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文娱天王从复读开始 » 第二十一章 事件发酵

第二十一章 事件发酵

    吴成原打算在复读结束之后的那个暑假,自己和李志靖两个合伙做一个自媒体账号。

    毕竟自己重生而来,对于每一年的热点都了如指掌。

    互联网上的每一波热度都很关键,抓住时机的人都乘风而起,吃到时代的红利。

    所以在他们账号下面的评论区就会有很多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纷纷吐槽着互联网时代成就了一些本不应该成就的人。

    但是,每一个人都在互联网时代啊,有一些人抓住了热点,趁着热度火起来的,这也是自己的本事啊!

    有些人天生就对于热点话题有着敏感度,在传媒界叫做“新闻眼”、“新闻鼻”。

    况且,互联网热度下去的很快,通常只有一周,一周之后会有新的热点把上一周的热点压下去。

    除了被一直黑的鸡哥,也只有他创造历史。

    被黑这么多年,自己反而越来越红,而那些小黑子也黑出了感情,很多人黑转粉。

    所以那些明星们动辄就炒绯闻、炒CP、闹离婚,为的就是让自己在互联网上有热度、有曝光度,让自己更有话题性和讨论度,如此便可以使自己的商业价值变现。

    吴成想的就是暑假期间和李志靖两个搞一个自媒体账号,赚得第一桶金,为自己文娱帝国的宏图大业奠定经济基础。

    是的,即使吴成前世混的不怎么样,但是他内心当上大导演的理想却始终没有放弃过。

    电影——第七艺术,在他心里蠢蠢欲动。

    如今自己有的如此良机,又怎敢不为自己拼一把呢?

    想到这里,吴成用妈妈的手机打开了微博,重新注册了一个账号,用户名就写“吴成”。

    毕竟自己未来也是要迟早入V的,早点出名也是好的。

    然后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准备跟喷自己的那些网络键盘侠开始对线,毕竟微博才是互联网热度的主战场。

    然后,在微博搜索栏输入《那一抹月光》,显示出来的信息跟李志靖在电话里说的如出一辙。

    “牛逼,复读选择毛厂中学就够牛批了,还敢在毛厂高中的月考中写爱情散文!666【狗头】【狗头】【狗头】”

    “牛批!我打赌5毛钱,明天毛厂中学就要处理这名学生。我为他的胆子点赞!!!【强】【强】【强】”

    “牛批什么?这是学校教育的悲哀!一名复读的学生,写爱情!真不知道他的父母看到会作何感想!”

    “学校虽然给了0分,但是居然把这位学生的作文发表在了校刊!这到底是在教书育人还是在教人谈恋爱?!”

    “据最早在小破站上发文的博主说,这篇作文本来是要给满分的,因为不希望给学生不良引导,给了0分,但是又担心写了这篇作文的学生被打击的一蹶不振,所以才决定发表在校刊上,肯定他的才华。”

    “就算他才华横溢,那也不能在校刊上面发爱情散文啊!学生们都处在青春期,这究竟在引导什么!!!”

    “悲哀!毛厂中学究竟在如何教学生?”

    ………………………………

    吴成不断翻看着微博底下的评论。

    他发现大部分评论都是声讨毛厂中学的。

    因为这篇作文一下子翻转了大众对于这所学校的固有印象。

    其他的也都是吃瓜群众发的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评论。

    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他们在真正地看完了作文之后,说了自己对作文的客观看法,但是都被不断刷出来的新评论压下去了。

    没有人关注这篇作文本身,他们只在乎作文内容与毛厂中学之间的那种不协调。

    热点话题,是随着舆论的导向而慢慢变化的。

    一开始可能只是大众们比较关心这类事件,但随着讨论度的增加,有些网络用户们时常会在某些事件的舆论发酵后,表达自我的言论。

    这种言论又具有一定的群体倾向,也就是说,当陷入舆论场,开始一群人的“狂欢”时,其他人有很大的可能会被卷进其中,趋向群体价值理念的方向,而忽视了自我理性思考的行为。

    这种为了表现自己站在了道德绝对正确一方,而对舆论中心肆意指摘与攘斥。

    因为它仅仅是由自我选择,并且模糊了群体的意识,自我认为多数人就代表了正确的价值倾向。

    可以说,人人都有可能成为推动网络暴力走往不可控的方向,对受害人带来叠加伤害的“刽子手”。

    理性失守,在愤怒的舆论之中,一些正义的声音也会被淹没,而表现出极为强势的单极化观点。

    而现在这次的作文事件,已经开始发酵。

    某些热心网友已经开始人肉搜索这篇文章的作者,准备把他拉出来进行鞭打。

    而这些网友就是网络判官,纷纷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这篇作文的作者进行审判。

    一群人的狂欢,丧钟为谁而鸣。

    后世已经有许许多多的案例,证明了网络暴力的恐怖之处了。

    无疑,在悲剧到来时,每个人都是网络暴力的“递刀者”。

    在群体性的事件之中,人们往往怀有法不责众的心态,对于自己的行为与言论失去了应有的理智的思考。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网络暴力也是如此,网民只相信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并不在意事情的真相,只想和大家一起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发泄着生活中的不如意,宣泄着自己自以为是的正义感。

    “怎样算欺凌?”

    “十人欺负一个算欺凌。”

    “一百个人欺负一人也算欺凌。”

    “那么一万个人呢?”

    “那是正义啊!”

    鲁迅先生早就在他的文章里暗讽这些了。

    “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是的。

    他们举起了键盘,以为自己是至高无上的神。

    他们张开了嘴,以为自己站在道德的至高点。

    作乱者高枕无忧,跟风者唯恐不乱。

    偏听者是非不分,觊觎者坐收渔利。

    澄清者坠入深渊,受害者百口莫辩。

    你看,百鬼夜行,有人混入其中,笑的比鬼还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