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游戏里的大明 » 第四十五章 公车上书!

第四十五章 公车上书!

    紫禁城宫门外。

    许多人都拿着一份报纸,正高喊挥舞着聚集。

    房智,醉歌离人等一干玩家,站在人群前面,拿着报纸,高声念道:

    “为大明江山社稷安危计,乞圣明天子下明诏,革新吏治,惩治贪官,减免税赋,练兵图强。外御蛮夷,内平贼寇,使四海升平。呈请代奏事:”

    “窃闻闯贼破潼关,占陕西全境,天下震动……”

    ……

    ……

    ……

    这篇公开的奏折,洋洋洒洒几千字。

    内容大抵是痛骂大明走到今日,已穷途末路,必须要变革图强,不能再让闯贼壮大,让百姓都陷于水火之中。

    怎么变呢?

    奏折里面提出了几点。

    第一:皇帝要下诏鼓舞天下的士气,让天下人看到朝廷的决心。

    第二:朝廷刷新吏治,惩治贪官。现在内阁没用,首辅能力不行,才将朝廷弄到了如今的地步,要换人。

    第三:三饷征收多年,百姓不堪重负,朝廷要减免税赋,让老百姓能活下去。

    第四:闯贼都要打过来了,朝廷需要训练一支新军。

    对于这些要求,玩家们可是精心考虑过的。

    写出来更是荡气回肠。

    在《大明日报》上发表之后,立即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响应。

    京城内,自进士举子,仕宦官员,到贩夫走卒,再到底层的穷苦百姓,都纷纷叫好。

    “大明朝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是啊,咱大明必须得变法图强。”

    “再不改变,闯贼就要打进北京城,夺了大明江山。”

    ……

    这两日,城中的茶馆、酒楼,勾栏……街头巷尾,到处都有人在谈论着。

    风气刮起来之后,便如同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席卷四方,再无人能扑灭。

    夜烟和天下第一帅四处活动,很快就弄到了几百个进士举人的联合签名。

    房智等人估摸形势,认为时机已经成熟,这才有了今天来宫门前,高声念奏折的壮举。

    “你们要干什么?想造反吗?”

    锦衣卫的一名百户厉声喝斥。

    “闯贼就要打过来了,大明都要亡了,还有什么造不造反的?”

    说这句话的人,并非是玩家,而是一名国子监的学生。

    “值此国家存亡危急之际,我辈读书人,岂能惜己身而惧生死?”

    一名举子高声喊道。

    “我们要集体上书朝廷,请求觐见陛下。”

    “对,我们要上书朝廷,请求变革!”

    “变革,救大明,救天下!”

    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人群中,醉歌离人吞了一口口水,道:“看不出来,大明的进士举子,还是蛮有骨气的啊,我还以为他们都是软脚虾,墙头草,只会屈膝投降呢。”

    房智笑道:“身为有功名的读书人,他们再怎么样也是既得利益阶层,没有谁会希望大明这艘船翻掉。”

    “只不过,没有人带他们出来闹事,也就造不成多大的声势。”

    “在历史的滚滚洪流面前,掀不起半朵浪花。”

    “如今,咱们将这把火点起来了,自然就会不一样。”

    风水西去大笑道:“那咱们可得将火烧旺一点。”

    ……

    人群不断向着皇宫门前进逼,也一步步靠近登闻鼓。

    “让开!”

    房智走在前面,对拦他的锦衣卫道:“站在我身后的,都是整个大明的读书人,京城士子,尽数在此,你若敢对他们下手,就是与天下读书人为敌。”

    “别说是你,便是昔日的九千岁魏忠贤又如何?”

    “与读书人为敌,还不是落一个身死他乡,臭名昭著的下场。”

    “你再不让开,就休怪我等不客气了。”

    那几名锦衣卫的脸上,明显露出恐惧慌乱之色。

    都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但也只有他们锦衣卫才知道,大明的读书人,发起疯来,有多可怕。

    皇帝要靠读书人治理天下。

    而锦衣卫,虽然有监管百官,缉拿读书人的权限,可一旦这些人群起而反之,那锦衣卫就多半会被皇帝推出去挡刀了。

    想到这里,那几名锦衣卫的身体,便不由自由地向后面退。

    一步,两步,三步……

    一直到退到登闻鼓下,房智抓起鼓槌,敲了起来。

    ……

    ……

    ……

    咚!咚!咚!

    听到遥遥传来的鼓声,崇祯帝和大殿内的一众臣子皆是脸色微变。

    朱由检吩咐道:“速去查清,又有何事?”

    一名太监匆匆离去。

    不一会儿,便跑回来禀报。

    “陛下,不好了!是国子监的学生,还有一大群的进士,举人集体上书,要求面圣。”

    “反了,反了!”陈演勃然大怒。

    他是当朝首辅,也是文人领袖。

    读书人要闹事,他竟然毫无消息。

    这分明是没有将他看在眼里啊!

    “陛下,这些人身为读书人,儒家子弟,却不知忠君体国,反而聚众闹事,行为不端,居心叵测,朝廷应予以严惩。”

    陈演当即进谏。

    “国子监的学生,不好好读书,却偏要出来闹事,若不严惩,那还了得?”

    另一名大臣愤愤发言。

    “朝政大事,岂是他们能随便置言的?”

    “他们读了几本圣贤书,就敢行这等事?”

    “陛下,依臣之见,凡今日聚集闹事者,都应全部革除功名。”

    大臣们纷纷附和。

    特别是文官。

    在他们看来,读书人应该唯他们马首是瞻才对。

    没有他们的同意,敢跳出来闹事,就是背叛读书人的二五仔。

    “陛下!”

    吵闹声中,王者永不屈服拱手道:“如今天下风雨飘摇,人心本就惶惶。”

    “看这架势,此际云集在宫门外的读书人,怕不是有数千之众。”

    “他们毕竟不是普通百姓。”

    “朝廷若是对他们严加惩戒,只怕会引进更大的慌乱。”

    “陛下,大明江山禁不起这样的折腾。”

    “何不看看他们上书的内容,设法息事宁人呢?”

    朱由检微微点头。

    问那名太监:“你可知他们提了什么要求?”

    太监道:“他们说,大明就要亡国了,他们要陛下降旨,鼓舞天下民心士气。”

    “他们还提了很多要求,奴婢也不是全部清楚。”

    “但有一条,是要求陛下废掉首辅陈演。”

    什么?

    朝堂上的大臣们,皆是脸色大变。

    这又是谁在背后撑腰?

    对方的目的是要夺内阁的权力,要换相?

    众大臣顿时都沉默了。

    崇祯瞳孔微微缩了缩,盯着陈演道:“陈爱卿,你如何看?”

    陈演却是突然扑通一声,跪了下去。

    “陛下,臣愿辞去首辅之位,还请陛下恩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