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游戏里的大明 » 第十八章 朝堂之争,登闻鼓又响了!

第十八章 朝堂之争,登闻鼓又响了!

    皇宫。

    大殿上方。

    朱由检高坐龙椅之上,脸色比死了亲爹还难看。

    这几日,先是传来李自成攻破潼关,占领陕西全境的消息。

    接着是推行宝钞遭到了民间的普遍抵制,不仅没有能收到银子,连原本制作宝钞的费用,都无法赚回来。

    偷鸡不成蚀把米。

    而现在。

    连两个草民,都敢骑到自己的头上拉屎了!

    本以为他们敲登闻鼓是有什么重大冤情,结果竟然说是为朝廷献策,来解决宝钞问题的!

    这根本就是胡来!

    堂堂朝廷国策,岂是一介草民可以随便置言的!

    偏偏施邦耀那个都察院御史,沽名钓誉,竟迫于刁民的威胁,不杀两人,以振朝纲国纪。

    反而将此事推卸到皇帝身上。

    这是要让他承担杀两人的罪名,让百姓的怒火,对准他这个大明天子啊!

    天下岂有这样的臣子?

    朱由检恨啊!

    外面。

    百姓们的呼喊声遥遥传来,令他越发的心烦意乱。

    “施邦耀告病?”朱由检冷笑不已。

    “来人,派一顶轿子去施家,就算是抬,也给朕将他抬进紫禁城。”

    太监们立即领命而去。

    不多时。

    施邦耀颤颤巍巍的走进了大殿。

    “微臣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一走进来,当即就行大礼跪拜。

    事实上。

    非是大朝会,正常见皇帝,并不用行这样的大礼。

    但施邦耀很清楚,崇祯帝正在气头上呢,这时候就要多磕头,多行礼。

    多磕头,少开口,此乃为官之要。

    掌握这一点,便不愁官运不亨通。

    施帮耀并不算此中高手,有时也会忍不住多说几句。

    毕竟是都察院左都御史,职责所在,完全不说话,肯定也不行。

    但昨天的事,那可真是一个大麻烦。

    他当时的想法,首先是这件事,决不能由自己去禀告皇帝。

    说不得就要引来天子震怒,遭受无妄之灾。

    他不去禀告,宫中的太监自会禀报,崇祯帝这口气,当时就会发泄一番。

    等气头过了,事情就会好办几分。

    反正皇帝追问起来,理由也是现成的。

    总要时间查明案情,没有弄清楚,如何奏报皇帝呢?

    这些心中的小算盘,不足为外人道。

    再加上,他昨天回去之后,越想越觉得不对。

    这两人的来头,只怕不简单啊!

    若只是普通的死士倒还罢了。

    天下间总有不怕死的人,虽说两人连挨打都不喊痛,确实让他惊讶,却也仅仅是止于有点惊讶而已。

    可两人后来能说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以及“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样的诗句,这就非同小可了。

    有学问,有胆识,还不怕死,如此人物,天下难寻。

    可偏偏两人之前又一直默默无闻。

    到底是什么人,在背后操纵呢?

    施邦耀越想越不对,今日便干脆卧床装病,看能不能蒙混过关,将这个烫手的山芋给甩出去。

    却没想到,崇祯帝竟抓着不放了,硬是派人将他抬进了紫禁城。

    “施邦耀,昨日百姓敲登闻鼓之事,你查得如何了?”朱由检强忍怒意,沉声问道。

    “臣……启奏陛下,此事事关重大,案情错综复杂,若要查明,还需时日。”

    “还需时日?”朱由检的音量骤然提高了许多。

    声如雷鸣,在大殿内回荡。

    刹时间。

    满朝大臣尽皆颤颤发抖。

    一个个连忙跪地。

    “陛下息怒!”

    “陛下息怒!”

    ……

    朱由检指着施邦耀怒道:“你为何不当场处置,却要将此事推给朕来处理。”

    “你是想让朕背一个虐杀百姓的骂名吗?”

    “在你眼里,还有朕这个君父吗?”

