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江湖十三之风起 » 第十二章 初学

第十二章 初学

    翌日清晨。卢林照常修炼完心法,就来到庭院看看,昨日匆忙,泡完药水已是暮色笼罩炊烟起。这会仔细看了看,大姑姑小楼前种了两棵树,枝繁叶茂,一颗是庭梧,另一颗也是庭梧。高处几至楼顶,皮青如翠,清风拂过,其叶若花摇曳,看着赏心悦目。

    此时天色已是大亮,晴空中金色的阳光渐渐照在梧桐树上,卢林看着此景心中不由得想起书院夫子吟哦的“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之句。

    再转道后院,却是一片小竹林,虽说没有之前路过的秋雨亭那处的茂密宽广,但是错落有致,看着又是一番景致。这时,竹林边上的小径上,大姑姑正漫步走来,看见了卢林就说道:“阿林来得正好,还打算去唤你,你且随我去武场。”

    武场昨日老王带卢林看过,不远,是弟子们平日里习武对练之处。正中有个四丈见方大台子,是考校众弟子武技的地方,左边是一块布满木桩的杂草空地,右边就摆满了各种器具。

    到了武场,已有三三两两勤快的弟子正在操练着,看见大姑姑都略显惊讶,忙施礼致意。大姑姑也没说什么,只领着卢林来到那木桩处,对卢林说道:“也不知你三叔教了你多少东西,这木桩共一百零八,你这就上去跑上几圈看看。”

    卢林一愣,他没学过这些,三叔也没交代过什么,说道:“大姑姑,小侄没有见识过这些,不知如何奔跑?”

    大姑姑道:“你想怎么跑就怎么跑,别掉下来就行,先跑一炷香看看。”说罢就在那台子旁边的香炉上点了一根香。

    卢林闻言,便把衣襟掖好,跃上木桩,木桩离地三尺,卢林身形一晃,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待得站稳,略微走动了几步,心下渐安,就开始慢慢跑了起来,脑中记起三叔教过的扎马步之法,尽量稳住双腿,再想起三叔教过的步法,慢慢跑得也有声有色。

    大姑姑看了会就说道:“你这太慢了,哪是跑,分明是散步来着,至少得快上一倍。”

    卢林听见大姑姑说话心底有些虚,只能加快速度跑了起来,却不料,再跑上半圈,就已经落脚跟不上眼神了,“噗”的一声掉落了下来。幸亏地上杂草不少,摔得不疼。旁边有弟子偷偷望向这边,见卢林掉落下来,捂嘴窃笑不已,令卢林大窘。

    大姑姑回头扫了一眼那些弟子顿时鸦雀无声,回头说道:“接着继续跑,跑完这一炷香。”

    卢林苦着脸继续跑了起来,待到一炷香燃尽,卢林已经忘记摔了多少次了,鼻青脸肿浑身酸痛不已,若不是大姑姑在旁看着,就想躺着不动弹了,没办法,只能咬牙站了起来。

    大姑姑过来看了看卢林,说道:“你三叔给你打的底子还行,没摔个不停也没摔得爬不起来,还能够跑完,不错。”

    大姑姑顺手从袖里掏出一本书来递给卢林,说道:“这步法你先练着。”

    卢林接过心中一喜,暗忖道:来好东西了,摔这么多次不亏。嘴里忙说道:“谢过大姑姑。”

    大姑姑说道:“先回去吃饭。”

    等到了饭厅,三叔看见卢林大笑道:“卢少侠,这一大早的从哪里行侠仗义归来?”

    卢林四肢不停的抖动着嚅嚅说道:“大姑姑喊我去跑木桩了。”

    五姑姑过来看了看卢林,然后说道:“还行,没有伤筋动骨,吃过饭可以接着去练,下午我给你配点药水泡一泡。”

    三叔向着大姑姑说道:“老黑你真狠,上来就这一套。”

    大姑姑斜视了三叔一眼说道:“你还好意思说,这么多年你教啥了?”

    三叔顿时不言语了。

    大姑姑看了看卢林,说道:“一会你去把步法练纯熟,这是拳法的基础,俗话说南拳北腿,下盘不稳,出拳也就少了一半力度,先把这步法练好再学拳。”

    卢林点头称是。

    三叔说道:“阿林,这些时日我就没空管你了,你听你两个姑姑的安排就是。”

    卢林心知这是三叔和两个姑姑商量好了的,应了声“是”。

    大姑姑说道:“阿林,以后上午就我安排,下午你跟着你五姑姑学。”

    卢林又应了声“是”。

    等卢林抖抖索索的吃完饭就开始看那步法,三叔临走前悄悄叮嘱了下卢林:“步法先在平地连熟了再去木桩跑,先慢再快,别没头没脑的跑木桩上去练,摔不死你,你五姑姑的药也不是白来的,矜贵着呢。”

