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江湖十三之风起 » 第一百零五章 商览

第一百零五章 商览

    再看过三次回火之后,卢林和雷世麟确认了温度对于淬火兵刃的改变是关键,随后按照观察所得的温度又试了两次。

    十月二十四,卢林接着将宇文庆的刀和鱼小容的剑,还有崔道庭的剑铸造出来了。下午开始给姚远铸剑,熔炼之前雷世麟已经召集了百炼堂的大匠来听卢林讲述铸造心得,说了一个多时辰,卢林就开始熔炼,一边熔炼一边讲述。

    对于淬火后回火之事,雷世麟说他也要铸剑,是给李慕铸剑,这次李慕临危不乱,百炼堂非常感谢,让雷世麟给李慕铸剑,李慕十余天前就回门派去了,走之前和雷世麟商议过;等淬火之时和众人再讲述一下这回火之术。

    卢林也想试一试,但已经开始帮姚远铸剑了,就不便拿姚远的材料来试,等着雷世麟帮李慕铸剑后,他用节省的材料给驿师兄、晗师姐铸剑再来试一下。

    十月二十六日上午,卢林收到了姜星冉的来信,信中说她到龙虎山一路都很顺利,十月初一到的,梁世、汪成、卫回三人呆了一天后就去武当山了。姜星冉学了【天师剑法】后在十月十五突破了四脉。

    卢林看了大为惊讶和欣喜。姜星冉说张天师也很奇怪,后来分析过,应该是【秋水】更适合这【天师剑法】,张天师学【天师剑法】至今已有三十二年了,但发挥不出姜星冉如今的威力来,这【秋水】能够将【天师剑法】中的雷电之威发挥得淋漓尽致,极为罕见;而且张天师以八脉大圆满的修为和突破四脉的姜星冉交手,同样都是用【天师剑法】竟然没有什么优势,若不是修为高过姜星冉三脉,怕是不敌。

    张天师询问是否还有这雷魄晶,姜星冉说没有了,这雷魄晶的珍贵她是很清楚了,得来真是缘分;只有两柄剑用了雷魄晶,【秋水】是全部用的雷魄晶铸造;还有一柄就是秦仪的【紫电】,八成是雷魄晶、两成是金红石;张天师知道后惋惜不已,若是早知道如此,无论如何不能给秦仪用雷魄晶铸剑。

    姜星冉继续在龙虎山稳固修为和【天师剑法】,本来姜星冉打算十一月初离开龙虎山,去临江坊看看再来百炼堂,但是赵正纯、张风府也要去神都参加大比的,张天师也是要去的,姜星冉不能学了剑法就跑,只能等着他们一起来百炼堂,大概大雪时节来百炼堂。

    说起【天师剑法】,姜星冉如今对【秋水】愈发满意,尤其是练了这半个月后,对于【秋水】的契合更进一步了,不然也不会突破四脉。【道门十三剑】第十一式这段时间也有模有样了,姜星冉感觉用【天师剑法】似乎比【道门十三剑】还犀利一些,若是对上古耀,也有信心一争高下了,秦仪如果没有突破四脉不是对手了。

    卢林看过信后,对于姜星冉的机缘也感到高兴,这些天他在百炼堂,早上都会练武一个时辰,【游龙掌】如今纯熟多了,【移花】自从在棋盘山用过后更多了些领悟,【南源刀法】和姜星冉的【南源剑法】合练不觉得如何,但是在和梁世试过后就发现威力很大,在棋盘山和姜星冉联手对敌不落下风,那可是真的生死相斗,体会更多,如今也有了提升,心法修炼他感觉已经是四脉顶峰了,随时可以突破,但是缺少那点机缘。

    枪法还第八朵花还是模模糊糊的,但是将马家【绝命枪法】的感悟融合到自己的枪法中去了,尤其是最后一式回马枪;马家的拔剑术用作拔刀他也勤练得很,卢林可没有拘泥于马家的规矩之中,不练步法,对这拔刀式已经有了自己的感悟。指法他也练了,这些天他还看过千锋照和百炼堂的剑法,没看出什么名堂来,只是用指法练了练,差强人意,等到了神都还是去请教三叔。

