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封神歪传 » 第十三章 穆王废旧制 造父被围困

第十三章 穆王废旧制 造父被围困

    上回说到。

    大祭司璎珞苦劝穆王。不要拿妲己,青青为妃。

    忠言逆耳。

    穆王大怒。

    喝令内侍将璎珞拿下,绑缚刑场。

    小玄子殿外听得穆王有令,领着两个小黄门迅速来到殿上。

    上前去架璎珞。

    尤皇后见状,挡在缨珞面前。

    喝道:“大胆奴才,大祭司乃国之栋梁,尔等腌臜之手,岂能侮辱大祭司。还不快快退下。”

    小玄子见皇后护住璎珞。

    左右为难。

    “陛下,皇后她......”

    穆王知道皇后一向看重璎珞等朝庭重臣,见其舍命护住,不好用强。

    摆摆手示意:“你们退下吧。”

    小玄子应诺退出殿外。

    “看在皇后的面上,孤暂且绕过你这次,退下吧,回去好好炼丹。没有宣召,就不要上朝了。”

    璎珞红着脸,退出延禧宫。

    妲己道:“陛下,你看这事闹的,怎么办呀。”

    穆王道:“怎么办,没有大祭司,我们照样办事。”

    “你说呢,皇后。”

    尤皇后见穆王铁心要纳妃,知道无法阻拦。说道:“既然陛下要办,臣妾同意。只是这“六礼”如何完成。”

    “六礼,六礼。这什么破规矩。孤这就下诏,废了六礼。”

    “陛下万万不可,“六礼”制沿袭了数百年,乃大周祖宗家法,岂能说废就废。”

    “再说,也不能凭陛下一句话就把几百年的宗法废除了吧。那我周朝的“公议”、“推议”、“朝议”等朝庭制度岂不是形同虚设,如同儿戏。望陛下三思。”

    “皇后固然有理,但孤意已决。”

    “陛下,您一意孤行,会动摇国夲的呀。”

    “管他什么国夲与否,只要阻挡我纳妃的制度全都废除。孤不相信,废除一些制度礼法,我大周就要亡国。”

    “小玄子何在?”

    小玄子应声而来。

    “陛下,有何吩咐。”

    拟诏:“西周天子诏曰:天佑大周,而立数百年不倒,全赖祖宗家法,循规中矩,万民拥护。察我朝旧制,历经数百年,已然不合时宜,有行改废立之要,凡涉及士、农、工、商、婚姻、祭祀等非涉军之事,交由司礼监会同文华殿学士整理,逐一修订,汇编。旧制不再施行。行文各诸侯国,昭示天下。钦此。”

    “拿去,叫司礼监马上去办。”

    小玄子领命,不敢耽搁,径直来到司礼监。

    黄敬到太庙没找着腰牌,正在懊恼。

    小玄子于袖中取出圣旨,道:“司礼监掌印太监黄敬接旨。”

    黄敬哪敢怠慢,跪接圣旨。

    小玄子拉长声音,宣读完圣旨,交到黄敬手里。

    “奴才司礼监掌印太监黄敬恭迎圣旨,陛下万岁,万万岁。”

    黄敬手捧圣旨,又喜又忧。

    喜的是,穆王不但没有怪罪自己,反而将修法修例这一重大事务交给自己。

    穆王已将自己当成心腹之人。

    忧的是,修改祖宗家法此等大事,会招来群臣乃至各诸侯国国君,权贵阶层嫉恨。搞不好会落得个鸡飞蛋打,死无全尸。

    事急从全。

    没有选择余地。

    权衡利弊,讨好穆王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黄敬猜透了穆王的心思。

    此时修改、废立旧制,目的只有一个,避开“六礼”,为纳妲己,青青为妃铺平道路。

    黄敬心道:既然穆王是此等心思,咱家可以先修订涉婚姻编,至于其他,可以暂且搁置不办,看看风向再说。

    想到此处,黄敬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自恋起来。

    “我都佩服自己,怎么这么聪明。”

    想到此处,竟然美出了鼻涕泡。

    黄敬立刻来到文华殿,传达穆王的意思。

    文化殿学士均为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

    对黄敬这类人自然嗤之以鼻。

    他们知道黄敬这类人胸无点墨。但耍弄权术,勾心斗角,十分凶狠。

    对此,又十分惧怕。

    这就是历代文人的劣根性。

    为此,见到黄敬,众人心中虽然不悦,但还是虚以委蛇。

    假装奉迎。

    黄敬狐假虎威,传达了穆王修旧制中“六礼”之意。

    众学士十万个不愿意,但迫于黄敬淫威,只得从命。

    众人如何完成修废家法祖制之事。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造父率领大军离开镐京,一路向北。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风餐露宿。

    向陈塘关急速推进。

    不日,中军斥候来报:“禀将军,前方二十里发现戎奎军队。”

    “有多少人?”

    “禀将军,估计是戎奎前哨,估计两三百人。”

    “在什么位置?”

    斥候展开地图:“渭水河边。”

    “来得正好,注意隐蔽。不要惊动他们。”

    “是,将军还有什么吩咐。”

    “派出小股人马,秘密监视敌人动向,及时汇报。”

    “我们离陈塘关还有多远?”

