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江湖十三之风起 » 第九十一章 思路

第九十一章 思路

    九月初九早上,姜星冉和卢林合练过后,吃过早饭就回去了,今日重阳,她要陪着师父、叔父他们去登神都西郊石窟山,此山原名早已经不知晓了,如今的名字是因为山中石窟,在山腰有石窟数十座,都有近千年了,石窟排列有序,形制各异,大小不一,造像八百余尊,浮雕、藻井、画像更是数千。后人均称此山为石窟山。

    中午吃饭前卢林将汪成的剑铸造出来了,下午开始熔炼卫回的材料。早上姜星冉离去的时候就和卢林说过晚上可能不过来了,卢林继续看书誊录,看了【货殖列传】、【食货志】、【盐铁论】这几本后,钱庄暂时不开,这些日子看过这些书,卢林对于钱庄有些想法,思绪也散发开来了。

    如今是世道太平,银价稳定,这钱庄开起来就是要赚钱的,怎么个赚法卢林不是很清楚,也只是听崔子芊说过一些,但是看过书之后,卢林觉得这用银子赚银子也是一种买卖,银子要不停的有人来借来用才能够从中赚银子,借还之间越多越快则赚得越多。

    钱庄的事情多有依靠崔家,崔家虽然是零陵一带做得很好,可又如何呢?零陵城也仅仅是比庐陵城繁华一些大一些而已,崔家当初想做到桂州去,但是没有成功,还被黄总捕头算计了一把,差点让崔子芊坠入深渊。若是钱庄扩大起来了风险也是同样的大起来了,汇通江右和三湘的话,把几个镖局联络起来,往来银子运输周转应该是不会出现问题的,再想扩大就力有未逮了。

    钱庄的买卖在借还之中,这就需要对来借的相当了解,有借有还就好,银子就稳稳当当的赚到了,就怕借出去了回不来就亏了,若仅仅是庐陵城,这些都问题不大,有戴老板、林老板还有入了商股的那些老板在,不会存在这些问题;而且这些经验崔家肯定是有不少,但是做到江右再到三湘后就不好把握了,风险大就需要得有可靠的人在各地才行,如今缺的就是人。

    崔家是有零陵太守在后面支持帮衬,需要崔家出的本钱银子不多,崔家可以说是借鸡生蛋了;在林戴里开钱庄问题也不大,本钱不是问题,但是本钱怎么赚钱?缺银子的人很多,借十两八两银子这种应急的肯定会很多,这些人是根基,赚钱肯定不多;最初卢林想着是银子走镖带货能够赚不少,但是出了这次事情后,也谨慎多了,一年也就两三次,花不了多少银子;如果以后海运开了,那就需要大量的银子了,这银子怎么来?就需要好好想想了。

    晋商票号开遍天下是怎么做到的?卢林从【货殖列传】、【食货志】、【盐铁论】、【天下郡国书】没有看出什么头绪来,做买卖的事情里面讲了很多,但是钱庄这些在以前是没有的,只有当铺。【货殖列传】、【食货志】、【盐铁论】、【天下郡国书】其中记载的一些见解和还有经历都值得再好好琢磨琢磨。

    【货殖列传】、【食货志】、【盐铁论】三本书中记载的商贾都是铜钱为主,【天下郡国书】中记载的则是银子为主,和如今差不多,一般常用银锭分为五两、十两、五十两和一百两,官银还有五百两的;大锭上都铸印有铸造地名,重量及工匠姓名,小锭上有时还铸印有年号及地名。

    卢林在庐陵城铁匠铺的时候,大掌柜给他们的月钱都是铜钱,他当初那点银子是攒着铜钱换的银子存来的,一般吃早饭都是带着铜钱,第一次去画舫吃饭的时候带的是散碎银子,半两、一两、二两的平时付账都需要一下秤一秤的,找零都是找的铜钱。如今是一两银子千文,但是【货殖列传】、【食货志】、【盐铁论】中记载世道不太平的时候,铜钱就会出现变化,有大小铜钱之分;【天下郡国书】则是银子兑换铜钱出现变化,铜钱贬值得厉害,一两银子可以兑换一千二百文到一千五百文不等。