    施邦耀磕头如捣蒜:“陛下,臣绝无此意。”

    “只是此二人虽无法无天,却气度不凡,所言所指皆非同一般,非是寻常百姓能及。”

    “臣不知其是隐世高人,还是朝廷乱党所指使,未敢轻率决断。”

    “为朝廷计,为大明计,为陛下计,臣以为此二人不能擅杀,还望陛下三思啊!”

    崇祯帝如此震怒,到这个时候,施邦耀也知道必须要说出一点理由来。

    朱由检怔了怔。

    他倒还真没有想到这一层。

    昨天听到奏报之后,朱由检恼的是,那些刁民,一边对抗朝廷推行宝钞的国策,一边借机闹事,就该狠狠的惩罚,杀杀他们的嚣张气焰。

    可施邦耀身为都察院御史,面对刁民聚众闹事,却沽名钓誉,不仅不强力弹压,反而一味退让。

    只图为自己博一个好名声,完全不顾朝廷的难处。

    竟想着将这个烫手的山芋,丢给他这个皇帝处理,太目无君父了。

    崇祯帝的怒意,一直未消。

    此际听施邦耀一说,反倒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那个夜烟和天下第一帅,一个能当场念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另一个能喊出“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必然都不是普通的刁民。

    寻常普通百姓,哪能写得出这等诗句?

    这样的人,没有来朝廷做官,反而藉藉无名。

    但他们的背后,就真的没有朝廷官员在支持吗?

    支持他们的人,又是谁呢?

    朱由检的目光,从下方一众跪着的大臣身上冷冷扫过。

    当了十几年的皇帝,他很清楚,别看这些人此刻都跪在殿中,匍匐在地,向他磕拜。

    实际上,他们心中,都在各自打各自的算盘。

    这时,有大臣出言进谏。

    “陛下,微臣以为,夜烟和天下第一帅虽系刁民,然其言能惑众,又不惧生死。”

    “虽有盗名窃誉之嫌,却已得无知百姓景仰。此刻皇宫门外的人,便是明证。”

    “如今贼寇为祸,天下民心不稳,朝廷正须安定人心。”

    “陛下不妨召见此二人,以彰爱才之意。”

    “给予褒奖,以安民心。”

    “如此一来,百姓必定称赞吾皇英明,于陛下之清誉,大为有益。”

    “陛下又何乐而不为之?”

    “想那二人,不过是卑鄙草民,陛下和他们大耗精气,殊无必要啊!”

    这番话的意思,说白了就是你不用管那两个人说什么,只管给他们一番奖赏,让百姓拍手叫好,让朝廷得了一个知人善用的面子,不就行了?

    至于听不听他们的建议,封他们什么官,那还不是随便拿捏吗?

    给个没用的闲官,让他们呆着凉快去。

    和这种草民斗气,没必要啊!

    此言一出,立即得到了不少大臣的赞成。

    “臣附议!”

    “臣附议!”

    ……

    朱由检望向首辅陈演,问道:“陈爱卿,此事你怎么看?”

    陈演拱手:“陛下,臣以为,陛下不宜召见这等刁民。”

    “此二人敢公然反对国策,鼓动百姓,妖言惑乱民心,对抗朝廷,背后必有人指使。”

    “臣以为,当严查严惩,以敬效尤。”

    “若不严惩,反而表彰,朝廷如何能震慑宵小?只恐往后此类不法事由,会越来越多!”

    他是首辅。

    在陈演看来,有人不经他的允许,闹出这样的事,就是在挑战他这个首辅的权威。

    故而,一力要求严惩。

    这就是朝堂上的微妙之处。

    所站的位置不一样,利益诉求不同,出发点就不一样。

    同一件事,也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朱由检顿时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正犹豫之际。

    突然之间。

    咚!

    咚!

    咚!

    一阵沉闷而响亮的鼓声从外面远远传来。

    大殿内。

    众多大臣转头,一个个面面相觑。

    朱由检的脸色,阴沉到了谷底。

    登闻鼓,又一次被敲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