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江湖十三之风起 » 第六十一章 内城

第六十一章 内城

    次日一早,俞震带着卢林从内城南门进内城,这查验就更为严格了,核对文书后还要对照面容,随身带着的包袱也要检查,觉得你没有问题才放行,这里崆峒弟子的身份就好用了一些,卢林就被查了一盏茶的工夫。卢林倒是觉得应该如此,而且这内城一般来往的人不多,外城什么都有,谁没事往内城跑?也就是驻守的将士来往较多。

    到了内城,俞震带着卢林去军营,到得军营门口,俞震报了名号,守卫才去通报了,半盏茶后让两人进去了。西关按城池规模相当于州府,外城也有太守诸官,但是驻守将军可不是太守这般五品,是三品。

    见到驻城守将的时候,俞震恭恭敬敬的喊了一声:“弟子俞震见过六掌派。”然后递上一个小包裹给六掌派:“这是仪师妹走镖带回来的一些物品,托我带给六掌派你的。”

    六掌派接过包裹笑容满面说道:“仪儿有心了啊,还惦记着我。”

    卢林听了也连忙跟着说道:“江右卢林见过六掌派。”

    那六掌派约莫五十余岁,面容儒雅,三缕长髯颇有些名士风范,听得卢林自报名号,说道:“哦,你就是卢林,这些天听得你在为我崆峒铸剑,怎么想着来西关了?”

    卢林说道:“回六掌派话,家中长辈也都曾在西关浴血奋战过,晚辈想着既然来了崆峒,就来看看,日后若是战事起了,晚辈自当前来效力,不坠长辈志气。”

    六掌派抚髯笑道:“卢林小兄弟志气可嘉,若是人人如此,胡人何惧之有。”

    俞震说道:“六掌派,卢师弟想要去关外看看,我来找你领两个令牌方便通行。”

    六掌派听了便让身旁的亲兵去准备了,然后看了看俞震的剑,问道:“震儿,这剑可是卢林为你铸造的?”

    亲兵走了,此间只有他们三人了,俞震双手捧剑递给六掌派,转口说道:“师叔,正是。此剑名【墨尺】。”

    六掌派接过拔剑一看,神色间顿时有些讶异,看了片刻后说道:“这剑比得上姜仲云的【破晓】了,卢林啊,你这铸造技艺还真不一般啊。二师兄对你评价很高,还真没说错。”

    卢林有些拘谨的说道:“六掌派过奖了。二掌派也是带挈晚辈。”

    六掌派说道:“年轻有技艺的大匠不多,都还带些骄横之气,你这年纪不骄不躁,很难得。”

    这时亲兵取了两块银质令牌过来,卢林和俞震接过令牌就要告辞,六掌派说道:“俞震,既然来了就别着急去,带着卢林先在内城看看,中午一起吃个饭再出关去。”

    俞震听了说道:“师侄正有此意。午时再过来。”说完就和卢林一起向六掌派揖别。

    这西关内城可比庐陵城的内城大多了,但是里面没有什么店铺,多数都是营房,一路看过去秩序井然,完全没有城镇的繁华喧闹,与外城相比就仿似两个世道。隔着三四十丈就有一个店铺,卖点吃食、水果、衣物、鞋子、汗巾……常用之类的什物。

    走了一段路,看见有茶楼,里面有说书的,卢林只是站门口看了看,来听书的人还不少,都是轮休的将士;此外还看见有几间书肆,卢林进去看了看,一半是韬略兵书,剩下的就是杂书了,书肆的韬略兵书不卖,只租,一文钱一本,卢林看了会来来往往租借兵书的兵士不少,至于杂书,那是亦租亦卖,也有不少兵士光顾。

    出了书肆,卢林在城墙转角处看见都有一个代写书信的摊子,端坐着一个学究模样的中年人,还有一个小厮在一旁研墨,周围三三两两的兵士在那和摊主谈论着,卢林仔细旁听了一会,都是兵士在说,摊主在写,写完了摊主念一遍,说的都不是那种标准的官话,倒是和江右一带的语音接近,听的人听完,确认无误就付上十文钱,卢林看了看摊主写的字,是行楷,写得极为工整,很容易辨认,比他写的好多了,比不得苏师姐和大姑姑的。

    俞震陪着卢林听了一会后,告诉卢林:“卢师弟,内城四个墙角都有代写书信的,这个是江南道的。”

    卢林问道:“这还分地域么?”

