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职路广阔 » 第七章 报考

第七章 报考

    两周的时间,对于有所等待的人来说很是漫长,对于等待高考成绩的人来说甚至是一种煎熬。然而,时间总是公平的,无论你是否有所期待,它总是不紧不慢的走。

    并且,也并不是所有参加了高考的人都会期待成绩,对有些人来说,成绩如何似乎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并不会影响他们的结果。

    不管是否期待,公布成绩的日子都如约而至。真的到了这一天,所有涉及到的人都难免要关注起来,即便是那些不在意自己成绩的人,也会在这一天参与到这件事的话题之中,就像凑热闹一样,这么一件大事,怎么能够置身事外呢?不仅是学生和家长,还有老师和学校。

    岭北一中就是在第一时间拉起了巨大的横幅:热烈庆贺我校高考本科上线率突破百分之九十三。

    这一数字历史性的突破了百分之九十的大关。据内部消息说,按实际参加高考人数计算,特优班本科上线率百分之百,特优称号当之无愧。培优班本科上线率约百分之九十三,最高的是高三(6)班,实际参加高考54人,本科上线52人,上线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六。最低的是高三(4)班,参加高考56人,本科上线50人,上线率约百分之八十九。培基班里最好的是高三(8)班,参加高考29人,本科上线25人,上线率约百分之八十六,其次是高三(7)班,参加高考34人,本科上线29人,本科上线率为百分之八十五,最差的竟然还是高三(9)班,参加高考19人,本科上线14人,上线率百分之七十四。

    对于领导们,对于将要为孩子选择学校的家长们,可能会看重这些数字,但是对于真正参加考试的学生和家长来说,无论上线率如何,都与自己无关,他们需要的是客观的个人成绩。

    没有选择单招的赵天阳,他的高考成绩低于本科线13分,看样子是与本科无缘了。但是母亲仍然没有放弃最后的希望,她报名了县里最出名的高考报考咨询公司,希望通过他们的精准选择,能够捡到某个公立本科大学的便宜。父亲对此不置可否,他不相信能有这样的奇遇,也并没有本科情结,但是既然有人愿意去争取,那就争取好了,他也乐见其成。

    228宿舍的杜明哲、郑硕和沈君聪都参加了高考。

    郑硕状态稳定,最终总分超过本科线50多分,欢天喜地的把成绩单发到了宿舍的群聊里,当然是收到了大家的真心祝贺和玩笑挤兑。

    杜明哲也超长发挥,超过了本科线17分,父亲高兴地当即就表示要大宴亲朋,倒是母亲冷静一些,说先认真的报考,其他的等录取之后再说。

    沈君聪的成绩也算是稳定,与本科线有着接近三位数的差距,不过他也是无所谓,心里稳稳的知道父亲会安排好一切。

    报考的前一天,高建伟在群聊中艾特李振华,问他第二天要不要去学校。

    李振华当然是回复不去,他说我又不需要报考了,还去凑什么热闹。

    高建伟发了一个笑脸的表情,然后说:我可是说过要帮你追许敏的。

    等了一会儿李振华也没有回复,沈君聪倒是说话了,他夸赞高建伟办事果然靠谱。

    高建伟继续说他已经打听到了许敏高考成绩是584分,然后又说了一堆是如何费力的打听出来的,甚至还贴心的连见面的时间地点都考虑好了。

    不一会,其他几个同学纷纷点赞,夸奖老二果然是靠谱。最后还是李振华出来明确的说了不会去,因为明天家里有其他的事情。

    大家看他实在是决心不会去了,也就散了。

    李振华的思绪却被搅动起来。他又何尝不想去见许敏呢?只是他觉得现在不适合再去见许敏了,去见面又能怎样呢?甚至她可能也不会和自己见面的,毕竟差距已经拉开了。而且,他又担心即便是能见面,许敏也会数落他,还是像初中时候那样,说他不踏实,浮躁,耍小聪明之类的,甚至可能还会说他是胆小鬼,害怕失败,连参加高考的勇气都没有,等等。