    一上午卢林就拿着步法练着,没敢上木桩。练到吃点心的时候已经可以不看步法勉勉强强能够跑上一轮。

    吃过点心,五姑姑已经把药水配好。等卢林坐进水桶的时候就想出来,这时候老王直接按住了卢林,卢林龇牙咧嘴的“啊…啊…”个不停。

    冰冷的水,估计快结冰了。水桶是两个,一个大的一个小的,小的放在大的里面,卢林被按在小桶里,老王一只手按住卢林,一只手在往大桶和小桶直接不停加着东西。

    五姑姑听见卢林鬼哭狼嚎般的嘶喊进来了,说道:“这点磨难就经受不住?运起心法好好打坐。老王你也别按住他了,这会也应该适应了,让他自己抗住。这苦得由他受着。”

    卢林心下黯然,不敢吭声,咬牙运起心法抵抗着这冰冷刺骨的寒冷,不知是心法的作用还是药水的,没一会渐渐也不觉得那么难熬了,一时间进入了物我两忘的状态,心法似乎也隐隐约约有所突破。

    一个时辰后五姑姑喊卢林出来了。卢林穿好衣衫,浑身的酸痛竟然消失大半,心道五姑姑这药水确实不凡。

    五姑姑见卢林出来了,递给卢林一本草药图谱然后带着卢林来到药园,让卢林对照图谱辨认并熟悉药性。

    卢林看着图谱头都有两个大了,他不知是何故,从小就对花草树木莫名不感兴趣,除了常见的一些花草树木略微知道,其它的就真的是看着就只知道这是花那是树。那些名字对他来说就是天书。

    一页一页翻过,子苓、天冬、天虫、田七、五味子、天雄、天麻、元胡、人参、乌药、乌头、大蓟、小蓟、茯苓、白苏、蛇床子、银杏、银耳、银花、银翘、丁香、甘草、甘遂、艾叶……看着这些名字卢林就已经眼花缭乱了,再细细看了半天,总算是找到两个认识的,人参和艾叶。

    人参是好东西这个他倒是清楚得很,这东西好而且稀罕,艾叶也认识,每到清明时节就会用艾叶制作艾米果食用,艾米果馅是糖和猪油再放点芝麻,裹得圆圆的如同元宵一般,但是色泽青翠,还带着艾叶的清香,端午时节家家户户悬挂两把艾叶驱虫。这艾叶到了时节野外到处都是。

    卢林硬着头皮看了下去,艾叶:温中、逐湿寒,入肝脾及肾,温经止血、外敷祛湿止痒,晒干捣碎后可制作艾条点燃有针灸之效,故名艾灸……

    再看看人参:性温、甘微苦、入脾肺,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亦可汤食……

    这两个卢林熟悉,看完倒是记得清楚,其它那些却是看过就忘了大半,名字都混淆不清。无奈之下,卢林把图谱又翻看了几遍,终于找到点兴趣所在了,他挑着那些似曾听闻过的好药图样看,这下倒是看进去了几个。

    茯苓:反复晾晒再阴干,性平味甘、入心肺脾肾,生津液,开腠理,益心脾利小便,能利窍去湿,利窍则开心益智,导浊生津;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胃;袪惊痫,厚肠脏,补阳……

    灵芝:阴干或烘干,味甘性平,入心经,能补心血、益心气、安心神,入肺经,补益肺气,温肺化痰,止咳平喘,利关节,保神益精,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

    这个灵芝还有轻身的效果,卢林牢记了这点。

    冬虫夏草:味甘性平,入肺肾,补肾固本,补肺益卫,止血化痰,秘精益气,专补命门……

    此物夏为草冬为虫,稀有罕见,产于西南高寒之地,

    何首乌:性味苦、甘、涩、微温,入肝、心、肾。可安神、养血、活络,解毒、消痈;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

    这个也是好东西。

    金钗石:性寒,味甘、淡、微咸。入胃、肾,强阴益精、生津养胃、润肺止咳、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清肝、明目……

    也是好东西也是产于西南,看来西南多有好药材。

    地精:味甘咸微辛酸,微温。入肾、心包络、命门。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壮阳,大补益,益精气,润燥,滑肠,妇人症瘕……

    这也是个好东西,就是产于西胡之地,西北亦有但量极少。

    看了半天卢林只略微记住这几个,还记得一个是雪莲花:性温,味甘苦,入肝、脾、肾,具除寒祛风除湿、补精益阳……似乎还有起死回生医不死人之效,只是可惜此物也是产于西胡之地的高寒之处。

    快到晚饭之时,五姑姑来考校卢林,回答说道这几种倒是说得头头是道。五姑姑也有些讶异道:“你倒是记得不错,只是这几种除了艾叶普通之外,其余都是上等药材,金贵得很,极为难得,我这药园也只有些许人参和首乌。”

    卢林只是老老实实的回答打小就对花花草草分辨不清,看了一下午只记得这几种,因为这几种看着就不错,上面描述的功效让他看进去了,其余的都是看过就忘。

    五姑姑无奈道:“你倒是真如你三叔说的一般古怪。”暂时也无法,只是叮嘱勉励卢林勤加用功,看得多了时日一长也能够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