    俞震笑道:“分啊,怎么不分?疆域如此广大,朝廷划分四道九大州府,西北神策军一半是崆峒招募的,多是陇右道的人,另一半是朝廷招募的,各地的都有,各地言语不一致,官话中夹杂着方言,这边东南角的摊主是东南人氏,年轻时游走各地,熟悉东南一带言语,所以东南兵士不识字的,要写家书都是来此。这些都是守鹤师祖当年在西关定下的,一直到如今。”

    卢林琢磨了一下,这样确实便捷实用,他是从小就在书院求学,但是庐陵城万余户人家,孩子也是有不少的,能够在书院求学的不过一两千人左右,读书识字的人不多,这些兵士怕是有大半不识字。将士驻守三年,这家书是不能断绝的,时不时要写封家书回去报个平安,以免家人牵挂,不少兵士来军伍,是家中贫寒,省吃俭用,攒军饷兑换银票寄回家中贴补家用,都是找这些代写书信的写信寄回家。

    如今天下朝廷划分的是九大州,西北两大洲是凉、雍两大州,五大派的崆峒镇守西关,是西北道,也称为陇右道;西南两大州是梁、益两大州,五大派的峨眉是镇守南疆西南道,也叫洛道;东南两大州是楚、扬两大州,五大派的道门镇守东南道,也叫江南道;临清是东北道,也叫河北道,青、徐两大州;剩下就是中州,包括神都在内,是释门了。

    这九大州可不是卢林往来路过的桂州、江州那些州,都是囊括数十个这样的州的大州,这些大州可都是二品官阶。比如大扬州,苏流他们所在的扬州只是小扬州,太守一级,五品而已,江右也在大扬州中,庐陵太守也是五品,豫章州牧四品,大扬州还包括了往南越州、岭南一带;楚州也大,不仅是姜家所在的楚州,还包括有荆州、襄阳......这些地方都是楚州;大凉州则是包括了河西一带所有州县了,凉州、甘州、肃州……都在其中。

    卢林估算了一下,内城一万兵士,至少五六千不太识字的,这老学究带个小厮写信,这封信写了一刻钟左右,十文钱,一天能够写个三四十封信,一个月下来有个十两银子左右的收入,足够两人充裕生活了。

    围着内城转了一圈,卢林还看见个大戏台,那真是大戏台,四周还有弧形墙壁,俞震说这些墙壁有扩音之效,这不是临江坊那三四百人观看的戏台了,可以坐个两三千人观看。俞震说这戏台隔三差五的会请戏班子来唱戏,驻守西关是很苦闷的,内城也就会安排看戏这个调剂一下将士的生活了,看戏不用将士花钱的,看书一文钱也是极为便宜的,听书也是不花钱,银子都早给了,听得好你要打赏也不拒绝,至于其它的就没有了,想要喝酒扔骰子什么的是没有的,轮休可以去外城花银子消遣,内城不允许这些的。

    看过后卢林问道:“俞师兄,六掌派驻守西关多久了?”

    俞震说道:“已有十年了,西关大战后是大掌派驻守了十二年,后来师父接手了十二年,按理应该是三掌派来的,但是六掌派跟着守鹤师祖学了兵法,就来了。”

    卢林问道:“为何兵士是三年一轮换,大掌派、二掌派、六掌派他们要十二年?”

