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神官夜行 » 第三十三章 少年英才齐聚

第三十三章 少年英才齐聚

    不论情愿与否,王京尘已然跟随着大军来到大梁最北方的金鸡城下。

    这座萧索破败的城池从造型上来讲,与那雄鸡毫无干系,连年的战争使它显得颓然而破旧。

    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波又一波的守军来了又去,用不同的材料修补着战争给它带来的伤口,使它显得像一件打满补丁的破袄子,在北方萧瑟的寒风中屹立。

    王京尘归队较晚,没能赶上这支皇城援军的战前动员,听闻那日护国将军邓定山亲自纵马于军列间驰骋,慷慨陈词,不知多少男儿在这猎猎军旗下留下热泪,报国誓言如山呼海啸令人动容。

    而后老将军更是亲自勉励这次随军的十来位青年俊杰,许诺若是他们奋勇杀敌且平安归来,自有大好前程相送,惹得一群年轻人受宠若惊。

    这些都是后来这一路上旁人说给他听的,王京尘面上表现得心驰神往,嘴上连连说着遗憾没有亲眼看到,心里却是兴趣缺缺。

    这类精神层面的满足向来不是他的追求,王京尘既没有忠君报国之心,也没有出人头地之愿,他走到今天这一步完全就是因为命运的推动,至于下一步往哪儿走,他想等玄月回来后再商量。

    他踩着马镫将身子撑起,一边眺望远方,一边缓解大腿内侧因长途颠簸引起的刺痛。

    可笑的是,此次参加封妖大典的几人中,只有两个会骑马的,这便出现了公子哥们坐着马车上战场的奇葩情景。

    这几日闲着无聊,王京尘也算是摸清了这一行人的组成:

    那黑色马车中两位是青龙寺的僧人,据说颇具慧根,年纪轻轻便参透了诸多佛门妙法,虽说与武人不是一个体系,两人联手却也能抵得上洞明境的高手。

    青龙寺作为初代佛陀的涅槃之地,这些年人才倍出,其中不乏三境以上的苦修,实力强横。加上作为大梁承认的宗教,其宣扬的大乘佛法在百姓间也有着万千信众,把握了信仰正统,使那寝教始终无法壮大,也算是大梁的中流砥柱了。

    王京尘起初与他们倒是能相谈甚欢,直到提起郎思聪时,两个僧人突然变了态度,口中说着“叛徒、异端”之类的话,与他闹的不欢而散。

    更前方的蓝色马车中载着问天书院的两位儒生,这对兄妹自身背景本就了得,其父乃是大梁藩王,荣华富贵自不必提。

    他们在问天学宫的师傅也是极为奢遮,乃是江湖上人称“君子剑”的大儒王君语,此人曾在年轻时依次挑战除楚玄铮之外的所有大梁高手,皆获大胜,留下“谁道儒生不能打”的美谈。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二。

    其余马车里分别坐着军机处的状元郎、观星阁的术士,对此王京尘选择敬而远之,未作交流。

    有趣的是除王京尘外,另一位骑马的少年,竟是那夜有过一面之缘的皇城司小将!

    从队伍中见到他的第一眼,王京尘便直呼晦气,策马想要隐入大部队中,不与他相见。谁知那人见了王京尘后竟狗皮膏药一般贴了上来,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直勾勾盯着他看。

    “要不等会找个人少的地方把他做了算了。”

    王京尘感受到后脑勺上一刻不离的目光暗暗恼火,不过是有点小口角,怎么跟个娘们一样紧盯不舍作甚。

    殊不知这却是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这小将姓桀,单名一个傲字。与王京尘不同,桀骜乃是将门之后、饱读诗书,不但年纪轻轻2二境,还是文举探花,文武双全,妥妥一个少年英才。

    那日与王京尘匆匆打个照面,闹出些许不快,但以桀骜坦荡磊落的性子,又岂会挂怀。先自反省了是不是自己态度过于倨傲,想着得空还是得向这猎神司的同仁道声抱歉。

    而后又在封妖大典的援边队伍中看见了王京尘,顿时心头火热:

    “王兄一身通天本领定然在猎神司身居高位,竟也亲自来到这苦寒之地抵御外敌、舍身报国,何等高风亮节!”

    仰慕之下,一直想要上前结交。

    只是每次刚一靠近,王京尘便一夹马腹快步走开,弄得桀骜有些摸不着头脑。冥思苦想后恍然大悟:

    “王兄这般人杰,想结交攀附之人想必如过江之鲫,我此番贸然上去亲热,难免招惹其他同行者妒忌,王兄故意与我保持距离,其实是在保护我啊!”

    想通此节,桀骜便不再往上凑,仅用火热目光频频送去“我在”的信号。暗地里期待着寻个人少的契机与之攀谈。

    而此时乡野村夫王京尘也在等待着人少的契机把这奇怪的家伙给活埋了。

    两人各怀鬼胎,一前一后跟着大部队走进了那金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