲述出来。而出现场的时候,则是是实实在在需要注意,但可能一眼就做么判断。

    医学生通过这种训练后,再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就从心里感到稳了,大多数不会慌里慌张、不知所措了。

    刘栋顺了一遍思路,“总的来说,第一步就是看是否需要心肺复苏,以及确定在哪里心肺复苏。还有,有一个人在心外按压时,如果又来了一个,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120)。”

    确认了病人最初的状态和需求后,那么接下来实施心肺复苏,也是有点讲究的。

    首先,要在平坦的硬地面上进行,或者在背后垫一块硬木板或者硬纸板。

    其次,要看一下嘴里有没有很多的分泌物,如果有,要早点清除掉,否则会影响呼吸。甚至误吸到气管,后果更严重。

    再次,就是手法的问题了!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以及在医院外和在医院里,都是在大原则保持一致的情况下,细节上存在有些不同的地方的。

    先说手法,第一个要点是按压部位在胸部的胸骨中下部1/3的部位,两手交叉后掌跟压下去,胳膊伸直,身体整体压下去,利用了身体的力量而不是胳膊的力量。再说第二个手法的要点,那就是需要快速、有力,比心跳频率略快(成年人的正常心跳是60-100次/分,你想想该多快吧),每个循环是按压30次(用时最好控制在15-18秒)。

    快速、用力的后果是可能压断肋骨。但是与救命比起来,肋骨骨折就不算什么了,也是在预期的合并伤考虑范畴内。

    人数不同、抢救的地点是医院外还是医院内,关系到呼吸的处理方式。

    都是在开放气道的基础上,一个人的话,按压和人工呼吸按照30次:2次的比例进行。而两个人,则可以轮流进行心外按压,或者一人心外按压、一人人工呼吸。如果在医院,另一个人可以通过面罩提供氧气,而不需要人工呼吸的。如果是三个人,那么心外按压的人又多了,可以在心肺复苏的前提下,把其他的问题也一起做了,例如维持好秩序,联系急救,统筹安排等等。

    一般每5个循环重新快速地评估下呼吸和心跳的恢复情况。没有恢复的,应该继续操作,直至抢救车辆的到来,或者完全没有了希望……

    如果抢救成功了,需要继续进一步的生命支持治疗。

    高质量心肺复苏=(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正确胸外按压+后续专业用药

    刘栋操作了5个循环后,暂时停了下来。环顾四周,只看到一个AED设备的牌子,但是没有设备。

    AED,即一种便携式的自动体外除颤器。刘栋回忆起心肺复苏的专家指南,里面提到:“如果猝死发生的附近配有AED,那么,胸外按压之后,应立即使用AED。”

    “及时使用除颤器是挽留病人生命的关键!”刘栋心里默念。

    他自己又做了一遍,感觉单人心肺复苏已经掌握。就想继续练一下别的类型。

    往人群看去,一眼就发现蔡明明在围观无菌换药操作。发现蔡明明并没有看他,于是刘栋快步过去,把蔡明明拉了过来。

    “情圣,我们来一遍双人心肺复苏吧!”刘栋拉着蔡明明说道。

    蔡明明有些无奈,他看无菌换药正在状态,就被拉了过来。不过好朋友,还是要配合的。翻了个白眼后,就答应练习轮流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角色。

    专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发现时间过去的很快。他们也是,在练习和讨论的正热烈的时候,听到了管理培训中心的老师“还有十分钟关门”的通知。

    累并充实着,就是这群实习医生们此时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