    或许,在此时的李振华看来,在许敏面前低头要比见不到她更无法接受。

    虽然在中考之后,两个人就进入了同一所高中的不同班级,但那时候他并没有觉得怎么样,就像从前一样,尽管许敏大多数时间都是成绩好,但总也有难题需要向他请教。而且,那时候许敏还主动的给他写了信,鼓励他。

    甚至是在他决定报考单招的时候,他也没有想过专科要比本科第一个档次之类的事情,大概那时候是因为长时间的不联系,她在他的意识当中也已经变得淡了。

    可是,自从单招考试之后闲下来开始,这些对比的想法开始出现了。以至于有时候他会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许敏高考发挥失常,只能选一个专科学校。当然,他立刻就会因为这样的想法骂自己是个混蛋。

    前几天,李振华也曾经在网上找了高考的各科真题大概的做了一下,他估计自己能达到490分左右。现在这490分和584分之间近100分的差距,让他觉得像是一堵墙,把他和许敏已经分在了两边。

    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后悔自己的选择,反而庆幸选择了单招,并且在单招考试中还得了600多分,这样在分数上也就没有什么差别了。尽管中间有了一堵墙,但是也许墙的两侧只是两条不同的路,并没有必然的孰好孰坏,至于哪条路更好,还是要留到将来再说吧。他的心里想着:只要给我时间,就还是有机会翻盘的。

    也说不定,墙的什么位置开了一道门,两条路就融合在了一起呢?

    ……

    6月28日,是海东省高考志愿填报的第一天。

    关于高考志愿填报,主要有两个重要的因素需要考虑:对于顶尖的高手来说,需要考虑的是报清华还是报北大;对于一流高手来说需要考虑的就是专业和城市了;对于二流高手来说要考虑的应该就是垫底的本科或者优质的专科的问题了;对于末流高手来说,大概需要考虑的就是上与不上的问题。

    其实无论哪种高手,理想的状态下,确定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城市,再加上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也就能确定报考的目标了。针对这两点,学生之中流传了这样一种说法:真正的上了大学就会发现,所谓的选择城市,只是决定了你去哪里打游戏,所谓的选择专业,只是决定了你和一群什么人打游戏。

    后来又有人加上了一条,上本科或者上专科,只是决定了你能在学校打几年游戏。

    现在,对这些即将走向不同人生道路的学生们,除了充满期待的大学生活,还有依依不舍的高中记忆。所以,尽管也可以自己在家里进行志愿填报,还是很多同学还是来到了学校。他们中,有的是为了能够请老师帮忙提供一些建议,也有的是为了能够再跟同学见面聊上几句,还有的是关系好的几个人,互相看看报了什么城市的什么学校,争取尽量往一起凑一凑。

    当然也有的是想见到那个默默的关注了几年的人,希望能有机会大胆的表白。但事实上,那些从前没有表白过的,在这时往往也是没有勇气说出来的,毕竟一次高考并没有给谁带来什么根本上的改变。高考只是确定了不同的前进方向,无论把它当做曾经的结果,还是未来的开始,真正能让人改变的,是持续的努力。

    对于高考来说,公布成绩只能算是进行了一半,报考同样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并且等待录取结果的日子更加煎熬。

    好在漫长的等待,终究会有结果。228宿舍的其他三个人中,杜明哲以压线的分数去了海东工程大学车辆工程专业,郑硕被华东经贸管理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录取了,沈君聪去了海东工商学院学习管理工程专业。

    热心的高建伟又不失时机的帮李振华打听到,许敏被华东外国语大学录取了,她学的是德语专业。

    其他的大部分同学基本上都去到了符合自己预期的学校。也有几个例外的,满怀信心的参加了高考,结果到最后录取的学校并不理想,赵天阳就是其中一个。虽然他高考的时候并不是满怀信心,但是母亲确实对他满怀期待的。专业的志愿填报辅导机构也没有能够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他终究还是被一所专科学校录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