    这些事情卢林想了半个来时辰,头都有些大了,这不是简单就可以明白的,不比在书院求学差了,尤其是其中一些数算之法和一些商贾之道,他看过后似懂非懂,或许应该给王文英去研究研究,王文英胆大包天的跟着走镖一趟收获应该不小,她还想着去东南沿海,这四本书她看正合适,卢林相信王文英的眼界,看过这些书后会有更多的想法出来。至于卢林自己的想法,他觉得【货殖列传】那句话很好:不害于政,不妨百姓。

    次日一早。姜星冉和对练完了后顺带把汪成的剑也带走了。

    酉时的时候,姜星冉带来了姜仲云写给卢林的这大半年用【人器合一】的感悟,以及如今对【破晓】的掌控契合状况。姜星冉告诉卢林说姜仲云明天就会带着姜家人回去。

    晚上卢林躺在床上拿着姜仲云的感悟看起来了,看了一刻钟后,卢林愈发来了精神,从床铺坐到桌子旁边,还拿起笔沾墨写了起来。以前关于【人器合一】之说,是从卢林帮苏流铸剑开始,后来重新品鉴后想到的,这是很难做到,需要的机缘巧合太罕见;再之后就是在龙城问过严大厨用刀之感后才有了如今的【人器合一】之说。

    姜仲云在感悟中说到自己第一次改变是以前过于珍视【破晓】,后来得大掌柜指点养剑才有所改变,对于【破晓】有了进一步的使用;再往后得知【人器合一】之说,尝试与【破晓】契合,如今已有了一些进展,并且在和李皇极切磋中感受到了。

    卢林仔细看着姜仲云这些感悟,有了些想法了,提笔就记了下来,试着找出原因来。定制是根据人的要求来的,这样铸造出来的兵刃是能够与定制者自然的契合,这种契合在开始就有着很快的提升。这些如今都得到了验证,无论是卢林用【长天】还是姜星冉用【秋水】,以及梁世用【灵犀】、金良用【飞红】、古耀用【南离】、玄安用【红尘】、李皇极用【落霞】……还有最早秦仪用【紫电】都是如此,但是在往后就都慢了下来。

    如今的【人器合一】之说令使用者有了显著提升,在这些人之中都是确认无误的。卢林之前也曾想过,这些兵刃,除了本人之外,再换人来用,除非得到了这些人的传承才可以延续这种提升,而且这种提升再如何传承有序,也不能达到不会有最初定制之人这样的提升和效果,定制兵刃的局限性就在于这里。

    姜仲云这些感悟让卢林想到了另一种方法,定制是兵刃适合定制者,但是【破晓】并不是定制,姜仲云是根据【人器合一】开始用另一种方式和【破晓】契合,如今也有了一定的契合,虽然比不上定制的契合,但日积月累,或许也能够进一步契合,时间肯定是慢了,效果却是一样有。

    【破晓】这种兵刃,不会有定制者的烙印,后续的执掌之人就不存在定制者之后执掌的这些问题,还可以根据姜仲云的感悟来借鉴,重新自己去执掌【破晓】,这样就不是定制兵刃适应定制者,是执掌兵刃的人去适应兵刃,然后慢慢契合提升,这样对于兵刃的传承有利;定制兵刃对于定制者有利,一个是针对性极强,一个是传承延续极好;这样就多了一条路出来了,各有千秋了,至于孰好孰坏,现在还不能评价,就在于选择了。

    如今也只有姜仲云有这感悟,还没有更多的验证,卢林仔细想了想,从当初自己帮苏流铸剑想起,然后到后来龙城铸造兵刃,这条路应该也是可以的,应该会是厚积薄发;虽然定制兵刃有先天优势,后面已经慢下来了,再往后如何,目前还不清楚;自己用【长天】契合感悟更多,但是那杆枪却不是定制的,自己可以尝试用姜仲云的方法来验证,姜星冉也可以用以前自己给她铸造的剑来验证。

    卢林在姜仲云的感悟基础上再写下来自己的一些想法,坐着想了会后,又不由自主的大笑了起来,若是这样,那这十八万两银子暗中从曹石手中购买的十一柄刀剑可就很值钱了,还真是捡了大便宜了;明天姜星冉早上来了可以和她说一说,姜仲云明天带姜家弟子回去,走之前来匠房一趟,和姜仲云商量一下这个【人器合一】之说,姜家有愿意的可以在从中挑一挑剑;还有自家师兄师姐也可以让他们做这选择,如今珍稀矿材搜集极为困难,他们若是愿意挑几柄刀剑也是不错的。

    想好了这些,卢林将写下的这些再仔细看一遍,然后收了起来,等几天给郭文写信寄书的时候一起送到临江坊给大掌柜看看。

    九月十一,姜星冉早早过来合练后,去膳房的路上卢林问道:“星冉,姜大侠准备什么时辰走?”

