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职路广阔 » 第二十三章 自习

第二十三章 自习

    这些曾经在中学时候不爱学习的学生们,靠着最后的执着与倔强上了大学,正在幻想着如何享受读书上岸的快乐时光的时候,却发现竟然是来到了另一片大海。

    大一的新生,满满的课表已经让人欲哭无泪了,竟然还要每天上晚自习。

    关于晚自习,学校的出发点当然是好的。希望大家进入大学之后,继续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专科学制只有三年,第三年的任务主要是实训和实习了,能够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时间通常只有前面的两年。如果不严格要求,制定出一个明确的管理制度,等大家入学了,先新奇一段时间,再适应一段时间,恐怕能够用来学习的时间也所剩无几了,很多人的大好时光就会被荒废了。

    所以,直接安排新生上自习是一种简单粗暴但是有效的手段。何况,当把所有的学生都集中在一起上自习之后,无论他们当中有多少人会学习,但至少不会有人在这个时间内到处的乱跑,去探索一些其他的未知事情,引出其他的什么麻烦来。好在这是一个集体行为,不针对某一个单独的人,于是尽管大家都不愿意,也并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对于学校来说,把学生们集中在一起上自习可能只是需要下发一个通知,但是要想让这些集中在一起的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习,才是更加艰难的事情。对学生们来说,既然上自习是无法逃避的,那就只能在自习教室里发挥各种创意了。

    这时候,自然就是各种学生管理组织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对于学生自习的管理,在这所学校里,最著名的应该就是学习自律委员会了。这个委员会的骨干主要是大二的学生,在大一新生刚刚入学的时候,这些骨干们也是刚刚进入大二,也才刚刚从被管理的阶段挣脱出来不久。所在,在开始他们的管理的时候,他们既要努力的有样学样,按照曾经被管理的模式去管理新的目标,也要总结自己上自习时候的各种违规经验,用于对付狡猾的新生,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有所加强与提高。

    说起学习自律委员会,可能会给人一种莫名的喜感。因为他并不是一群能够十分自律的学生构成的组织,因为那些真正能够自律学习的人都在自律的学习,并不会加入到这里,而是一群希望能够管理别人、帮助别人自律的人组成的。其实既然是要强调学习自律,那就应该追求一种不需要别人监督管理的状态,如果真的人人都能够自律而不需要别人监督管理了,那这个自律委员会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这个委员会在工作中就难免会形成一种自相矛盾的情况:既要努力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又不能真正的让自己的作用起作用,避免自己成了自己的掘墓人,让这个组织后继无人。

    这一天,正当一些同学在认真的完成当天的作业的时候,正当另有一些同学正在昏昏欲睡的时候,正当还有一些同学遮遮掩掩的在教科书下面压着一些其他书籍看的津津有味的时候,教室的门忽然“砰”的一声被踹开了,紧接着闯进来两三个学习自律委员会的骨干,径直冲向了坐在中间第三排的刘杰。

    所有的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阵势惊住了,也包括目标人物刘杰。以致于他连自习课禁止使用的手机也没来得及收起来,被自律会的人抓了个正着。

    随后就是自律会的骨干们掏出记录本进行登记,某月某日,某班学生在晚自习期间玩手机,然后就是要求违纪学生在下面签字。最后还有个骨干站到了讲台上训话似的警告班级同学:任何人再有下次,集体罚站。

    几个管理人员在教室里又转了一圈,随后便出了教室。

    整个过程中,教室里鸦雀无声,静的连翻书的声音都没有了。

    紧接着楼道里的一阵笑声传进了教室里,伴随着笑声,听见一个男生说:“行啊,还挺带劲啊。”

    “一般般吧,看着那帮家伙目瞪口呆的样,差点没笑场。”说这话的人,应该就是刚才闯进教室里揪出刘杰的人之一,声音是一样的。

    “你就是个怂货”,有人说,同时“啪”的一声,手掌打在人身上的声音随着话音一起传来,紧接着是一阵“噔噔蹬蹬”的跑动和逐渐远去的笑闹声。

    教室里的同学们愣愣的,然后似乎有人开始放松了一些,逐渐的又有了翻书和写字的声音。可能真时候,有的人在心里默默的盘算起来,自己也要想法能够加入学习自律委员会。

    现在已经不知道这个学习自律委员会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人牵头成立的组织了,也许是某个对学生寄予厚望的领导,也可能是某个思想积极,追求上进的学生。我们也完全可以相信在自律会刚刚成立的时候,选出来的那些学生骨干,一定是严格自律而且能带动周围同学共同进步的一些积极分子,而且最初的功能说不定并不是管理别人,只是把入会当做一种自我承诺。

    当这个组织逐渐承担起一些学生管理事物之后,也自然会出现一些工作认真的学生干部,并且在对新生学习纪律管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只是,不知道哪一届开始,风气逐渐的改变了,从开始时候的自律引导变成了单纯的管理约束,而组织内的人却没有什么能够约束他们的规则了,于是他们反而成了最放纵的一个群体。当然,这个时候,我们也仍然不能否认他们在管理别人的时候仍然是严格到一丝不苟的。只是,对于那些被管理的学生来说,不禁会想起一句俗语,叫做“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更甚的是,当组织中这种“宽以待己,严于律人”的人占了上风以后,在新一届成员的选择中也会是这样的人更有优势。因为只有同样性格或者爱好的人才会和他们相交好,而顺理成章的被选成新一届的管理员及负责人。而那些遵守纪律的人,一方面不愿意和他们为伍,另外也难以融入这样的圈子。类似于“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有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可以类比:乘公共汽车或地铁的时候,总会有按规矩排队的人被挤得东倒西歪而上不去车,可是那些不守规矩插队的人却能够顺利上车,或者还能抢到座位,长此以往,没有人会再去好好的排队了。

    最终,受害的是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