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爹项羽,偷听我心声逆天改命 » 第11章:锄头挥得好,没有墙角挖不倒

第11章:锄头挥得好,没有墙角挖不倒

    项羽脑海里再次传来儿子声音。

    【张良果然还是心系故国啊,若此时老爹能站出来支持他的提议。

    张良必定会心存感激,从而迈出收服顶级良才的第一步。】

    【张良助衡阳君成复立韩国,对于项梁、项羽并没有什么威胁,衡阳君不可能做大做强。】

    还不待项梁言语。

    腾~

    项羽便是站立起身,对项梁道:

    “叔父,侄儿觉得子房先生言之有理,我们可以借子房一支军队,让其回韩国故地助衡阳君成复国。”

    正想替张良说话的刘季,见被项羽抢先,微微一愣。

    但他也依旧站起身,向项梁发表意见,支持张良带兵回去恢复韩国。

    刘季对张良,同样分外看重。

    只是这张子房心系故国,暂时无法为他所用。

    项梁见侄儿和刘季都支持张良,再加上他和张良早在下邳时就有交情。

    所以项梁顺水推舟,也支持这件事:“好,那本将给子房一千人马,回韩国故地助衡阳君成复国。”

    项梁手下第一谋士范增,没有发表任何意见,算是默默支持了。

    张良颇为激动,朝着项梁一拜:“多谢项将军!”

    继而,他看了项羽一眼,又是拱手一拜:“多谢少将军!”

    项羽能够支持自己,这是张良没有想到的。

    他在心底,暗暗记下这份人情。

    最后,张良拜谢刘季。

    正在门外偷听的项隆,颇为意外惊讶。

    那张苦大仇深的小脸上,满满的严肃之色。

    怎么回事?

    老爹怎真帮张良说话了?

    这有点不正常啊!

    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心声,能够被老爹项羽听到。

    项隆伸出小手,挠了挠脑袋。

    小半个时辰后。

    项梁、刘季、张良、项羽、范增等人都走出厅堂。

    项隆盯着刘季背影,若有所思起来。

    虽然刘季是父亲这一生最大的竞争对手,但项隆也不建议父亲现在就对刘季痛下杀手。

    毕竟刘季没有犯任何错误,而且他是归宿于项梁楚军的部属,还有他在反秦之事上也立下诸多功勋。

    刘季起兵于沛几乎与项梁同时,泗水郡之战,丰邑之战,萧砀之战都获得了胜利,大败秦军。

    若项羽随便找个借口,就将刘季给杀了,会失了道义,寒了人心。

    张良、萧何等人才,也不会为项氏所用。

    以后,其他准备投靠项氏楚军的势力,也会放弃投奔打算。

    毕竟,对于一个无缘无故就诛杀有功部下的项氏,他们可不敢投奔,没准哪一天也会如刘季般被无故诛灭。

    谁也不是傻子。

    项隆觉得,项羽要杀刘季的话,必须要等对方犯了大错,才能师出有名,不至于引起一系列严重不良反应。

    “隆儿,你在想什么?”

    一道浑厚的年轻男子声音响起,打断了项隆思绪。

    他抬头看去,发现是老爹项羽来到面前。

    “爹,没想什么。”项隆稚声道。

    项羽脸上挂着慈祥笑意,俯下身,在儿子耳边低声道:

    “隆儿,你前几日说的马镫、马掌,爹已经打造出来,并进行验证,果然威力惊人。”

    项隆没想到,父亲这么快就将马镫、马掌制造出来了。

    看来倔驴老爹,似乎发生了改变。

    对于自己这个儿子的提议,很上心呐。

    缓过神,项隆轻声道:“爹,那您现在装备战马了吗?”

    项羽摇摇头:

    “隆儿,现今我楚军缺马,此等神兵利器不可暴露。

    我先不准备装备,等战马数量超过千匹,方才会装备之。

    若提前装备马镫、马掌,让敌人学去,将后悔莫及。”

    项羽想着把马掌也拆下收藏起来,为保密起见。

    项隆对父亲的解释,颇为满意。

    项羽虽然暴虐,但也是多疑谨慎的。

    而后,项隆漆黑大眼转了转,道:“爹,以后关于马镫、马掌之事,对外人可千万别说是我想到的,就说是您自己发明的。”

    项羽很意外:“为何?”

    项隆轻声道:“被人知道,是我一个小小娃儿发明了这等器物,将十分不好。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项羽听到儿子如此说,觉得极为有道理,充满了智慧。

    好一个“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项隆又补充道:“若将发明此二物之功归于您,不仅可避免暴露孩儿,免于不必要的麻烦、危险,还可以增加您的威望。”

    项隆已经打定主意,想尽一切办法把老爹项羽培养成真正的帝王。

    而他自己,便深藏功与名,以后就做一个西楚大帝羽翼保护下的逍遥太子爷。

    吃吃喝喝,逗逗妃子,游山玩水……岂不美哉?!

    项羽想不出任何反驳儿子的理由,只能对着项隆点点头。

    项隆想了想,又道:“爹,孩儿觉得那个张子房,很有才华……”

    是的,他要提醒老爹了。

    项羽闻声,微微一笑,又与儿子飙戏了:“爹也觉得如此。”

    “少将军。”

    这时,一道温润的年轻男子声音响起,打断了父子二人交谈。

    项隆抬头看去,发现是一袭月白长衫、儒雅睿智的张良正跨过院门,去而复返。

    他有些好奇,张良回来做什么?

    现在对方不应该忙着点兵,回归韩国故地,帮助衡阳君成复国吗?

    项羽也看到了对方,道:“子房先生,还有何事?”

    张良拱了拱手道:

    “少将军,良知晓你神勇无双,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对行军打仗极有见解。

    良之前,得到一部古之大贤姜尚所著《太公兵法》,觉得颇为有见地,特向少将军展示,以期能有助于少将军。”

    项隆闻声,漆黑明亮的大眼睛转了转。

    太公兵法,又名六韬,分别以文、武、龙、虎、豹、犬为标,各为一卷,共六十一篇。

    太公兵法内容十分广泛,对有关战争和各方面问题,几乎都涉及到,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战略论和战术论。

    此书中的阴谋轨迹也是狠辣无比:

    曲意逢迎,降低防备;成全贪婪,自毁其身;挑拨离间,灭敌诛心等尽皆出自太公兵法。

    项隆暗暗感慨。

    【果然传言都是真的,张良喜欢向他人展示太公兵法,以期获得明主。】

    【张良之所以愿效忠刘季,与刘季对太公兵法理论体系的认可,也很有关系。

    在刘季之前,张良已向多人展示太公兵法,但他们都对此兵法嗤之以鼻。】

    【张良一直认为,能够认可太公兵法者,方是其天定辅助之人。】

    【另外,张良得到太公兵法过程,也颇具传奇性。就是那个著名的桥上老者丢鞋子赐书的故事。】

    【张良之所以能成为谋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与其潜心研读太公兵法也不无关系。】

    项隆的这些心声,亦是默默地被项羽偷听到。

    项羽原本对所谓的太公兵法,确实不在意。

    但偷听儿子心声后,却是起了浓浓的好奇。

    项羽重瞳看着张良,认真道:“子房先生,愿闻其详。”

    张良见项羽这幅态度,也是颇为高兴。

    接着,他便跟项羽诉说起太公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