    姜星冉笑道:“叔父他们打算吃过午饭就走,怎么,小林子你要去送一送。”

    卢林说道:“星冉,不是去送的事情,有了些别的想法,一会吃过早饭,你去请姜大侠来匠房一趟,还有你四位兄弟也请他们一起过来,等会一起和他们说说你就知道了。”

    姜星冉说道:“好。”

    吃过早饭姜星冉就回去了,待到巳时,姜仲云带着姜星宇、姜星云、姜星辉、姜星纬过来了,梁世也过来了。

    卢林早就准备好了茶水,见他们来了,连忙停下锻造,倒好茶水让众人坐下,先是简单和姜仲云说起契合【破晓】之事,然后把自己的想法也说了出来,这一说就说了大半个时辰,姜仲云听后大喜,说道:“阿林,你这想法补充了我的不足之处,很不错。”

    梁世在一旁听得认真,不时点头,然后沉默思索了起来。姜家四个弟子却是听得一愣一愣的。

    卢林连忙说道:“姜大侠见外了,这只是晚辈的一些浅见。”

    姜仲云抚髯笑道:“阿林,是你见外了啊,还叫我什么姜大侠。”

    卢林听得一愣,连忙说道:“是,姜叔说的是。”

    姜星冉在一旁听见顿时有些脸红,垂头不语,不时用眼睛瞟了几眼旁边的几人。

    卢林接着说道:“姜叔,还有四位兄长,前些日子购买了一些神兵利刃,品质都不次于【破晓】,如果你们谁愿意用姜叔的方法,可以在这里挑一挑趁手的兵刃去用。”说着就将剑匣打开。

    姜仲云说道:“星宇、星云、星辉、星纬你们自己看着办,不勉强的。不挑也没事,以后有了材料还是会让阿林帮你们铸剑的,只是这如今材料难寻,你们且得等着就是。”

    姜星宇起身说道:“父亲,孩儿愿意。”

    说完,姜星宇就先挑起来了,他是见过【碎星】的,第一时间就是把【碎星】挑出来放到一边去了,然后再从中挑出一柄剑来,说道:“卢林,我就挑这柄剑了。”

    姜星辉、姜星云、姜星纬三人互相看了看,姜星辉站了出来看了看卢林又看了看姜星冉,然后说道:“叔父,我也愿意。”说着也挑了一柄剑。

    姜星纬也跟着说同意,挑了一柄剑。

    姜星云则是说道:“三位兄长都挑了,那我就等着卢林帮我铸剑吧。”

    姜仲云笑道:“这样也好,不是都一样,多了个对比的,就是星云你这铸剑的材料要等上一段日子了。”

    姜星云恭敬说道:“父亲,孩儿明白。”

    卢林看了看,姜家这几人都是见过【碎星】的,都知道【碎星】是最好的,但是都没有挑,看来也是有所避讳了。

    姜仲云说道:“阿林,这三柄剑多少银子?”

    卢林说道:“姜叔,几位兄长喜欢,这怎么能收银子呢?”

    姜仲云摆了摆手说道:“阿林,这话以后再说,你这买来的银子还是从我和师妹这里借来的,不是小数,这样吧,一柄剑就按两万算就是。”

    卢林还待开口。姜仲云说道:“阿林,就这样定了,还有,星冉,你也听见了,记住了啊。”

    姜星冉说道:“是,叔父,侄女明白。”

    梁世这时问道:“卢林师弟,我也挑一柄剑如何?”

