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职路广阔 » 第九十章 赠言

第九十章 赠言

    寒假结束,再一次回到学校的时候,对李振华来说有了一些不同的含义,这大概会是他最后一次假期之后返校了。按教学要求,大三的第二个学期,学生们要到企业里面进行顶岗实习,所以很多学生干脆就没有返校。

    李振华因为他是本市的学生,过来很方便,而且他要去实习的公司也是当地的,所以,他又在去实习之前来学校里一趟,可以帮助同学办理一下顶岗实习的手续,这也是他作为班长的职责。

    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们像往常一样,对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说,过了一个假期之后的生活仍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每天照样是上课,吃饭,娱乐,睡觉。

    看着校园里来来往往的学生们,李振华想起了这两年的经历,时间倏忽而过,对于这所学校来说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但是他自己却有了太多的变化。

    从入学时候的军训,到竞选班委,从为了督促同学学习跟他们吵架,到自己一个人坚持上自习,从社会实践到技能大赛,似乎是每一件事情他都在用尽全力的去争取,可是到头来又换得了什么呢?所有曾经那么重要的事情,现在似乎都变的没有了当初的意义,对他个人而言,所有的一切都汇聚成了一个结果:参加工作。也不知道工作之后,还能有多少从前的事情继续延续,有多少事情就此彻底的结束。

    但如果只是为了求得一份工作的话,需要这样拼尽全力吗?班里其他的同学大多也都找到了工作,并且还有一些同学去了更好的公司,而他们的大学生活似乎就要从容的多。

    如果把思路放的更宽一点,如果所有同一届的大学生都不去努力,所有需要招聘的岗位不也同样会只能从他们之中选择吗?如此看来,这两年多的努力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他想起了班里的同学们,甚至想起有一个中间退学回去复读的同学,也不知道他后来又去了哪里的大学,如果上了一个更好的学校的话,是在那里认真的学习,还是换了一个地方打游戏。也就不得而知了。与他们相比,他过得完全是另一种的大学生活,没有一次外出旅行,没有增长一项业余爱好,没有和女朋友有过浪漫的约会。说到了女朋友,他想起了许敏,也想起了陈海娜。

    陈海娜可以说是他大学里的一个奇遇,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从陌生到熟悉,又到最后的分离,就像一场梦,现在只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但是却因为这场相识有那么多真实的改变发生在他的身上。正是因为有了这场相识,他也不再是曾经的那个自己。

    想到了奇遇和改变,难免又想到了马老师,想到了高老师,其实有一个问题他时常会问自己,到底是先付出了努力才让自己有幸遇到那么多贵人,还是因为遇到了那些重要的人才促使自己变得的努力。

    他当然难以确定答案,但是他也相信努力的价值。

    正在这样天马行空的想着,漫无目的的走着的时候,他看见了一个人,正是选修课的陈老师。

    陈老师依然是提着他那个手提袋,看样子是在往办公室走去。

    李振华快步赶了上去,跟陈老师打招呼。

    看样子陈老师并没有想起来这位学生,热情的回应之后,略带迟疑的问:“嗯,你是哪个班的学生啊?”

    “老师,我是机械系的,上学期听过您的选修课。”

    “哦哦,你好,你好。”

    “老师,您的选修课讲的真好,我以前特别不爱学语文,结果听了您这个课,一次就喜欢上了。只可惜一共就听了两次。”

    “喜欢咋才只听了两次啊?那你选修课考核过了吗?”陈老师没太明白这个学生是什么情况。

    “老师,我不是选的您的课。两次都是和朋友一起去的,前年听过一次,您讲的是‘达则兼济天下’那一章,去年又听过一次,您讲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一章。”

    “哦,哈哈,这样啊,还真是没想到。”陈老师这才了解这位只听过两次课的学生的原因。

    他们正这么边走边聊,陈老师见到迎面有个同事走了过来,打招呼说:“回去啦?”

    “嗯,得走啦,送孩子去上辅导班。”说着话,已经走了过去。

    等那位老师过去了一些距离,李振华感慨说:“现在的孩子们也真是不容易啊,啥都需要学,太卷了。”

    “是啊,父母们不光自己拼搏,也要督促孩子一起,都想能够一代代的在社会上站稳脚跟。现在社会不像以前了,都有了一定了物质基础,又都觉得精神上有所不足,整体就像是长期没吃饱饭的人一样,遇见食物,完全的不挑食,只顾大口的往肚子里填。所以,你就去看吧,孩子们上的各种课外班,文化课的不用说了,英语啊,书法啊,钢琴啊,舞蹈啊,还有什么跆拳道,篮球,各式各样的,不管到底能有什么用,先报上三五个的再说。”

    “哈哈,陈老师,你还真是啥都了解。”

    “这些现在太常见了,学校里老师们家里的孩子也都在学。”陈老师又说:“不过这么多各种各样的课外班,几乎没有专门培养人文精神的,传统文化类的也基本上都是为了应付考试,那些所谓的素质教育还是过于表面化了。要我看啊,应该把精神方面的培养作为一种基础,孩子们自己有了一种对真善美的理解与认知,他自然就会去追求真善美的东西,在日后的学习中,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就会有来自内心的源源不断的动力,自然也不会差。”

    “陈老师,我觉得您说的特别对。现在想想我上中小学的时候,学校也都是光看着升学率,光强调考试的的内容。包括后来上了大学,上课的感觉也都是一样枯燥,直到听您课之前,我从来都没想过上课还能这么有意思。所以对您将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印象特别深。”

    “不同时期,老师和学生们都有不同的目标。既然大多数的中学都是同样的模式,就说明高中阶段还是就应该那样,否则也早就变化了,不过即使不能一下改变到位,也确实应该循序渐进的变化。就像是这个‘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点,这是两个极端,大多数人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处在中间某一状态的,既算不上是穷,也就是身处困境,穷途末路,没有出路,也难以发到兼济天下的状态。那么,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心态处世呢?要我看,最主要的就是实事求是,穷的时候不要过多的去考虑天下,只会让你迷茫、抱怨,满眼都是不公平,这时候只需要做好自己,管好自己,少给其他人惹麻烦就行了。等到了发达的时候呢,也不要光想着独善其身,那样只会越发的自私,贪得无厌。不论在什么状态下,只要我们能够胸怀天下,同时又量力而为,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样,世界大同也就不远了。”

    “听您说话,真的是太受益了。”李振华诚恳的说。

    “哈哈,在咱们这,像你这样好学的也不多。”陈老师见已经到了管理系的楼前,停下来脚步,对李振华说:“好啦,我这也到了,谢谢你陪我聊天啊。既然你愿意听,我就再多说一句,送你十六个字:手握技能,心怀文化,笃行不怠,家国天下。这个也是去年结课的时候,我最后送给学生们的话。”

    “感谢老师,我这又多上了一次您的课。”

    陈老师呵呵的笑了,挥手跟李振华告别。

    目送陈老师走进了办公楼,李振华默念着那十六个字,继续一个人向前走去。