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演员们太懂艺术了 » 第12章 学校出名,不可盲目自大(求票和追读)

第12章 学校出名,不可盲目自大(求票和追读)

    “欢喜?不是激动吗?”

    “谢院长,如果我能获得咱们国内的短片奖,我才激动呢!戛纳给我短片提名,说明他们识货,没埋没我跟大家拍的作品。”王也耸着肩笑着道。

    “卧槽,竟不把戛纳放眼里。“

    “牛逼,咱们自己人拍摄的短片,为什么非要以海外得奖为荣啊?”

    “你没毛病吧?戛纳可是世界三大最高荣誉。”

    “呸,什么三大?不过是仗着一些先发优势罢了。他们的艺术作品不是娈童就是搞基,一点也不符合咱们的价值观。”

    “王也说得好!”

    “王也好样的!”

    “就该这样,戛纳有什么了不起,以后要让他们求着来咱们的电影节。”

    谢院长听到这话,眉头微皱,正要劝解,忽听学生们大声喊着。

    而后则,如雷鸣般的掌声响起。谢院长不得不暂缓开口,仔细打量王也,心道年轻真好。

    这年头戛纳电影奖是电影节艺术成本最高的奖项,无数从业者更是以获得戛纳荣誉奖为至高成就。

    很多人都以获得戛纳电影节奖项为荣。

    可是越是从事影视艺术领域的人,越能发现海外对自己这边的一些若有若无的歧视。

    只是天下熙熙攘攘为利来,自己的电影若在海外获奖,挣的钱就多了。

    为了钞票,即便大家都知道外国人都抱着小心思,也会将自己的作品放到海外电影参展。只要获得一个大奖,钞票和名气都来了。

    也是因为海外以利趋势,让国内一些敏感的艺术电影墙外开花墙内香,进而发生了一些不太好的连锁反应。

    这里就不仔细阐述了。

    等到学生们宣泄了心里的那股气后,谢院长才用劝解的口吻道:“王也,话说得非常好,大长咱们家气势,年轻人就该如此朝气蓬勃。”

    啪啪啪~

    喜爱王也的自然纷纷鼓掌,对王也口出狂言的师生听到这话也皮笑肉不笑的鼓掌。

    这里是京电,不是校外。既然领导支持了,就别正面反驳了。

    等到大家掌声停歇了一些,谢院长才笑着道:“不过呢……王也刚才说戛纳不行的话,在咱们学校里面说说就行。要不然会给外面咱们家的学生不懂事的假象。”

    现场顿时响起密密麻麻的笑声。

    王也则“露出”一副拘束的模样。

    等待大家笑声降低后,谢院长将目光看着在座师生。

    “诸位同学,优秀的影视艺术作品有很多共通性,越是优秀的作品越能引起共鸣。王同学的想法很好。凭什么海外的戛纳电影节是三大啊?咱们家的电影节更牛逼。”

    现场的笑声更大了。

    “很多年前,我也有这种想法,但随着见识的多了,才发现那时候的那种心态太过情绪用事。”不待同学们说话,谢院长继续道:“在座的同学们,影视艺术不是闭门造车,不是请客吃饭,是要从多方的角度发现生活的美好,寻找感动的瞬间,你才能拍摄好影视作品。”

    “说到这,大家应该都知道百年前的乾隆宣布的闭关锁国一事吧?”

    同学们点头,大家自然都知道这段历史,大家的历史课又不是白上的。

    谢院长将话筒放到王也跟前,让他说说乾隆闭关锁国的事情。

    “公元1793年,法兰西发生GM,乾隆笔友,美利坚国父路易十六世死亡。1793年,乔治·马戛尔尼出使,并且提出通商六请求,被乾隆皇帝拒绝,同时……”

    等王也迅速把乾隆闭关锁国之事给大家讲述出来,同学们有些模糊的记忆开始清晰。

    等到王也说完后,谢院长才说话:“表面上看,乾隆对外称蛮夷不知礼数,称天朝地大物博,盲目自大,认为海外发明的东西不过是奇技淫巧,不值学习。除了了两口通商,其他商业和文化交流均是不允许的。乾隆的命令里面,有更深层次的东西。”

    “乾隆是个聪明人,优秀的统治者。可惜他却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大清百姓跟外界接触的利弊。他认为治下子民和外界文化接触不利于满清统治,所以下令封锁大清,不和百姓和外界接触。”

    “也是因为如此,导致咱们错过18世纪最好的科学发展时期,导致科技落后,让咱们出现百年憋屈近代史。”

    “借大清衰落的近代史来说影视作品实在太过空泛,主题也太沉重。可咱们是文艺工作者,是站在文化的最前线的人。”

    “咱们要熟读中外经典,学习海外的影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并为咱们所用。”

    看同学们认真听讲,谢院长又看向王也,随后严肃的对小礼堂的学生们说道:“诚然,海外电影节是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同行之间的优秀作品也有可取之处。”

    “还是那句话——看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等大家毕业了,有机会一定要去外面走一走,看一看。”

    “大家要吸收国际上的先进影视拍摄制作经验,打磨自身技能,砥砺前行。一直到同学们都成为电影界权威大师。到这个时候,再评价他人的压力就自然而言的小了。”

    一口气说完后,现场响起啪啪啪啪的掌声~

    老师和同学们送上自己的真挚感谢。

    王也在一旁也满脸谦虚。

    “谢谢院长点拨,也就是在学校我才这么说,以后在外面绝不会如此说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话。”

    “你个小滑头啊~”谢院长笑着摇头,似乎对王也很无奈。

    看王也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谢院长欣慰笑着:“王也同学,短片大家都看得很满意。咱们学校最近也在准备学生作品。你若是有了拍摄计划,给老田知会一声。到时候从咱们学院里挑选演员,打磨大家的基础技巧。”

    “院长说得是。”

    谢院长满脸笑容鼓励王也和剧组其他人两句,又和观影的学生们说了几句场面话。随后便结束了演讲。

    而后是表演系的院长出来,说了表演的艺术,并且让朱亜闻他们说了一下自己拍戏的感受,心得体会之类的。

    校领导既然说话尽可能精简,也用了近15分钟。

    直到谢院长才带着田庄庄一帮校领导离开,小礼堂的氛围才开始活跃起来。

    王也自然成为了这里最耀眼的人物。

    他用一部短片证实自己的实力和潜力,心高气傲的京电学生们对他的作品非常喜爱。

    不少还未被社会磨灭棱角的同学更是产生情感共鸣,他们认为王也特别酷!

    当然,也有一些学生直接不屑的扫了王也一眼后扬长而去。他们认为王也不知所谓,盲目自大,所以不屑为伍。

    海外的文明如此先进、皿煮、自由,需要学习的很多。

    你一个才拍了一部短片的小导演有什么资格说别人?

    不过这样的只是极少数。

    更多的人则是希望和王也拉近关系。

    所有王也熟络的同学纷纷吹捧着,不熟悉的则凑到王也跟前混眼熟,拉关系。

    出名要趁早啊~

    导演是个非常考验基本功和天赋的职业,大一新生就能制作出如此优秀的作品,抱紧这个大腿,往后肯定能有出息。

    大一的学生还有些矜持自傲,但大二跟大三的学生可不矜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