    俞震说道:“这也没个定数的,一般边关将军是不会轻易更换的,六掌派兵法是最好的,他也愿意呆在西关,怕还要呆十年八年的;朝廷派来的将领是十年一换的。说起来东关那边,临清二长老可是在东关驻守了三十多年了啊。”说起这个二长老俞震也是钦佩不已。

    卢林问是为何,俞震也说不清楚,四道驻守都不一样,他也只知晓自家崆峒的情况。东关临清二长老驻守三十余年是天下皆知的。南疆那边是混乱几十年了,峨眉一直是有安排的;情况最好的,现在就是道门这边江南道了,没有海运之事,南海太平,安逸几十年了。

    到了午时左右,俞震便带着卢林去了客栈把物品收拾了一下,卢林带着刀和弓箭,然后就找六掌派去了。有了令牌倒是畅通无阻了,俞震告诉卢林,这银质令牌在西关品秩很高,当初他在西关历练也只得了块铜质的,进出需要核对一下,一般军中安排事情发放的是铁质的,还要登记一下,最高品秩的是金质的。

    到得军营,六掌派已经安排了筵席,四个菜一个汤,没有酒水,只有茶。六掌派笑道:“你们来西关也只能这般安排招待了,内城不能饮酒,谁来也都一样,大掌派来了也是只能喝茶,皇上来也同样只能喝茶。”

    卢林喝酒,喝过不少次,但是不好酒,说道:“六掌派,西关是第一重镇,这样的安排很好,我三叔就常常告诫我说喝酒误事。”

    六掌派悠然道:“三楼主啊,好多年没有见到他了,他年轻时在西关就是个谨慎的,做事很稳妥,师父都很看重他的,交给他的事没有不放心的,上阵杀敌也不输于任何人的,如今更是有数的高手了。”

    卢林借机问道:“六掌派,我三叔当年在西关是个什么情况?”

    六掌派说道:“三楼主当年也就是俞震这般年纪吧,功夫很好,但是不显山露水的,平常跟着大家一起行动,也不争功抢劳的,有什么就做什么,很细心,有他在的小队损失都很小,开始大家都不知道,是临近大战快结束了,功曹梳理记载才发现的。”

    接着六掌派停了下一会想了想,再说道:“三楼主还很好学,那时候他就常常去向师父和龙师伯请教一些问题的,他来西关之前应该是不懂兵法的,但是一年后,他就比我们强了许多,不是跟他一起行动过还真不知道,当时五大派的弟子是跟随大军行动的,江湖好汉都是听从落花先生那边的安排。师父留心过他,然后经常找他来和我们一起行动。

    三楼主枪法很好,根底是梅花枪,上阵杀敌都是骑着白马,那白马是他在一次查探中遇见西胡人的斥候,双方短兵相接,厮杀了一场,杀尽了对方的斥候,那几匹马中有一匹白马,他极为喜欢这神骏的白马,于是就得了这白马,枪是亮银枪,两军对垒叫阵,他上去未输过,斩杀了至少有十余胡人高手,平手四次好像,于是得了这白马银枪的绰号,最早是西胡人喊出来的,以至于后来双方叫阵,三楼主纵马出战,西胡人中无人应战。”

    卢林听完,不禁悠然神往,胡人都惧战!三叔当年在西关打出了这等名号,看来这枪法自己还得下些工夫,若是起了战事,他来边关,也当要如三叔这般威猛才好,如今枪法跟三叔比差得远呢,这对垒叫阵,江湖剑法、刀法不太管用的,得是用枪、棍、大刀、斧头、长戟这些以及鞭、锏、锤这些重兵刃。

    俞震问道:“三楼主这等大才,为何没有留在军中,也没有在朝廷任职?”

    六掌派说道:“人各有志,江湖人更习惯拘束少一些,当年那么多英雄豪杰能来西关,落花先生功不可没。若是留在军中或朝廷规矩就多了,不能像行走江湖那般自在随意了。大战后,留下来的江湖好汉没几个;若不是如此,日后也没有天青楼横空出世了。”

    卢林问道:“六掌派,这去关外可有那些需要注意的?”