    卢林说道:“梁世兄尽管去挑。”

    梁世拿起那柄【碎星】说道:“我就挑这柄剑了,这应该是最好的了,算三万两银子吧,回头我和师姑说一声。”

    卢林张口说道:“梁师兄,这有些贵了啊……”

    姜仲云看了看梁世,说道:“这样也好,阿林,就这样了。”

    卢林闻言就不再说话了。

    姜仲云起身说道:“这次有这结果很不错,阿林,我们就先回去了,你也莫送了,自己多小心一些。”

    卢林起身将姜仲云等人送到匠房门口。然后回来收起这些刀剑,十一柄刀剑还剩四剑三刀了,但是借了十八万两银子如今就剩一半的债了,轻松多了。这用刀的还师兄师姐也只有狐师兄了,也不知狐师兄是回岭南了,还是在何处,等到神都大比问问狐师兄,狐师兄愿意的话先挑一柄刀去用。

    至于剑,用的人多了,四柄剑若是师兄师姐愿意用,加上这些天铸造节省下来的材料,可以铸造五六柄剑了;丹师姐有了【破凤】;谣师兄是用鞭的,赤云火石已经有了,见到谣师兄就可以帮他铸造了;雅师姐是用分水刺的,所需材料不是很多,这样一来师兄师姐的兵刃也都齐全了,苏师姐的兵刃忘记问郭文了,黄云峰应该帮苏师姐铸造好了。

    卢林想到这十八万买下的兵刃如今可算大派用场了,心情极为舒畅,姜星冉的三位兄长都挑了剑,这是大好之事,至少姜仲云回去和姜伯涛提起二人之事肯定更多支持的,梁世挑走【碎星】留给道门了,那曹长老就算知道了也没有办法迁怒姜家了。

    至于还去不去南定购买海铁,卢林想了想,还是要去一趟的好,这如今材料紧缺,搜寻极难了,多多益善。去那边一趟,还一个事情就要去零陵,襄阳孟淑之事还是要和陈堂首说一说的,具体怎么说,卢林也不知道,想到就有些头疼,不知该如何向陈堂首开口,想了想,没有什么头绪就暂时不去想了,等见到陈堂首再说吧。

    再想了想,卢林暂时没有别的事情了,就在匠房安心铸造等着朱箴言来神都了,去一趟淮水钟离朱氏,把令狐雍一家三口安顿好,然后再去百炼堂一趟;至于欠下的铸造,先在这里铸造,到百炼堂后接着铸造就是,也不去急于完成,顺着心意来铸造。

    下午申时,姜星冉就过来了,说道:“小林子,叔父他们回去了,对你可都是夸赞了一番啊。”

    卢林笑道:“我这也是从姜大侠那些感悟中得到启发的,最后如何还不知晓,至少姜大侠用【破晓】有效果的。”

    姜星冉忽然说道:“小林子,你刚才说什么?”

    卢林连忙改口道:“姜叔,是姜叔。”

    姜星冉这才慢悠悠的“嗯”了一句。

    卢林又说道:“星冉,之前给你铸造的剑,你可以继续用,就用姜叔的法子。”

    姜星冉笑道:“那是,这可是小林子你帮我铸造的第一柄剑,我之前用得很顺手的,一直舍不得的,这次比试都是用这剑的。”

    卢林接着说道:“星冉,你和梁世兄说说那【碎星】也可以这般来用,而且梁世兄买下这【碎星】怕是帮姜家挡住曹长老吧。”

    姜星冉说道:“嗯,梁师兄是这个意思,他自己做主的,中午吃饭都说了,他已经写信给掌教说明这事了。”

    卢林说道:“梁世兄敦厚稳重啊,这事办得两全其美。”

    姜星冉说道:“我看神都大比后,可能掌教就会逐渐安排梁师兄接手道门的事情了,这次梁师兄和我去龙虎山可能也有掌教这般安排,回来还要去武当山,叔父应该会在武当山等他。”

    卢林说道:“这是五大派第一个这么安排的吧。金良、古耀、玄安他们都还没这样的安排,临清就不清楚了。”

    姜星冉说道:“临清是有些古怪了。不好说。”

    卢林问道:“星冉,李前辈说了你什么时候去龙虎山么?”

    姜星冉说道:“现在去可以啊,但是师父说等你些日子一同去。”

    卢林想了想,这恐怕是李皇极为自己的安危着想了,说道:“嗯,我明白,这几天你去铺子那边看看,朱箴言肯定不会一个人来神都的,我师兄师姐他们肯定会有谁一起过来的。”

    姜星冉说道:“好,此前是两天去一趟,明天开始我每天去一趟。”

    卢林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