    没有突破四脉,卢林也只能在这些所学的功夫上下工夫了。他如今也不急,慢慢来,之前他心急,以至于心态有些不好,自己反省过后,铸造也暂缓了,在百炼堂这些日子,时常和雷世麟交流,都有所得,对于雷世麟发现回火之术也是佩服,更觉得自己不应该急于求成;曲风和黄云峰那边还有敷土之术,他还不清楚是什么情况,等到了神都问问大掌柜。

    十月二十八中午,雷世麟要淬火了,卢林也将姚远的剑铸造出来了,没有淬火,就先去看雷世麟淬火后回火的结果。百炼堂的大匠也都过来了,这可是百炼堂这些年最大的发现了,都看得极为认真,秦大堂主也来了,还让人准备了笔墨记录。

    正常淬火过后,雷世麟把剑给众人传阅了一盏茶的工夫,然后控制好了炉火余温,将剑放进去温养,这时间比较长,大家坐着喝茶闲谈等候,直到酉时雷世麟才取剑出来,这时再让众人传阅了一遍,这次都看得仔细,看了有半个时辰,都喟叹不已,这确实让剑的品质有所改变,硬度降低不多,韧性增加了不少。秦大堂主见了是大喜过望,让人安排了筵席庆贺一番。

    席间秦大堂主明显是很兴奋,喝了不少酒,雷世麟在开席前认真讲述了一番这回火之术,这提升了兵刃的韧性,对于边关将士而言是极大的利好了,大批量制作不是问题,定制更不是问题,稍微熟悉控制炉火温度就可以了,都是大匠,回火几次就可以做到。

    卢林看后,其实心中也有些蠢蠢欲动,想回到匠房去试一试,想了半天还是忍住了,这是姚远的剑,还是明天开始帮驿师兄铸剑来试一试,若是出了岔子也没问题,大不了再去攒点材料。

    吃过饭后,卢林回到匠房,燃起炉火,连夜就将姚远的剑完成最后的淬火。仔细回味了一下雷世麟的回火过程,压制住拿姚远的剑试一试的念头,回房看书去了。

    这些天卢林中午翻阅百炼堂典藏的铸造书籍,晚上看自己带来的书籍,收到【直指数算统宗】后,就一直是边看边誊录,还誊录了两份,五天前直接寄送了一份去龙城了,让周掌柜交给王文英,他如今也不知道王文英的通信地址。郭文已经在路上了,如果来得及的话,郭文去请教王文英会有所得;另一份郭文不在,就寄送给黄云峰交给范先生看看。

    最近这些天卢林看的是李兄让姜星冉给他的那本【商览】,卢林认为这书是本奇书,其价值不下于【直指数算统宗】,具体如何,他无法评断,【直指数算统宗】是直接改进了珠算之法,更实用,对于开铺子的人来说是天大的福音。

    【商览】一书应该是明月王朝末期的书,开篇就是数十张【天下水陆程图】,这些程图可比平常人出行携带的程图详尽细致数倍了,南北江水陆程图近百条,【京口驿起至湖广水程图】、【京口起至湘潭县水程图】、【徽州府由景德镇至武当山路】、【岭南、楚州至襄阳府陆路】、【三湘至姑苏水程图】……各处沿途地名点之间的交通里距、水陆状况、治安优劣、物产风俗、风景胜迹以及投关纳税程序等方面的内容。卢林略微熟悉的是:歙水水路、阊江至鄱阳湖,再经贯通江右水路到大庾岭的商路;以及临江府至湖口县水路程。这些在书院夫子有说过,都是江右的通衢之路。

    这书仅这些【天下水陆程图】就很了不得,往来江左、江右、两淮、岭南、越州、楚州……之间的通行,其价值就不可估量了,难怪当初李兄让姜星冉告诉自己不可外传,这种书可是极为难得的书,应该不是一人所做,看风格和地理位置,应该是许多徽商和两淮盐商将共同经历见闻集结在一起编纂成书的。

    书中的绘图是极为细致,描述也是极为详实,各地都注明市街、巡司之所在,这些称呼是明月朝的称谓;客商至某地,户、工二部报税,务须清白,投关纳税方面的注意事项,这些也都是明月朝的律法规定。