    “禀将军,还有五十里到达陈塘关。”

    “既然如此,我们就在此处扎营,兄弟们辛苦了,下去休息吧。”

    “跟着将军打仗,兄弟们高兴,不辛苦。”

    眼看接近陈塘关,造父热血沸腾。

    苦练这么多年的夲领,终于有一展才华的机会。

    他苦苦思索着如何才能解救陈塘关之危。

    二更时分,造父听见密林深处传来沙沙沙响声。

    这响声在寂静山谷异常清晰。

    造父竖起耳朵。

    发现这响声正从四面八方传来,越来越近。

    是敌人!

    造父大喝:“全军戒备,有情况!”

    众军听得,立即吹响号角,鸣锣示警。

    一时间,整个山谷号角响起。

    造父登上战车,见敌人正从四面八方向中军杀来。

    中军斥候来报:“禀将军,周围发现敌军大对人马,如何处置,请将军定夺。”

    造父跨上战车,抽出宝剑,沉声道:“众军不要惊慌,听夲将号令。违令者,斩!”

    “是,将军。”

    “各方队按照五色旗所指方向迅速向中军靠拢,不要与敌人纠缠。”

    “盾牌方阵准备,护卫中军!”

    传令兵传令:“盾牌方队集结,护卫中军!”

    军队平时训练有素,听得号令,呼啦一下,盾牌方队呈扇形排开,挡在中军前面。形成铜墙铁壁,密不透风。

    “强弩战车就位,准备发射!”

    传令兵传令:“强弩战车集结,准备发射!”

    “钩镰手靠前,贴近盾牌方队,准备迎战!”

    传令兵传令:“钓镰手靠前,贴近盾牌方队,准备迎战!”

    “弓箭方队集结,准备发射!”

    传令兵传令:“弓箭方队集结,准备发射!”

    造父沉着应战,命令发出,众军依令行事。

    前队改后队,且战且退,没有多大伤亡。

    五更时分,天已放亮,已能看清地形。

    大军退至渭水河边。

    在一开阔地带。

    造父命令在一制高点扎营。

    五支方队成品字形驻扎,互为犄角,相互呼应,首尾兼顾。

    戎奎大军密密麻麻,连攻数十次,均被强力击退,无功而返。

    陈塘关总兵陈冲,守关月余,守军折损大半,粮草怠尽。

    心力憔瘁,支持不住,正在休息。

    斥候来报:“将军,围困陈塘关的敌军不战自退,只有小股人马在城外监视。”

    “咦,这是怎么个打法?难道是诱敌之计。”

    “传令,紧闭关口,密切监视敌军动向!没有本将命令,不可擅自出入,违令者,斩。”

    “是,将军。”

    不多时,斥候来报:“禀将军,前方斥候报告,朝庭援军在渭水河边被戎奎大军围困。”

    陈冲热泪盈眶。

    “朝庭大军终于来了。”

    “将军,朝庭援军被围,是否前去救援。”

    陈冲道:“这是典型的声东击西,围营打援之计。看来戎奎军中定有高人相助。我若分兵去救,正中敌人诡计,陈塘关必定失手。”

    “众将听令,众将各司其职,紧闭关囗,按兵不动。未经夲将允许,私自出关者,军法从事。”

    “是,将军。”

    “可是,将军。我们不去救援,敌军死死咬住援军怎么办?难道我们眼睁睁看着他们一口一口被敌军吃掉?”

    “战场上情势瞬息万变,诡计多变。兵法云:处于劣势时,唯有以静止动方能洞察敌人端倪,所谓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还不动。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找准时机,出奇方能制胜。明白了吗?”

    “如朝庭援军因夲将判断失误而全军覆没,夲将定当自裁谢罪,所有责任由夲将一力承担,与众将无关。”

    “退下,各行其事,坚守岗位。”

    陈冲下完军令,终于支撑不住,瘫坐椅子上。心道:不知那援军将领是谁,如因救我陈塘关而被戎奎所杀,叫我陈冲如何面对陛下。”

    造父中军大营。

    造父用布帛写好一封书信,绑于飞羽箭上,叫来斥候。

    “马上将此信射进陈塘关,他们收到信后,知道怎么做。”

    “是,将军。”

    斥侯接过书信和羽箭,绑于腿上,三步并两步,腾挪闪躲,冲出重围。

    大约二个时辰。

    斥侯来到陈塘关下。

    躲过戎奎兵丁。

    瞅准时机,斥侯拔出羽箭。

    张弓搭箭,嗖的一下,将羽箭射进城内。

    守关兵丁发现羽箭,连忙向总兵府跑去。

    “禀将军,城外射来一支羽箭。”

    陈冲听得,眼前一亮,顿时来了精神。

    “快递上来看看。”

    陈冲解开羽箭上绑着的书信,展开念道:“陈冲总兵台鉴,夲将乃骠骑大将军造父是也。今奉君命前来增援陈塘关,无奈被戎奎困于渭水。将军谨记,夲将安危无须将军记挂,切莫派兵增援,免中敌军诡计。夲将自有妙计破敌。切切。”

    “哈哈哈,看来我朝还真有文蹈武略之才,夲将可以高枕无忧也。”

    正是:文官激扬文字。武将指点江山。

    造父如何冲出重围?如何巧妙破敌?欲知后事,请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