    六掌派说道:“别光顾着说话了,边吃边说。”

    吃了几口菜,六掌派问道:“卢林,这要看你来西关想做什么?”

    卢林说道:“我没什么想法的,就是想来见识一番的,了解一下。”

    六掌派说道:“你得呆上几个月,这一天两天的见识不到太多。师兄来信交代了,你若是有想法就尽量按照你的想法来,没有什么想法我这边也帮你安排了一下。”

    卢林听了便明白是崆峒早就帮他做了安排,说道:“晚辈不懂这些的,全听六掌派安排。”

    六掌派说道:“上午我去问了一下,一会未时会有一队斥候去执行两天的探察任务,你们两个跟着去就是,我已经安排好了,等会就会过来。”

    卢林没想到六掌派这么上心,留他们吃午饭是上午去安排了。说道:“晚辈多谢了。”

    六掌派摆了摆手说道:“卢林,你为我崆峒这七个最好的弟子铸出这些剑来,崆峒感谢你才是,做这些算不得什么,你这是时间紧促,不然我会让你在西关呆几个月的。”

    卢林听了也不便再说什么,三人边吃边说,六掌派说了下关外西胡人的情况。平素派出的斥候都是军中兵士,身手矫健,军中技艺娴熟,个个都很机敏;西胡人同样也有武学高手,也会来边关历练,教派也很多,有巫觋教、祆教、密教……等教派。

    巫觋教是他们的主要教派,人数众多,巫觋教讲究天地雌雄之说,巫是指天和雄,觋则是指地和雌,传承久远,在胡人中的地位尊崇得很;这边是五大派鼎立,不相上下,在胡人中巫觋教却是一枝独秀,无论东胡还是西胡,巫觋教都是最大的教派,其余教派加起来也不及巫觋教一半的实力。

    巫觋教的弟子出得教来,至少都是奇经十二脉的水平,他们大多是右手持神杖,左手持神刀,神杖长四尺左右,杖头有一铜偶,高约两寸,杖柄蛇皮之类的包裹,神刀长四到五尺;刀和杖的招数奇特,与这边迥异,应对起来极为不适,习惯了就好多了。

    六掌派说那神杖头的铜偶则是有区别的,两边互市,朝廷严控铁器铜器这些矿材之物流到胡人中去,这铜偶缺材料的就不是实心铜偶了,中间空心,掺杂它物填充,遇见是实心的铜偶就要多小心一些,这些人在胡人中地位不低,功夫不错,若是年轻弟子,身边肯定还有守护之人。

    至于拳脚功夫,胡人身量大,力气也大,凶猛得很,但是不够灵活。若是在山林间遇见不用担心,在平地、草原、沙漠上遇见那就要避其锋芒了,他们弓马娴熟,容易吃亏,尽量躲开在这些情况上对上,遇见了就要往山林间引去,一般胡人不会追来的。

    就这样边吃边说了小半个时辰,这都是经验之谈,不止是六掌派的,是历年来与胡人相斗积累下来的经验,每个崆峒弟子和马家弟子来了西关都要先了解的,不熟知这些去关外吃亏,受伤送人头么?这是沙场,不是江湖。

    未时来了五人,领头之人进来后先喊了声:“见过将军。”然后惊喜对着俞震喊道:“俞师兄,是你来了啊。”

    俞震也有些讶异道:“原来是张师弟。”

    卢林看了看那人,二十余岁的样子,但却是满面风尘之色。看来在西关呆了不少时日了。

    六掌派说道:“张煊,这次你是领头的,他们两个跟着你去,也都听你的。”

    张煊拱手说道:“是,将军。”

    六掌派挥了挥手说道:“那你们去吧,任务要完成,人也都要平安归来。”

    张煊拱手道:“明白,将军。”说完就挥了挥手,让几人都跟上,出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