    还有某地某处防小人的标注,这是对沿途治安之提醒;此外,图中还常有“可泊”、“大水可泊船”“水大,有港可泊”、“有夹河,内可泊”等标注。比如三湘某地的记载,此地民朴,安土重迁,所需者,日常之常资,惟米谷充积,业商贩则碓户、米坊而已;又,地不宜泊舟,秋冬之交,淮商载盐而来,载米而去。

    其详实之处还可见一些备注,如“汉阳当面是巴河”“蕲水悠悠风顺过”中的“汉阳”“蕲水”边上,分别写有一“县”字;“几经马口牛肝矶”,“马口”边上写一“司”字;“盘塘武穴龙坪洲”中的“武穴”边上,写一“镇”字,还有些是标注“府”字、“门”字等……这些都是明月朝地方行政品秩的标注。

    这【天下水陆程图】记载了江右一些地方,有卢林熟悉一些的:临江府,是重要的药材集散地;景德镇的陶瓷天下闻名,这是谁都知晓的;河口号称是八省码头,贸易以纸、茶为主,次等之商贸易粮食,杂货为其后了,往来贸易都是大宗的贸易,动辄十万两银子起,小本买卖极少;还有吴城,吴城地处江右五大水系交汇处,号称是:西江巨镇,拔起中流,蜿蜒数里,大江环其三面。民萃族而居,日中为市,商艘趋之。买卖贸易以茶、木、盐、纸、麻五大商品为主,其中木材是最大。江右这四处地方往来商人最多。

    在这【天下水陆程图】最后有语:一路滔滔虽顺风,舟行遥指岸西东,津迷只把程图看,远近应无即目中。

    在扬州城卢林曾经见到一些东南各国的货物,不多,如今想来可能是从越州一带过来的,那郑田川曾经说过,其父郑溪厝是半盗半商的人物,往来海岛之间,在鹭岛瀛洲一带算是大势力了,会走海运买卖一些东南各国的物品,看这书,多半是这些徽商在其中转运买卖的,如今虽然海运未开,但还是有一些冒死往来买卖的,郑溪厝就这样做过,只是如今海岛之间互相抢夺倾轧频繁,也不得不暂停了,回到陆上寻求机会和帮助。

    【天下水陆程图】后面则是【客商规范】、【杂粮论】、【船脚论】、【为客之说】、【买卖机巧】、【买卖赋】、【经营说】、【四时气候】等,皆是经商相关之事;卢林只是粗略看了看,看得头大,这些都是经验之谈,虽是明月朝之时人所书,但是买卖根本并没有多大变化,想要详研怕是要许多工夫,这不是他现在有时间去做的,还是抽空誊录下来,等见到李兄后,问问那些可以外传,到时候让郭文和崔子芊去钻研。

    再往后则是讲述商人须知的各种常识;地理常识、王朝知识、船运盐粮的计算、吃水的判断、风浪的预判、马车运送的车辙观察……等常识,这些如今依然很实用,至于那些记载王府分布情况、王子王孙管职俸录、文武官员、当地商贾这些,都是明月朝的过往人物之事了,当时对于这些徽商来说应当是极为重要的,不然不会记载在其中,还如此详实,如今已是玉龙王朝六十五年了,玉龙王朝皇帝都是第三个了,这些都没有作用了。

    本朝立朝前五年因循旧制,都是沿袭明月朝的,第六年开始慢慢有了变化,第十年,高祖皇帝开设女官,自此后女子可参加科举为官了,这是前所未有之事,史书记载当时许多穷酸腐儒、冬烘先生、遗老遗少都是哭天喊地的说此事不可行,祖宗之法不可随意变,有违圣人之说……一时间群情激奋,朝野上下也都议论纷纷。

    高祖皇帝只说了一句话:你们这些人是怎么生出来的?

    然后就没有人说话了。

    仅仅过了一年,科举就有女子过了院试,第三年就有女子从会试中脱颖而出,廷试后为女官的有三人,再往后也都有女子为官,出众者则还没有,直到三年前王文英横空出世,直接从本朝第一个女解元,就连着会试、廷试成为第一个女状元,这两年各地书院女学子增加了不少,在学子中已经有四成了。

    还有一事,当时也曾震惊天下,开了女子科举之后第五年,高祖皇帝派发银两遣散了所有宦官,皇宫之内再无宦官,天下也不再有宦官了,至今已有五十年了;其实在玉龙王朝立朝之初,皇宫就没有招收过阉人进宫,只是沿用了以前留用的,自此后宦官于世间渐渐绝迹,就算有不多几个长寿者也都垂垂老矣。

    倒是有好事者说,明月朝之亡与宦官关系极大,当时宦官专权,弄出许多天怒人怨之事来,而且这种事情不是明月朝独有,再往前史书记载宦官专权祸乱朝政之事并不鲜见,玉龙王朝这是汲取前车之鉴,防患于未然。皇宫内仍有宫女,数量相比明月朝是少了八成,皇室开销也减少了一多半,皇宫安全值守由天策军内卫负责。

    高祖皇帝在位一十九年,在玉龙王朝十五年遣散宦官之后,将朝政之事交由内阁和翰林院共同处理,高祖皇帝最后定夺,说是定夺,其实是内阁和翰林院商议出结果后,高祖皇帝批阅确认盖玺印而已,四年后高祖皇帝退位颐养天年,时年六十有五,此后再也没有参与过朝政了。

    高宗皇帝继位时三十有七,四年后西关大战,战后第二十三年,高宗皇帝退位,时年亦是六十有五,高宗皇帝在位二十八年,本应是励精图治的二十八年,孰料遇上了西关大战,国库消耗极大,几近空虚了,此战虽是玉龙王朝上下同心胜了,但也是惨胜,在西关损失将士近八十万,西关附近五百里一带百姓流离失所,乡村之地不说十室九空,七空是肯定有的,许多城池荒废了,高宗皇帝在位这后面这二十三都是在休养生息。

    太宗皇帝继位时四十有一,至今已有十八年了。太宗皇帝有三个儿子,太子李景,二殿下李暃,这两个卢林见过李暃,大概二十七岁左右,三殿下李晟今年二十五了,这个卢林清楚,前年的榜眼,二十三岁,从神都去崆峒也是一路同行,也不知如今李晟在西关做得如何了。

    卢林翻到最后的内容,记载描述则是较为庞杂了。其中有商人风花雪月之事,也有商人经历的各种买卖故事,应该都是真人真事,记载得都是一些极为典型之事,很有借鉴和警醒之意义;还有经商之道,对于行商坐贾分析也都有,总结出一些经营之道:薄利多销,无敢居贵;见端知未,预测生财;时贱而买,时贵而卖;知地取胜,择地生财;雕红刻翠,留连顾客;以义为利,趋义避财;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奇计胜兵,奇谋生财;居安思危,处盈虑方;择人任势,用人以诚……

    这些说道之中都记有范例,看过极易得到认同,卢林看过后认同其中大半,还有一些不太认可,比如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之说,卢林觉得不应该如此,商贾应当首重诚信,但是看前面那些记载王府啊官员的,也知晓这些商人有此总结是有来由的;至于雕红刻翠,留连顾客,这个卢林认同一半,只是感觉这说法更像是开青楼的。

    在扬州城,二师伯请了八个富商吃饭,席间卢林也看得出他们贾而好儒,亦儒亦贾,看过这书之后,卢林得知这也是有来由有传承的。整本【商览】中处处透露出写书之人很在意这些名声,书中都是言必称士商,看到这些卢林不禁莞尔。

    卢林在扬州和程凤笙闲谈之事,有许多可以在这本【商览】中看见,若是当初从朱氏来的路上看完这书,那和程凤笙交流或许会有更多收获,毕竟程家是如今的大商,对当下贸易买卖是了如指掌,而这书毕竟是前朝的。这本书卢林也只是粗略翻阅了一遍,没有细看。卢林想到等回神都后那李兄还约了一叙,在百炼堂后面这些天还得认真看看,不然等到了神都,见了李兄若是对答不上,实在是过意不去,愧对李兄如此对待自己。

    卢林对于【商览】这最后的总结之语极为认同。

    【于己有利而于人无利者,小商也;于己有利而于人亦有利者,大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